APP下载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养护工程的应用

2021-05-19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改性剂稳定度车辙

王 军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

目前,随着交通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型重荷载车辆的运营的出现,许多新建道路在运营后不久后,车辙、拥包等病害就很快的呈现出来,严重影响道路的安全使用和服务水平,影响道路安全运营,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抗车辙剂性能优良,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抗水损坏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预防路面车辙的方式之一。

1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对策

工程研究及实践表明,沥青的中面层是车辙影响最大的位置,这是由于沥青面层以下4~10 cm深度范围内的收到的剪应力最大,受荷载的反复剪切作用次数最多,因此是最容易产生车辙的部位。

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料性质。

(2)沥青混合料内部骨料的级配。

(3)沥青胶结料种类及用量。

2 沥青路面车辙的有效防治措施—抗车辙剂

提高道路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一般从矿料级配范围的多方面调整、沥青结合料的多方面优选、用适宜的外掺剂优化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设计三方面进行考虑。

工程实验证明,使用抗车辙添加剂的方式是最好的,比其他的方式如调整级配等方式有一定的优势。

3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分析

近几年来,在道路维修养护中,通过掺加抗车辙剂的方式,主要典型有SBS改性剂、岩沥青(RA)改性剂以及PR改性剂这几种形式。

3.1 SBS改性剂特点

SBS改性剂主要优点如下。

(1)耐高温、抗低温的能力;

(2)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其弹性和韧性好;

但SBS改性剂具有受施工条件影响较大,后期工程使用效果离散性较大的缺点。

3.2 岩沥青(RA)改性剂特点

岩沥青(RA)抗车辙剂能够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沥青表面性能。岩沥青(RA)抗车辙剂的主要成分为天然岩沥青和树脂类聚合物,使其沥青的粘滞性和粘附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其稳定性。此外,沥青质和胶质之间有很强的吸引能力,使得沥青分子能够形成胶团结构,增强之间吸附性,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2)结构网状,加强约束。

3.3 PR改性剂特点

PR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归结为:

(1)沥青混合料中的机械嵌挤机械嵌挤作用。

(2)加筋作用。

(3)胶结作用。

以上三大作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缺点:PR改性剂虽其高温稳定性较好,但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

4 掺加不同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在道路养护路面结构设计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抗车辙设计非常必要。因此,沥青混合料的重点指标是其动稳定度以及水稳性能。

4.1 高温抗车辙性能

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都是黏弹性材料,车轮荷载的作用,在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很容易造成的永久变形,从而形成车辙,影响行车安全、舒适性和路面寿命。

在标准条件下(60 ℃及压强0.7 MPa)及特殊条件下(70 ℃及压强1.0 MPa)的动稳定度时,对沥青混合料掺加不同类型抗车辙剂后的动稳定度如图1所示。

图1 各种材料在(60 ℃及压强0.7 MPa)动稳定度对比表

可以看出,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有明显改善,大大地提高了抗车辙能力。

在掺加相同剂量的抗车辙剂以及实验室标准条件下(60 ℃及压强0.7 MPa)进行分析得出,掺加岩沥青(RA)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远大于其他几种混合料,性能最为优异般。表明岩沥青(RA)改性剂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具有效果显著。

根据图2数据可以看出:动稳定度:RA改性>PR改性>SBS改性>70#普通沥青。

图2 各种材料在(70 ℃及压强1.0 MPa)动稳定度对比表

5 抗车辙剂在道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与背景

某高速公路为南北向,主路两侧均修建有辅路,供地方车辆通行使用,两侧辅路按城市道路标准修建。

本路于2001年建成通车至今已使用13年,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和路网规划的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通行便利、交通设施完善,也吸引了大量地方和过境车辆选择辅路通过,交通量巨大,路面车辙、轻微龟裂、横缝现象突出,路面破损明显。

5.2 主要病害形式

根据全线现场调查,总体上主路路面整体较差,路面破损较为严重。以灯控路口以及公交道车辙病害为主要特征,车辙明显,高达85 mm,属于严重车辙,同时,局部伴有网裂与碎裂。

5.3 车辙病害原因分析

公交车道重型荷载作用。由于公交车辆较多,路面在公交车辆重型荷载的反复揉搓作用下,路面破损严重,车辙明显。

路面整体代表弯沉值为47.5 mm(1/100),公交道为80~88 mm,根据结构强度评价标准,公交道强度严重不足,如图3所示。

图3 路口及公交车站车辙处芯样

5.4 抗车辙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在分析现况交通量、车型组成、道路等级、设计年限等因素基础上,结合现况道路承载力、现况路面破损等情况综合确定,对车辙病害严重的路口、公交车道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抗车辙处理;此外,由于项目位于中心城区,不能进行断路施工,因此需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1)对车辙病害路段进行铣刨处理,同时新铺沥青,采用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进行抗车辙处理;

(2)路口及公交车道车辙病害严重,基础强度不足。中面层为车辙的主要产生区域,因此,对其采用改性抗车辙沥青混凝土进行车辙的防治。

表1 抗车辙沥青混凝土KAC路面材料指标

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参数看,采用抗车辙剂后的沥青混合料KAC-20具有非常大的性能优势,作为本次实施方案的中面层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试验段数据以及后期的实际实施的效果来看,本次针对京开辅路路口及公交车道车辙处理设计方案较为合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猜你喜欢

改性剂稳定度车辙
直投式复合SBS温拌沥青改性剂研制与评价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高稳晶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仿真分析
改性剂对氯氧镁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红外光谱法测定SBS改性剂含量在沥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现场车辙的精准化评价方法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应用于弹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稳定度分析
绵阳机场冬季连续浓雾天气成因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