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打造有温度的数学课堂

2021-05-1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情数学知识温度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1 背景分析

(1)数学课堂教学知识化倾向严重,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接纳所学知识。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从而导致缺乏数学思考,觉得数学知识“冷酷如冰”。

(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化,降低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度,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喜欢数学,渐渐惧怕数学。

(3)数学课堂教学表象化,缺乏交互,缺乏数学思考,单一乏味。

(4)数学信息量剧增,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从而造成压力。

试问一个学生惧怕学习数学,又如何达到提升素养和发展能力呢?鉴于此,我们学校提出了“打造有温度的数学课堂”。

2 概念界定

“温”字,在《说文解字》【卷十一】【水部】的出处是“水。出犍为涪,南入黔水。从水声。乌魂切。”它的本义是给浴盆的水加热,器皿中的水变为“温”的状态,再引申为热的适度,宜人的,如冬温夏清,这是人类最早对于温觉感受的定义。其次引申为加热,重复进行。这是“温”字最早在教育环境下的引用,比如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随后,“温”字逐渐引申为一种人类品质的追求,善良平和的、和蔼可亲的。“度”字,在《说文解字》【卷三】【又部】的出处是:“法制也。从又,庶省声。徒故切文二十八,重十六”。“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温度”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加热,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让人与人之间互动时产生温暖感觉的最佳舒适状态,是一种品质的体现,更是人类通过语言,通过对“温度”的理解进行内心精神和自我认识的重要过程。因此,“有温度的数学课堂”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关注、互相交互、互相接纳、互相共情的课堂,于是生发出充满人文关怀的有温度的课堂。“有温度的数学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关注。有温度的数学课堂是需要关注课堂学习环境的,需要给予学生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温度的数学课堂更应该关注数学学习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数学意识,感悟数学思想。

第二、交互。有温度的数学课堂不仅仅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更应该打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与交互,为数学知识增添更多的人文性思考。

当下,现实主义创作并没有完结,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几十年来,现实主义创作经历了风雨洗礼和各种思想运动的考验,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国情的文艺创作主流形式,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经验和成就同步前进,坚守和开拓并存发展。

第三、接纳。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为了传递知识而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进行了预设性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有生成意识,要宽容地接纳来自学生的课堂生成,善于利用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接纳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声音,是有温度的数学课堂的体现。

第四、共情。有温度的数学课堂是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能够师生共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感受学习的过程美,从而落实立德树人。

3 实施策略

我们如何打造有温度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动力呢?可以有以下几个策略:

3.1 关注学习环境与学习本质,促进数学思考,让数学课堂升温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不竭的源泉。然而数学生活化不等同于数学知识,因此有温度的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资源,打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与交互,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让数学课堂升温,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在一开始上课便运用多媒体显示两个小朋友在同样速度的情况下分别擦一张大课桌桌面和一张小椅子面,要求把这桌面和椅子面全部擦干净,问谁擦得快一些?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他们马上被这个情境所吸引,积极思考,作出判断:因为桌面比椅子面大,所以在同样速度下,擦椅子面快一些。接着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举例从而掌握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这时,学生们会觉得自己已经学懂了什么是面积,情绪会有点回落,注意力会有所分散。教师此时再抛出:平时我们课间擦黑板,所擦的是黑板的面积吗?这与刚刚擦桌面和椅子面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一下子使课堂升温,学生需要进行数学思考。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数学概念回归到生活问题中,并辨析出平时下课所擦黑板一般都只是哪里有粉笔字,就擦掉哪里,并不是全部把黑板内所有位置都包括在内,因此这个擦黑板所擦的并不是黑板的面积。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生活资源再一次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3.2 重视交互合作,培养数学意识,让数学课堂达到高温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课堂,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制约发展。因此有温度的数学课堂倡导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合作中迸出思维的火花,让数学课堂达到高温,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的性质”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长度单位素材、面积图形素材、人民币素材、数位表素材,让学生自由组合有共同想法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探究。利用长度单位素材的小组利用线段的长度从 3分米=30厘米,得出0.3米=0.30米;利用面积图形的小组通过数方格对比面积大小,从,推理出0.3=0.30;利用人民币素材的小组结合生活实际从3角=30分,验证出0.3元=0.30元;利用数位表的小组从填写数位表中发现,0.3这个小数末尾不论添上几个“0”前面个位与十分位上的数值都不会有改变,因此证明了0.3=0.30。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交流,享受成功的愉悦,让数学课堂达到高温。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3 接纳学生“错误”,及时心理疏导,让数学课堂拥有醇温

有温度的数学课堂上,提倡关注人的发展,关注课堂生成,接纳不同层次学生的声音,特别是接纳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改善不良习惯,让学生感受温暖,传递温暖,让数学课堂拥有醇温。

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发现班上有好几个孩子都特别焦虑。原因是这个单元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空间观念相对薄弱,对于变式的解决问题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老师需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要害怕出错,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要告诉学生,人总是在错误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的。当有学生把长方体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高,算成了底面周长乘高时,教师没有只是简单粗暴地归在公式用错,而是尊重学生的“错误”,在班上共同思考当用底面周长乘高是到底算出的是长方体的什么呢?把“错误”转化为“精彩”,通过画图,想象,动手摆学具,让学生明白原来用底面周长×高,算出的是长方体的侧面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更巩固了解决几何图体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画图。这样做,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出错而焦虑,更不会觉得数学是一门冰冷的学科。

3.4 渗透德育教育,产生交互共情,能够让数学课堂持续增温

数学课堂不仅是数学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有温度的数学课堂,是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交互共情,使学生在知识增长过程的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比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这一课时,教材中运用了这样的一个例题:

图中只有一列长长的火车,美丽的崇山峻岭,还有一个小窗出示了地图。例题的表述也比较平淡,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如果就为了上一节数学课,四年级的学生是比较容易从线段图中理解加法的意义的,甚至会因为他们的已有知识基础会觉得这节课没什么吸引力。然而教师在课前让孩子观看PPT,里面是建设者如何在恶劣的天气中建造这一条铁路,并且配上歌曲《天路》。这样的课堂,一下子就吸引孩子了。学生在了解了筑路大军不畏艰险、用生命和汗水开拓祖国西藏“天路”的英雄事迹后,那爱国之情,那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非常记得,整整一节课,学生们都上得非常认真,他们就像小军人一样笔直地坐着听课,对于课堂中的练习也格外的仔细,因为他们了解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负责,就应该好好学习。对学生课后的也产生了影响,所以说让数学课堂持续增温。

可见,挖掘教材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交互共情,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收藏,这种有温度的数学课堂会温暖学生一生。

3.5 辐射课外实践,学会学习反思,让数学课堂之外变得有余温

有温度的数学课堂是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当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

例如,在教学了“长、正方形面积”这一单元后,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的小足球场,并自己想办法去搜集资料,计算出打造这样一个小足球场,铺人工草需要花多少元?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融合学习反思、对比、交流等等,真正地学会学习,拓展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让数学课堂之外变得有余温。

总之,打造有温度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关注、交互、接纳、共情的数学课堂中成长,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更可以温暖学生一生。

猜你喜欢

共情数学知识温度
一张票的温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停留在心的温度
测个温度再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