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节,中国节日文化的缩影

2021-05-18陈志龙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断魂传统节日诗词

陈志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是跨越河流与山脉的传统文化。”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清明、端午,还是中秋、春节,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的民族情结;还有古文、古诗、乐曲、赋、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无不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如中国节日、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等走向国际市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作为高中毕业生,你对此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一位哲人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是跨越河流与山脉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清明、端午,还是中秋、春节,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的民族情结。

现在又到了民族习俗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请随我一起去了解在我们这个诗词的国度里,文人墨客是如何通过他们的生花妙笔来展示这一传统节日的人文情怀吧。

默默的哀思,淡淡的伤怀,是清明习俗的主基调。在这祭拜祖先、怀念亲人的日子里,我分明听到了那被一次次吟咏的清明诗句,满满的竟都是思念的旋律。宋代诗人高菊涧有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读来催人泪下;南宋杨万里亦云,“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一个“愁”字,让人感慨万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呢?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冬后生命的蓬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杜牧的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共同的、美好的感情——感恩纪念,应该都是四海相通、古今相通吧。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即“催护新生”,因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最宜外出踏青。“清蛾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晚唐诗人温庭筠用轻松诙谐的笔法描绘出清明日清晨的景致。“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这首词,正是宋代踏青习俗的具体体现……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清明,不再灰暗惨白,人的本性将缤纷的色彩将清明一点点涂抹。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生命的痕迹。

清明节是丰富多彩、意趣盎然的。耳畔,掠过李白的浅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宋代陈允平的“禁烛飞烟,东风插柳,万家千户”,以及南宋陆游的“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都是清明插柳戴柳的独特风景。宋人黄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则写出了清明节荡秋千成风的盛景;而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成为了吟咏风筝的绝唱……

民族习俗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无论是怀念亲人的悠悠哀思,还是踏青时的喜悦欢愉,抑或是折柳、打秋千、放风筝等的意趣盎然,在诗词里都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窥一斑而知全豹。“清明节”的节日文化,是诗意盎然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缩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支撑着中华文化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编辑:李跃)

评点:程必荣

考生能够大题小做,选择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作为突破口,熔诗词与传统节日“清明节”于一炉,从而将“诗词”与“传统文化”这两个关键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鲜明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历史和时代酝酿出清明的“双胞胎”——“感恩纪念”与“催护新生”,这是千百年来清明节生生不息的原因,考生运用诗词佳句体现出传统文化,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诗句以及“古人折柳送行”的传说,把节日的文化内涵阐述得深刻透彻。而结尾的点题画龙点睛——清明节,中国节日文化的缩影,很好地升华了中国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断魂传统节日诗词
刘 宁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蝴蝶(1)
朝花夕拾
诗词之页
有趣的清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