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看我国预防医学的研究情况*

2021-05-18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行病学传染病

谢 敏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肥 230091)

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构成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医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同推进现代医学向前发展[1]。预防医学主要关注人群健康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关注。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其主要特点有:1)预防医学研究外界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在病前—病中—病后各阶段都贯穿预防措施,研究范围广泛;2)预防医学以人类健康需求为方向,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3)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决定预防医学研究工作的长期性和紧迫性并存;4)预防医学研究成果具有滞后性但影响长远[1]。

随着社会发展,预防医学从最初的个体预防到群体预防,再到社会预防,而在当今全球化环境下,预防医学将走向全球预防阶段。从宏观方向看,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分支,与社会学、行为学、环境学、生态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密切结合;从微观层面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组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系统流行病学,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更加清晰,推动实现对疾病的精准预防[3]。随着组学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2015年美国和中国相继启动长达数十年的精准医疗计划。两国计划的相同之处都是建立百万级别人群队列,建立医学大数据库,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人群各类组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疾病提供精准预防和治疗[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基础研究类项目,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5]。本文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检索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资助代码H26)[6]资助项目信息,分析研究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资助项目情况,了解当前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情况。对于选取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有以下考虑:目前对于学科研究情况的讨论,主要有基于资助项目和文献两种方法,其中文献计量在大学科或细分学科领域使用较多,预防医学研究领域主题词分布广泛,文献检索中存在主题词如何全面准确选取的问题,且文献发表存在一定滞后性,而资助项目则会比较全面反映学科当前的研究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全国科研人员,覆盖范围广,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可以代表我国预防医学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预防医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和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研究热点随时间可能会呈现较大变化,研究近5年的资助项目情况可以看出当前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比如科睿唯安每年的研究前沿报告都是基于前5年数据的分析。

1 2015—2019年预防医学领域项目资助总体情况

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预防医学学科项目共1879项,总经费8.89亿元(表1):其中2015年342项,总经费1.60亿元;2016年360项,总经费1.81亿元;2017年400项,总经费2.00亿元;2018年389项,总经费1.75亿元;2019年388项,总经费1.73亿元。

表1 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获资助项目数量与经费Tab.1 Projects Number and Funding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NSFC from 2015 to 2019

可以看出,自201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预防医学学科的项目资助数量和金额稳中有升。从2015—2017年,项目总数成上升趋势:2015年度为342项,2016年度360项,2017年度达到400项,2018年度较2017年度稍有下降,为389项,2019年度为388项。

1.1 按项目类型分析

资助预防医学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型主要有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每年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总数都在100项以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在30项以上,其他类型项目每年资助项目数量都在20项以下。

表2列出了2015—2019年各类型项目数量。其中,面上项目共资助项目836项,占项目总数的44.5%,资助金额占总金额的52.0%;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0项,占项目总数的37.8%,资助金额占总金额的15.5%;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05项,占项目总数的10.9%,资助金额占总金额的8.3%;其他各类型项目128项,占项目总数的6.8%,资助金额占总金额的24.2%。面上项目不论在资助数量上,还是在资助金额上,都处于优势地位。

表2 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各类型项目数量Tab.2 Types of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NSFC from 2015 to 2019

总体来看,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都是递增的趋势;重大研究计划最近两年都没有资助项目;重点项目2016和2017年都为5项,2019年度有6项,其他年度都是1~2项;2017—2019年都没有资助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除了2016年外,每年都有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只有2015年度1项。

1.2 按项目研究领域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学科代码下,共有12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人类营养、食品卫生、妇幼保健、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卫生分析化学、传染病流行病学、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预防医学其他医学问题。

2015—2019年度,非传染病流行病学领域获得资助的项目最多,共365项,占项目总数的19.4%,其次是人类营养、卫生毒理和环境卫生,都在200项以上,以上4个二级学科的项目总数为1119项,占项目总数的59.6%。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妇幼保健、儿童少年卫生领域都在100项以上,职业卫生、卫生分析化学、食品卫生和预防医学其他医学问题领域项目在100项以下。

单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59项,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有16项,环境卫生有13项,这两个二级学科在单项100万元以上项目总数的49.2%。

图1是各二级学科每年的项目数量分布情况。

图1 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二级学科项目分布Fig.1 Projects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Discipline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NSFC from 2015 to 2019

1.3 按项目承担单位和所在地域分析

2015—2019五年间,共有226家单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项目,其中南京医科大学获得资助的项目最多,共计121项,遥遥领先其他单位。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这几家单位的项目数量都在60项以上。表3列出近5年获得30项项目以上的20家单位及其获得项目主要的二级学科分布,这20家单位的项目总数占全部项目数量的54.4%,资助金额占总金额的62.9%。

表3 2015—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资助项目数前20位的单位Tab.3 Top 20 Institute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NSFC from 2015 to 2019

对于5年中每年获得资助项目的数量变化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每年获资助的项目数量比较平稳,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青岛大学2019年获资助项目数量有大幅提升,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获资助项目有所下降,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获资助项目数量有所下降。

从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域来看,江苏省和北京市的项目都在200项以上,广东省、上海市和湖北省的项目在100项以上,有50项项目以上的省市有12个,这12个省市的项目总数占总项目数的75.5%。12个省市共有149家承担单位,占承担单位总数的66.0%。表4列出了5年获资助项目50项以上的省市。

表4 2015—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资助项目50项以上的省市Tab.4 Provinces and Cities with more than 50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NSFC from 2015 to 2019

1.4 按项目负责人分析

2015—2019年的1879项项目,共有1624名项目负责人。其中主持5项项目的1人,28人主持3项项目,195人主持2项项目,其余1400人主持1项项目。其中南京医科大学有5人主持项目在3项及以上,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5家依托单位主持2项项目的负责人都在10人以上。

1.5 不同类型项目的学科分布特点

2015—2019年度,836项面上项目中非传染病流行病学项目数量占20.1%,人类营养占17.9%,卫生毒理占14.8%,三个学科项目数量占面上项目总数的52.8%。710项青年项目中非传染病流行病学项目数量占18.3%,人类营养占15.8%,环境卫生占12.7%,卫生毒理占12.1%,这四个学科项目数量占青年项目总数的58.9%。20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中传染病流行病学项目数量占20.5%,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占16.1%,卫生毒理和环境卫生各占11.2%,人类营养占10.2%,这五个学科项目数量占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总数的69.5%。可以看出预防医学领域地区科学基金不同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特点,其主要针对地方传染病进行研究。

2 预防医学领域资助项目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Pycharm平台,使用玻森中文语义开放平台提供的中文自然语言分析云服务,对全部1879项项目名称进行分词,对相近词语进行合并后进行词频统计,这里对词语的合并分为两类,一类是统一词语的中英文表达;一类是语义相近词语的统一表达,比如孕期和妊娠期统一为孕期。表5列出了词频在前60位的关键词,然后选取词频在40次以上的关键词40个,用bibexcel软件统计关键词共现频次,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在Spss中利用Cosine系数对共现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相似矩阵,最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7],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研究高频词聚类分析谱系图,见图2。

表5 高频关键词及词频Tab.5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图2 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研究高频词聚类分析谱系图Fig.2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of Key Word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NSFC from 2015 to 2019

从Spss聚类分析的谱系图可以看出,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研究的高频词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第一类是模型、预测、风险、人群、队列;第二类是肠道菌群、代谢、糖尿病、维生素D、干预;第三类是遗传变异、基因、遗传、环境、DNA甲基化、发病、早期;第四类是调控、miR、细胞、诱导、信号通路、LncRNA、通路、抑制、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线粒体、自噬、介导、损伤、炎症;第五类是儿童、肥胖;第六类是孕期、子代、发育、表观遗传、神经、认知。这些高频词有些揭示了热点研究方向,有些揭示了热点研究方法。

2.1 预防医学的热点研究方向

综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将近5年预防医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归类,得出六个预防医学研究热点方向。

1)肠道菌群相关研究

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也就是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对糖尿病、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的影响。在预防医学研究领域中,研究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关联是主要方向,其次是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等,另外膳食模式如何影响肠道菌群也是研究热点之一。

这些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人类营养等二级学科中。

2)糖尿病相关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主要以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研究为主。主要有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联研究,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对糖尿病的营养干预研究,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等。

这些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人类营养和妇幼保健等二级学科。

3)大气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组分的毒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细颗粒物(PM2.5)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大气细颗粒物成分复杂,包含各种有毒物质,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所以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及其主要毒性组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对两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二是大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三是大气细颗粒物及其主要毒性组分对生命早期健康的影响。

这些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环境卫生、卫生毒理等二级学科。

4)肥胖及其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研究

儿童肥胖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大城市尤为明显,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及其与其他疾病发病关联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儿童肥胖相关因素研究,包括睡眠、光照、肠道菌群、生命早期有毒物质暴露、膳食、代谢对儿童肥胖的作用机制;二是肥胖与其他疾病发病关联研究,比如高血压、脂肪肝、过敏性疾病、糖尿病、性早熟等发病与肥胖的关联研究。

这些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儿童少年卫生、人类营养等二级学科。

5)孕期各类因素对子代的影响研究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随着大龄孕产妇增加,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病防控也面临挑战,研究孕期各类因素对子代的影响不仅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以及减少成年后患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也有促进作用。孕期各类因素对子代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孕期的有毒物质暴露对子代的表观遗传学影响,这些有毒物质包括乙醇、镉、铅、双酚A、多环芳烃、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大气细颗粒物和农药等;二是孕期营养对子代的影响,研究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铁、维生素D、碘、锌等。对子代的影响包括神经发育、呼吸功能、认知、软骨发育、生长发育等。

这些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卫生毒理、人类营养等二级学科。

6)认知功能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人也相应增多。在预防医学领域,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研究各类因素对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是影响老年人群认知的重要疾病之一,研究叶酸、维生素D、社会环境、脑血管病和膳食对认知的的影响是主要方向;第二类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对认知的损害及其发病原因研究,包括遗传、环境等因素是研究热点;第三类是各类有毒物质暴露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影响,比如孕期暴露对婴幼儿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研究、铝暴露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研究等。

这些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等二级学科。

以上六个研究热点方向既独立,又相互交叉重叠,比如肠道菌群研究在糖尿病儿童肥胖、认知功能方面都有涉及;大气细颗粒物研究与孕期有毒物质暴露研究的重叠、孕期暴露与认知功能研究的重叠等。

2.2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细分后,发现四个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在很多研究方向上都有应用。

1)疾病的人群队列研究及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疾病的人群队列研究及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主要用于慢性病的防控,也是预防医学研究的重要目的。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队列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近视等慢性病防控,以及孕期有毒物质暴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等健康问题的防控研究。疾病发病风险及预测模型是预防医学二级学科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的研究内容之一,主要基于队列研究,运用高维数据,并使用贝叶斯统计理论,用于各类癌症的风险预测研究。

2)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

环境不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类的遗传物质产生影响,表观遗传就是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条件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重要的DNA修饰方式。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研究方法主要用在孕期各类有毒物质暴露对子代的表观遗传变化,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表观遗传变化在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中。

3)非编码RNA相关研究

RNA按照其是否携带编码蛋白质的信息来划分,可以分为信使RNA和非编码RNA[8],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都属于非编码RNA,非编码RNA与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前沿之一。一大批非编码RNA的发现及其功能的阐明,揭示了非编码RNA基因在遗传信息表达和调控中的重要作用[8]。

预防医学领域非编码RNA研究主要是相关疾病及有毒物质暴露中miRNA和LncRNA的表达和调控作用,涉及到艾滋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神经系统发育、癌症等。

4)线粒体自噬研究

线粒体自噬是通过细胞自噬降解细胞内受损或多余的线粒体,是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机制之一,该途径异常会导致细胞炎症和损伤,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医学线粒体自噬主要研究多种通路(比如PINK1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导致的生殖细胞、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9]。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预防医学其下二级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很多交叉,本文从预防医学整体出发,寻找其热点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资助项目分布情况,得出国内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分布和一些研究机构的优势领域。

1)预防医学研究力量较为集中

从预防医学领域研究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广东、上海、湖北等省市,这五个省市在近5年承担的项目数量占到项目总数的51%,江苏省和北京市是获资助规模最大的两个省市,其中的南京医科大学近5年承担项目数量和获资助经费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一些研究单位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领域,比如南京医科大学的卫生毒理学[10],华中科技大学的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的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卫生领域[11]、复旦大学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

2)慢性病是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疾病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12]。为实现这些目标,预防医学应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近5年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基本契合了这些目标,其主要的研究项目集中在非传染病流行病学领域,糖尿病、肺癌、缺血性脑卒中、肿瘤是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疾病。在传染病研究上,HIV是主要研究对象。

3)注重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5—2019年,预防医学领域单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59项,其中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有16项,环境卫生有13项,除了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外,环境卫生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又以大气污染研究为主。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13]。大气细颗粒物相关研究是六个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大气污染对心肺系统的损害及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是研究热点,对生殖健康,特别是男性生殖损害和不良妊娠结局的表观遗传学异常研究是近年来的前沿领域[13]。

4)注重妇幼保健和儿童健康研究

从孕期因素对子代的影响研究和儿童肥胖研究这2个热点方向看,近年来预防医学研究更注重生命早期和儿童时期的一些因素对人类健康的持续性影响,注重妇幼保健和儿童健康,为人类一生健康打下基础,也减少了人群成年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成本。这也应证了多哈理论[13]: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之外,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包括营养也会影响其成年后患病的风险,并且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几代人。而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生物学的前沿研究也应用到预防医学领域

从预防医学几类主要研究方法可以看出:预防医学领域以细胞、分子、基因层面的研究为主,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紧跟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RNA相关研究,比如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和miRNA等都是近几年生物学新兴的研究前沿[14],肠道菌群、表观遗传学、细胞自噬、DNA甲基化等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6)研究方向和方法总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相符合

从2015年到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防医学领域面上项目指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研究方向上要根据我国人群健康与疾病预防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方法上以人群为研究基础,合理选用现代新技术与方法,重视现场人群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鼓励开展医学基础研究数据积累和医学标本的收集与保存,并在已有数据和标本基础上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鼓励开展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2018年和2019年,又加入了加大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的支持和力度这一条[15]。总体来看,项目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都与基金指南相符合,研究方向上以慢性病和妇幼、儿童健康为主,注重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队列研究和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也应用到项目研究中。

3.2 展望

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生物学的联系非常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也密切相关,在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不仅要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也要结合我国社会、环境特点和人群健康需求,整合研究资源,解决人群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更加简练:开展多学科交叉与整合,拓展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鼓励基于人群的数据积累和生物样本的收集和分析研究[15]。结合预防医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展。

1)中国人群母婴健康大型队列研究

母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多哈理论认为生命早期(包括胎儿时期和婴幼儿时期)的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会影响其成年后患病的风险,所以研究母婴健康对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以生殖系统疾病、妊娠期并发症、出生缺陷等母婴健康相关疾病为切入点,构建大型人群队列,并进行长期跟踪,建立医学数据库,应用基因诊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16]等新兴技术对生殖系统疾病成因、妊娠期并发症预防、出生缺陷防治和子代健康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形成相关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机制。

2)重大新发传染病传播模型研究

从SARS到新冠肺炎,以及局部流行的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甚至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传染病,重大新发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染病的传播不仅与病毒自身特点相关,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习俗、人口密度、自然环境等因素也密切相关[17]。与数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针对新冠肺炎等重大新发传染性疾病开展传播动力学研究,构建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和预测模型,提升控制突发传染病传播的能力和预测能力。

3)心脑血管疾病专病队列和大型自然人群队列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

由于目前生活方式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呈现高发且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群健康。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心脑血管疾病为切入点,构建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和心脑血管疾病专病队列,进行长期随访,收集人群生物数据、生物样本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建立安全稳定且注重隐私保护的的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16],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预警。

4)恶性肿瘤预防和多组学研究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的发病机理、生物标志物筛选等研究进入新阶段。以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比如肺癌、消化系统癌症为切入点,基于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和恶性肿瘤专病队列,以医学大数据为基础,寻找与疾病精准预测、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相关的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组学、蛋白组学、暴露组学、免疫组学及代谢组学等[13]组学特征谱,为疾病精确预测、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5)膳食模式与慢性病防治研究

膳食是复杂的体系,膳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仅是其中某些营养素的直接作用,膳食中的不同营养素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为基础,从整个膳食体系层面分析我国膳食与慢性病的关联。特别是膳食中不同营养素、以及不同营养素之间相互作用对慢性病的影响[18],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提出适合我国人群膳食特点的基于膳食质量评分的膳食模式,用于指导我国人群慢性病的防治[19]。

总之,妇幼保健、慢性病、肠道菌群、环境卫生、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将继续是热点,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多组学研究、表观遗传、医学大数据等研究方法和技术将越来越多应用到研究中,揭示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发展过程,为疾病精准预防提供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新发传染病相关研究,提升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行病学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