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调查分析
2021-05-19邢玥陈进燎陈建芳刘梓富谢亮秀彭东辉
邢玥,陈进燎,陈建芳,刘梓富,谢亮秀,彭东辉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龙岩市林业局,福建龙岩364000;3.福建省武平县林业局,福建武平364300)
观果植物是指以果实为主要观赏对象的观赏植物[1],对其开发利用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弥补园林景观因秋冬季缺少花、叶类植物造成的空白观赏期[2]。我国有着丰富的观果植物资源,但被开发利用为观赏植物的只是少部分[3]。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 是基于心理物理学的一种科学评价方法,能获得公众对事物的审美态度[4]。众多学者采用SBE 法对植物的花、果、叶、姿等观赏特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植物[5,6]。多元回归法研究的是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分析秋季林内外近景观主要构景要素对美景度值的影响[7],或用于研究影响观赏植物单株美景度的主要因素[5]。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观果植物资源,但其资源情况未见报道。本文在对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 和多元回归法对其观果植物的观赏性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期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护区观果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调查地概况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最南端(东经116°07' ~116°19',北纬25°04' ~25°20',海拔273 ~1538.4 m),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主山脊呈东西走向,横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部地区的永平、中堡、武东、城厢4 个乡(镇) 的结合部,总面积14365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232 hm2、缓冲区面积5934 hm2、试验区面积3199 hm2,保护区内物种繁多,据资料记载有199 科789 属1742 种[8]。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方法
2017—2019 年,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对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并拍照记录,将植物标本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和福建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的标本进行比较鉴定[9],查阅《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8]《中国植物志》[10]《福建植物志》[11]等资料,请植物分类学专家对鉴定结果进行核对校正。统计观果植物的科名、属名、种名、拉丁学名、挂果期和生活型,编写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名录。
2.2 观赏性评价与等级划分
以美景度评价法(SBE) 作为评判标准,对野外拍摄的观果植物照片编号后在室内循环播放幻灯片并对照片内容进行解说,引导大众进行评价,并采用10 分制作为反应尺度进行打分,以“10、8、6、4、2”的等级分值代表很好看、好看、较好看、一般、不好看[6]。在照片筛选和分类过程中,根据类别要求,尽量选择特征因子一致、最能体现该植物特征的照片,排除前景、背景等干扰因子[5]。为使评判能够大众化,选择本专业学生和教师、其他专业学生和教师、普通市民发布513 份电子问卷进行评判,回收381 份有效问卷。参考兰思仁[6]的方法对不同评判结果进行标准化分值计算和等级划分,分值>0.75 的为等级Ⅰ(很好看);0.26>分值>0.25为等级Ⅱ(好看);0.25>分值>-0.25 为等级Ⅲ(较好看);-0.26>分值>-0.75 为等级Ⅳ(一般);分值<-0.75 为等级Ⅴ(不好看)。
2.3 评价因素选取
为进一步分析美景度值与各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的实际情况,参考文献[12, 13]选取评价因素并制定分值(表1)。
表1 赋分标准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组成分析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整理得出,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共有160 种,隶属27 科49 属(表2)。其中,蔷薇科(Rosaceae) 种数最多,占总体的25%,冬青科(Aquifoliaceae) 和紫金牛科(Myrsinaceae)次之,分别约占总体的16%和9%。
3.2 生活型分析
按生活型来分,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乔木有74 种,约占49%;灌木有50 种,约占33%;藤木有28 种,约占18%;草本有8 种,约占5%,说明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观果植物主要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所占比例较小。
表2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科、属、种统计
3.3 果实颜色分析
将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果实颜色分为红色系、紫色系、黑色系、黄色系和其它色系。根据统计结果可知:红色系种类最多,有122 种,约占81%,代表属为冬青属(Ilex);紫色系17 种,约占11%,代表属为紫珠属(Callicarpa);黄色系13 种,约占9%,代表属为柿树属(Dios pyros);黑色系4 种,约占3%,代表种为蓝果树(Nyssa sinensis);其它色系有4 种,约占3%。
3.4 挂果期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果植物的最佳观果时期主要为秋、冬两季。挂果时长≥6 个月的有12 种,仅占观果植物总数的8%,这些观果植物果实可宿存至翌年春夏,增加了春夏两季的观果植物种类,如:福建胡颓子(Elaeagnus oldhami)、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长叶酸藤子(Embelia longifolia) 和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 等;6 个月>挂果时长≥4 个月的有16 种;挂果时长<4 个月的有130 种,约占总体81%,占比最高。
3.5 观赏性评价
采用SBE 法对160 种观果植物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得出各等级观果植物种数分别为:Ⅰ级31 种,约占19%;Ⅱ级47 种,约占29%;Ⅲ级58 种,约占36%;Ⅳ级20 种,约占13%;Ⅴ级4 种,约占3%。具有较高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的Ⅰ级观果植物名录见表3。
表3 Ⅰ级观果植物名录
3.6 影响评价因素分析
根据表1 赋分标准,使用SPSS24.0 对Ⅰ等级观果植物评价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可决系数R2=0.618 >0.6,表明6 个因素与SBE 标准化分值的回归拟合效果较高。由表4 可知F=6.480,P=0.000 <0.05,表明6 个因素中至少有一个可显著影响SBE 标准化分值。
由表5 可知,果实颜色、挂果量、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显著影响SBE 标准化分值,果实光泽度和果实显露程度对SBE 标准化分值影响不显著,共线性(VIF) 均小于5,表明6 个因素间不存在共线性,此次运算结果真实可靠。观果植物观赏性SBE 评价模型:SBE=0.623+0.087×果实颜色+0.105×挂果量+0.084×果实形状+0.084×果实大小。
表4 显著性F 检验
表5 变量系数汇总
由评价模型与表4 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影响SBE 标准化分值的6 个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挂果量29.17%>果实颜色24.17%>果实形状23.33%=果实大小23.33%>果实光泽度14.17%>果实显露程度5.83%。由此可知,在6 个因素中,果实颜色、挂果量、果实大小和果实形状是影响观果植物观赏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挂果量和果实颜色对SBE 标准化分值影响最大。
4 小结与讨论
经实地调查,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果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部分观果植物不但种群基数较大,且观赏价值极高,筛选出的31 种优良观果植物可做引种栽培,丰富园林观果植物。观果植物观赏性SBE 评价模型及因素权重可为观果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中,使用SBE 法和多元回归法分析得出的结果与采用AHP 法得出的研究结果[12-14]基本一致,证明方法可行,但果实显露程度影响最小,这与孙立强等[14]的研究结果相异,可能由于有些观果植物果实虽没有位于植株表层,但挂果量大或颜色鲜艳,也容易被人们观赏到。观果植物除果实具有观赏价值外,部分植物花、叶、枝等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