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分析

2021-05-18张红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4期
关键词:库巴心肌病缬沙坦

张红瑞

(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社旗473300)

扩张型心肌病为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心室扩大、心室收缩能力降低,临床管理特别困难,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一旦出现进行性劳动耐力下降、进行性乏力、端坐呼吸、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可导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发生,甚至心源性猝死[1~2]。临床研究显示,ACEI 类、MRAs 类、ARB 类药物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上均可有效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3~4]。 沙库巴曲缬沙坦为第一代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近年来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本研究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短期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 对照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47~57 岁,平均(50.67±3.22)岁;病程1~6 年,平均(3.24±1.3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3 例,Ⅲ级11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2例;年龄45~59 岁,平均(50.74±3.36)岁;病程1~6年,平均(3.17±1.2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4 例,Ⅲ级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在Ⅱ级以上;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无心脏手术史;临床资料完整;服药依从性良好;为首次并发心力衰竭。(2)排除标准:伴肺功能衰竭或肝肾功能障碍者; 已知对研究药物不耐受者;仰卧位收缩压低于90 mm Hg 者;其他类型心肌病者;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冠脉狭窄明显者;合并心肌梗死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相关指南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限制钠盐摄入、 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药物等)、指导绝对卧床休息等。 对照组同时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00292)口服,5 mg/d,1 次/d,服药期间监测血压,持续给药12 周。 观察组同时给予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注册证号H20170344)口服,起始剂量25 mg/次,2 次/d,每周逐渐增量25 mg,2次/d,持续给药12 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药物安全性。 治疗前后两组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 者 LVEF、CO、LVESd、LVEDd、E/A、NT-proBN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 观察组LVEF、CO、E/A 高 于 对 照 组,LVESd、LVEDd、NT-proBNP 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LVEF(%)治疗前 治疗后CO(L/min)治疗前 治疗后34 34 t P 34.65±2.17 34.72±2.23 0.131>0.05 40.15±3.04 46.23±2.68 8.747<0.05 3.41±1.26 3.38±1.31 0.096>0.05 5.10±0.91 5.70±0.82 2.856<0.05 48.47±3.10 48.52±3.06 0.066>0.05 44.26±2.15 39.77±2.10 8.711<0.05 NT-proBNP(μ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E/A治疗前 治疗后34 34 t P 60.91±3.27 61.10±3.32 0.237>0.05 56.97±2.81 50.14±2.10 10.903<0.05 0.73±0.19 0.74±0.18 0.222>0.05 1.10±0.10 1.46±0.11 14.120<0.05 6 410.46±354.37 6 430.12±346.25 0.231>0.05 2 918.32±182.37 988.48±176.30 44.362<0.05

2.2 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头晕1 例、干咳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4/3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主要与家族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心肌纤维化、管腔狭窄甚至心室扩张、室壁变薄、收缩功能障碍[5]。 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后,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SNS 系统)被激活,导致心肌细胞异常及纤维化、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促进病情持续进展。 临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以拮抗RAAS 系统及SNS 系统为主,但临床治疗综合疗效仍相对欠佳[6~7]。 脑啡肽酶抑制剂可增加利钠肽水平,拮抗RAAS 系统及SNS 系统,发挥抗心衰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具有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个作用靶点,沙库巴曲可代谢成为有活性的脑啡肽酶抑制剂前药沙库巴曲的活性代谢产物(LBQ657), 能够抑制脑啡肽酶释放。 缬沙坦能够抑制RAAS 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可增加利钠肽水平,发挥利尿、排钠、抑制RAAS 系统及SNS 系统、扩张血管、抗心肌肥厚等作用,同时还可增加血管活性肽类,如缓激肽、肾上腺髓质素等,改善心室重构[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LVEF、CO、E/A、LVESd、LVEDd、NT-proBNP 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抗心衰效果。 分析其机制可能为,在肝酶作用下,沙库巴曲能够代谢成为脑啡肽酶抑制剂LBQ657,干扰脑啡肽酶产生, 降低利钠肽降解, 减少NT-proBNP 产生, 从而抑制醛固酮与肾素的释放,改善心肌重构,使LVEDd、LVEDd 降低,LVEF 升高。综上所述, 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猜你喜欢

库巴心肌病缬沙坦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芥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