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倾向研究
——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

2021-05-19狄晓暄张力维

关键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归因

狄晓暄 周 文 马 宁 张力维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一、研究背景

奖学金是由政府、学校、社会资助机构或者个人出资,为了表彰和鼓励学业成绩优异、操行良好或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等方面表现杰出的学生而设置的一种激励制度。在我国,普通高校基本都设有完善的学生奖助机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远程教育领域,奖学金在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院校得到了推广,并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如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等。在国内远程教育院校,由于对奖学金作用的认识不足,只有少数院校设立了奖学金。国家开放大学是较早设立奖学金的远程教育院校,经过10年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立了五类奖学金: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希望的田野”奖学金、残疾人教育阳光奖学金、士官奖学金和“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专项奖学金。有80,857名学生获得奖学金,累计发放奖学金80,857,000元。这些奖学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校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但是,由于名额少、奖金有限,奖学金在学生中间的激励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应该不断完善奖学金制度,开展奖学金的制度设计、使用管理、评定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才能使奖学金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断(Sherry A.Benton,2003)。本研究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以及标准化的归因倾向问卷,探究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倾向特点,了解远程教育学生的价值观,客观地分析现行奖学金制度的作用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奖学金评定工作提供依据,使奖学金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同时,理清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的态度和社会心理规律,对远程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深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现状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1979)把归因理论引入成就活动领域,认为影响个人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六个:运气(机会)好坏、能力高低、身心状态、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外界环境。同时,归因理论对教育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归因理论的不断成熟,国内很多学者将归因理论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譬如将归因理论用于预测、解释学生的学习成就或行为(陈京军等,2012;贾小斌等,2019);有的研究则关注归因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焦虑等其他个体因素的相互影响(李丹萍等,2012;王悦,2017;邱美幼,2015);还有人关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归因特点(孙晓军等,2014;刘丽丽,2018;王宁霞等,2019)。

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社会公平的认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然而,关于学生对奖学金归因的研究则非常少。作者通过登录CNKI进行检索,只检索到两篇文献。李静、温芳芳(2005)对八所高校的 8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倾向总体上是积极的;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农村与城镇学生、男生与女生、已获得过奖学金与没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在各个题项上的回答有显著差异。张彦军(2012)以甘肃某高校为例,研究了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倾向,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主要归因于努力、能力等自身因素,总体上是积极的归因。

在远程教育领域,对奖学金的研究比较少,只停留在现状、制度等工作层面的研究。如,狄晓暄(2014)、王冠(2015)探讨了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的开展现状;江小青(2016)、邹燕(2016)分析了远程教育院校奖学金制度面临的困境;陶欣欣(2016)研究了国家开放大学的奖学金资金管理机制。这些研究为远程教育奖学金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未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对奖学金的认识,没有深入研究奖学金对远程教育学生的作用。在远程教育领域,学生大多为在职成人,对奖学金的认识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区别。因此,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的认知状况,摸清他们在评定奖学金过程中的社会心理规律。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四川分部、浙江分部和辽宁分部的3所直属学院,以及6所分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51份。其中,男生222人,女生229人;139人获得过奖学金,412人未获得过奖学金;专科学生292人,本科学生259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基础,并充分结合远程教育学生特点对“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倾向问卷”(张彦军,2012)进行改编,形成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倾向问卷,共32个题目。量表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按照“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比较符合”“符合”的强度进行排列。

1.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α系数来代表量表内的一致性信度,结果显示,本问卷的因子维度信度及总体信度值均高于0.8,结果稳定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表1 可靠性统计量

图1 二阶因子模型

2.效度分析

量表的效度指标通过因素分析过程进行判断。由表2数据可知,本次因子分析结果KMO=0.914>0.7,且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结果P<0.001,该维度非常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同时,笔者采用AMOS17.0分析软件建立如上图1所示二阶因子模型,其中期望、需要等作为一阶因子,而努力因子、能力因子、期望因子、需要因子、身心因子等五项因子合成主观因素二阶因子,运气因子、外界因子、难易因子合成客观因素二阶因子。模型各拟合指标计算结果显示,RMSEA=0.056<0.08,CFI=0.919>0.9,TLI=0.912>0.9,X2=1244.874,df=455,X2/df=2.736<3,SRMR=0.077,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结构方程模型良好拟合的标准要求,即问卷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进行描述性统计、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处理,显著性水平取α=0.05 (双侧检验)。

四、研究结果

(一)归因倾向整体分析

为探讨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总体归因倾向,将32项指标合成为8个一阶因子得分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两个二阶因子得分。结果显示,551名学生在主观因素方面的得分为3.43±0.61,在客观因素方面的得分为2.49±0.74,具体如下表3所示。

表3 远程教育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倾向整体情况(N=551)

根据以上8个因子的得分,排在第一位的是期望因子(3.79±0.73),第二位的是需要因子(3.74±0.84),排在最后两位的是外界因子(2.40±0.76)和运气因子(2.47±1.00),这表明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总体上是积极的,即把获得奖学金的原因归为主观因素,而不是客观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的评选办法是比较公正的。

(二)归因倾向的相关分析

为检验远程教育学生个人背景与他们对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倾向之间的联系,笔者将两个因素与人口学特征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各归因因子与学生基本特征之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就读学校与客观因素之间负相关性显著(r=-0.118,p<0.01),即就读于省级分部的学生与市级分校和基层学习中心的学生相比,不容易将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为客观因素;学历层次与客观因素之间负相关性显著(r=-0.115,p<0.01), 即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相比,不容易将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为客观因素;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与客观因素之间正相关性显著(r=0.220,p<0.01),即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更容易归因为客观因素;就业情况与主观因素之间负相关性显著(r=-0.139,p<0.01),即无工作的学生或工作不稳定的学生更不容易归因为主观因素。其他学生背景信息,如性别、年龄、入学时间等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三)归因倾向的差异性分析

笔者选取了具有远程教育学生特点的几个方面,使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归因倾向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之间的差异。

1.不同年龄段学生归因的差异

远程教育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年龄跨度大,因此在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从下表可以看出,中间年龄段学生均值得分较高,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得分差异检验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主观因素的个别因子中,又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如,努力因子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平均分为3.13~4.74),即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会认为奖学金的获得与自身努力分不开。

表5 不同年龄段学生归因的差异

2.不同层级学校学生归因的差异

国家开放大学采取系统化办学的方式,由总部、分部、分校、基层学习中心组成,这就决定了学生就读学校不仅存在地域的差异,还存在城市等级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就读于市级分校的学生,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得分均高于基层学习中心和分部直属学院,说明他们更渴望,也更需要得到奖学金。在各项因子的得分中,市级分校学生在努力因子、需要因子中的得分(分别为3.55±0.82,3.91±0.76,P=0.000)明显高于基层学习中心和分部直属学院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市级分校学生在运气因子、外界因子、难易因子3个客观因子中的得分(2.62±0.99,2.53±0.77,2.77±0.81,P=0.000)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级分校的学生在奖学金归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也说明市级分校的奖学金评选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表6 不同层级学校学生归因的差异

3.不同学历学生归因的差异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学生的主观因素得分高于本科学生(3.49±0.55和3.37±0.66,P=0.026),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而在客观因素的得分中,专科学生明显高于本科学生(2.73±0.72,2.21±0.67,P=0.000),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专科学生对奖学金的关注度更高,更希望有机会能获得奖学金,但他们对奖学金的态度差异性较大,还需要学校进一步引导。

教学模式变革的需求 农村教育信息化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形成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观念和内容。农村地区实现虚拟教学,有充足条件进行实验教学,农村地区的学生也可以满足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需要,促进教学方式的变化,使教学方法由归纳演绎的讲解法转变为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结合[5]。教学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依靠新型教学手段会有很大提高,农村教育教学在互联网技术及教育信息组织的系列演化背景下,改变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状况,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使农村教学模式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表7 不同学历学生归因的差异

4. 不同入学年限学生归因的差异

为满足学习者灵活多样的学习需求,国家开放大学学籍8年有效。在本研究中,入学时间越长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奖学金评定结果归因为客观因素,尤其是入学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学生得分最高(3.85±0.61)。主观因素得分中,则差异较小,具体如下表8所示。这说明,入学时间长的学生对奖学金的归因更加消极。

表8 不同入学年限学生归因的差异

5.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归因的差异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国家开放大学担任过学生干部,学生其主观因素平均分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同时,与主观因素对应的5个一阶因子得分中,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均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客观因素的得分中,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2.52±0.74)高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2.35±0.75),且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归因上更加积极。

表9 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归因的差异

6.是否获得过奖学金对归因的差异

调查中,获得过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的学生主观因素得分高于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但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客观因素方面,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这说明,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对奖学金的归因更加积极。

表10 是否获得过奖学金归因的差异

7. 不同就业情况学生归因的差异

表11 不同就业情况学生归因的差异

8.不同收入水平学生归因的差异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收入水平越高,主观因素得分越低,且差异性比较显著(P=0.004)。这充分说明收入越低的学生越希望获得奖学金,以缓解生活压力,同时他们认为主观因素是成功获得奖学金的因素,他们也愿意通过努力去争取奖学金。

表12 不同收入水平学生归因的差异

五、讨论与建议

为提高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远程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建议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细化奖学金评选办法

国家开放大学的奖学金评选工作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原有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奖学金评选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管理办法》。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归因总体上是积极的,说明国家开放大学的现行评选办法是比较公正的,但现有评选条件中仅成绩可以量化考评,其他评定标准不够细化,缺乏对学生自身优点、自身特长的导向标准等问题。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在完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评选条件,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考量学生,可通过制定实施细则的方式,为每个考评条件设定相应的权重,形成可量化的系统性的评选标准体系。

(二)规范奖学金评选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是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的办学组织体系,采用逐级推荐的形式向总部报送奖学金候选人,总部并没有对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奖学金评选过程做出严格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奖学金评选过程,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可规定奖学金候选人产生方式,如规定课程教师、班主任、学校、同学等为候选人打分所占的比例,还可以让学生走到台前,分享学习经验,让同学之间互比、互学、互看,营造“促学、帮学”的良好争先氛围。此外,总部还应出台相应的监督措施,对分部、分校、学习中心等的奖学金评选过程加强监督和管控,使奖学金评选工作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减少学生对获得奖学金是靠运气、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心理。

(三)制定多样化的奖项

当前,远程教育学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奖项设置可从行业、在学表现等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应在原有奖学金种类的基础上划分等级,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在学校、工作中的表现设立特别奖学金或校长奖学金等,并对奖学金进行等级划分,分为一、二、三等,目的是突出表彰特别优秀的学生。同时,继续增设奖学金类型,适当开设专项奖学金,如远程学习奖学金、学生干部奖学金、创业奖学金、文体奖学金、社会贡献奖学金等,在学生中树立学习的典范,扩大奖学金在学生中的影响。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扩大奖励范围,使那些期望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奖学金。

(四)加大奖学金宣传力度

通过访谈发现,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对奖学金评选时间、评选条件等信息了解很少,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应加大对奖学金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奖学金宣传微视频,并在办学组织体系内共享。同时,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和申报平台,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到奖学金评选的相关信息,方便申报,查看评选进度等。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进一步丰富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的宣传途径,如形成固定的网络宣传平台,设计光荣榜等实体宣传展板,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定期推送获奖学生事迹等方式,扩大对远程教育优秀学生的宣传力度,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营造健康奋进的国家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向社会展示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对特殊群体加大奖助力度

在本研究中,年龄大的学生、就读于基层学习中心的学生、工作不稳定的学生、收入水平低的学生更期望得到奖学金。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应加大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和奖助。如,设立终身学习奖学金,开设助学金,还可以鼓励各级办学机构设立奖学金及助学金,缓解因收入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从而形成全国的奖助体系,使更多有需要的学生能够顺利获得奖学金,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整个办学组织体系的关心和关爱,增强他们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国家开放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和帮助,尤其是对就读于基层学习中心的学生、专科学生、休眠学生、工作不稳定、收入水平低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和引导,分析他们对奖学金评定结果消极归因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国家开放大学还要多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剖析,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收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归因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