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青田 艺冠中华
2021-05-18陈墨
要看千年的石雕去青田,要看千年的技艺看作坊。青田石雕历经千年发展,手法则不主故常,圆雕、镂雕、高浅浮雕、浅刻交替为用,以其娴熟而不同凡响的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工序,自成“写实而尚意、精妙而大器、细腻而见难度、抓形而见神采”的艺术流派,并在中国石雕工艺史上、奠定了特定的历史艺术地位。
青田石雕兼融“天工与自然”,符合“道法自然”的古典审美理想,承载着传达人类崇高精神的使命,发挥社会教化人的作用,由此产生许多名闻遐迩的百年巨匠和传世作品。他们的名字不但雕刻在石头之上,也将载入“工美之王”的大典之中。
技艺特色
青田石雕与牙雕、玉雕、木雕相比,在技艺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象牙质细而韧,适于精雕细镂,但色调单纯,材料局限;玉料质地高雅,有的色彩丰富,因色取俏,但质地坚硬,难以镂雕出丰富的层次;木质较粗脆,色调又单一,仅宜于圆雕、浮雕。而青田石的色彩丰富,脆软相宜,既可取俏色,又能精镂雕,在某种程度上兼备以上各种材料的优点。
在石雕工艺中,即使物质材料相近,也因地域之不同,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地方特色,由此,青田石雕的材质特色和技艺特点,决定了青田石雕“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镂雕精细、层次丰富”的技艺特色。
(一)因材施艺,形象逼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块形态、质地、色彩完全相同的青田石。艺人面对千姿百态的石料,必须运用其艺术素养和雕刻技艺,才能将石料利用、改造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种利用改造可概括为:取势造型,依质布局,因色取俏。
【取势造型】依照石料的自然形态进行构思与构图。它着眼于对石料形态的利用,尽量不做过多的改造。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石料,又可以从千姿百态的石料自然形态中受到启迪,创造出新颖的作品来。
【依质布局】审察石料质地,扬长避短,依石构图。石质主要考虑冻石(不是俏色冻)、硬钉、裂纹。一块石料上某部分石质特佳甚至“冻”,就要把这部分石料加以充分利用。石料上往往有难以奏刀的硬钉,艺人对此用“去、避、用”三法处理。
【因色取俏】青田石的天然色彩十分丰富,必须根据石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构图,从而达到因“色”施艺的艺术效果。对石色的利用主要有模拟、对比、渲染三种方式。
(二)镂雕精细,层次丰富
青田石雕的表现手法,从形式分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数种,以圆雕最常见,而以镂雕最具特色。镂雕精细、层次丰富,可分单面镂雕、透空镂雕和立体镂雕,在石雕山水、花卉作品中尤见明显。石雕作品的层次有赖于精细的镂雕,而精细的镂雕又依靠高超的镂雕技艺。
【单面镂雕】 青田石雕中许多作品都呈扁形,前后狭,左右阔,正面精雕细刻,背面略而不刻,仅供单面观赏,这样既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又省工省料,便于艺术处理。艺人集中精力镂雕好正面的景物,使其层次丰富,玲珑剔透,而将背部的石料有的雕成屏风,有的刻成高山、岩石,刚好成为前景的“体身”(依托)。如石雕书夹、插屏、普通山水、花山、葡萄山都属此类。有的大型作品,如《西湖全景》《越王射潮》,由于场面大、景物多,也用单面镂雕法做了巧妙处理。
【透空镂雕】 是在“体身”上镂出一些大洞,把“体身”变成太湖石只透无皱的样子。一方面便于镂雕,可以表现极为丰富的层次;另一方面给人以“透气”感,能使视线透过景物穿过“体身”,感受到纵深空间,使作品更富于立体感。
【立体镂雕】 在立体镂雕的作品上,已不觉“体身”的存在。把整片的“体身”化成了局部存在的岩石、树桩。这些岩石、树桩虽有“体身”的功能,但它本身的造型是完整的,已成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类作品虽然在欣赏面上有主次之分,但在雕刻中四面都需精心雕刻,才能每一个面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艺术风格
青田石雕的艺术风格成型于明代,那时的青田石主要用于制作石章、文房用具及小件玩物,圆雕技艺虽然已有一定发展,但总体风格仍然呈现出造型稚拙粗犷、构图简洁明快、层次较少的特点。至清代乾隆、咸丰年间,社会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青田石雕艺术也进入了精雕细刻的鼎盛时期,不仅圆雕水平高超,镂雕技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日臻圆熟。石雕作品构图讲究、线条流畅、形态生动、层次丰富,最终形成了写实尚意、精妙大气的艺术风格体系。
(一)写实。青田石雕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观念。青田石雕从实用品阶段发展到观赏品阶段,主要是在清代,与之相适应的时代审美观是“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要求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而青田石雕的风格基本倾向于写实。
青田石雕中的大部分作品追求形似、色像。刻画景物时,尽量按照其真实面貌,如结构比例、动态表情、生长状况,直至须发、鳞片、叶筋、羽毛,无不一一摹写。同时,还尽量利用天然俏色去模拟近似景物的色彩,使作品具有逼真动人的艺术效果。
(二)写意。历史上青田石雕中不乏写意之作。艺人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法,使作品别具一格。
这些作品的艺术渊源,来自古代。我国在封建社会有着灿烂的古代艺术。战国时的青铜器,精巧实用;秦代的陶俑,造型洗练;汉代的石刻,深沉雄大。青田石雕不断从古代艺术中汲取养分,从石雕炉瓶的造型到印纽的装饰,如传统的龙、凤造型,无不闪耀着古代艺术的火花。
其次,这些写意石雕作品的艺术渊源来自民间。在民间艺术中,亦有许多造型简练、风格浑厚,不求细节真实而注重“神似”的作品,石雕艺人们对此更是兼收并蓄。如石雕作品《九老》,雕件全身仅有3个头高,其头部刻画细腻、表情丰富,而身体表现却极简括。《狮球》上的狮子形象驯良可亲,有很浓的泥塑味。再如许多石雕小动物,仅寥寥数刀就能刻画出其生动的形态,具有民间玩具的气息。
(本文选自201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陈墨著作《天工与意境·青田石雕艺术》)
陈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雅昌艺术网“雅昌观点”专栏资深国石文化研究学者。公开出版有诗集3部、青田石雕理论研究专著10多部。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奖、《诗刊》“新世纪诗歌大奖赛”优秀奖、《诗神》“校园诗人”称号、第十届“诗探索·中国红高粱”诗歌入围奖等奖项。个人小传入选《中国诗人大辞典》。现居浙江省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