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学学校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浅析
2021-05-18张修红张克军
张修红 张克军
摘要:师德是一本感性的摆在学生面前的道德教科书,对帮助青少年“扣好道德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当前,教师的权力变现、责任转嫁、从教失范等问题尚未根除,原因很多,如竞争的层层传递、教师的逐利冲动、家长的投鼠忌器、监管的行之弱效等。因此,教师强化学习,加强教育深度;坚定理想,提升师德的高度;健全制度,构筑防线的密度;重典治乱,硬化制度的刚度,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点赞之师,让学生带着梦想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关键词: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30-0079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教师与学生时,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其中,“有道德情操”居于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扣好道德的第一粒扣子”,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而学校必须把加强师德建设视为一项事关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大事,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点赞之师。
一、居外而观,透视败德行为的“现实镜像”
师德是一本感性的摆在学生面前的道德教科书,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因而人作为教育产品,是最宝贵的财富,还是一堆社会“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道德示范。当前,全国上下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甚至是苛求。但师德建设的成效却难尽人意,师德的现状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高、获得感不强。
1.有偿补课。有的教师单独或联合、直接或间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收取补课费或提成。个别教师为达到收费目的,故意夸大补课效果或把本该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留在补课时讲,以此诱导或逼迫学生补课,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2.乱收费用。个别学校或教师为多拿回扣,让学生“自愿”缴纳商业保险费、校服费、读本费、“营养餐”费及“校讯通”费等其他费用。个别学校和教师甚至打着课改的旗号,擅自为学生征订非评议教材和教辅。尤其是现在,几乎所有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钉钉群等,但作业依然非要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
3.权力变现。个别班主任在接受学生家长吃请或礼金后,利用拥有安排座位、奖励(甚至包括提问、口头表扬)的权力,对其给予一定照顾。
4.责任转嫁。受市场逻辑的驱使,有的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后,想方设法脱离教学一线;有的备课不认真、上课不精细,不惜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狠抓学生、死抓试卷,把自己的責任转嫁到学生身上,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5.从教失范。有的教师不批改作业或让学生互改,在教育教学中讥讽挖苦、歧视侮辱学生,甚至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学术不端,教科研注水现象严重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系个别人所为,往往金额少但性质恶劣,事情小但反应强烈,蚕食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吞噬的是教育系统的形象,啃食的是民族的未来。
二、据实而析,把脉师德建设的“问题顽疾”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空气中的雾霾固然可怕,但师德上的雾霾更可怕,隐藏得也更深。为此,深挖问题根源很有必要,也尤为重要。
1.竞争的层层传递。分数比别人高意味着有更多的优势和选择机会,可以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源,也是构筑自身向更高阶层流动的阶梯和经济安全的屏障。反之,则意味着个人的生存环境难以持续改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且也是个人能力低下和心理落后的象征。由此“全民皆补”竞相追求分数比别人高,就使人们陷入人人自危的“囚徒困境”。加上社会的盲目跟风、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和“狼爸虎妈”的推波助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个别教师在半推半就中将自己视为贩卖知识的老板,校内不补校外补,明着不补暗里补,平时不补假期补,虽屡禁而不止,造就了补课市场的繁荣。
2.教师的逐利冲动。教师待遇偏低,负担又重,加上教师将权力变现获取的利益大,各种隐性的、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师德问题,查处率低、处罚轻。而且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这些教师,彼此间就会宽大为怀;每个人以容许自己疏忽义务为条件,而宽宥同辈疏忽其义务。他们会把这样做看作共同的利益。”少数教师利用部分学生家长在“小饭桌”“营养餐”及补课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置政策规定于不顾,将职业道德抛脑后,把教学当致富途径,把学生当敛财工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个别班主任利用优势地位和密闭环境,给学生调座位、任学生家长送礼,甚至少了还不行,需要经常送,这些做法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浸了铜臭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3.家长的投鼠忌器。师生之间,教师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受政策约束,家长也不能自由给孩子换班、转学等,使教育竞争的程度大为降低,在对触动教育最敏感神经末梢“微腐败”的处理上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即便教师因家长的投诉受到处理,但不确定教师是否仍然担任孩子的班主任或代课教师。教师依然可能挟学生而令家长,家长虽不忿但又不敢讲,只能乖乖投降。受益家长自不用说,其他“吃瓜群众”则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意中形成败德行为的保护网。多年历来如此,很少有人跨前一步,站上台前。
4.监管的行之弱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查处措施,“人人有责”,演变异化为“层层推责”和“人人无责”。首先,各级监管部门的领导出于自身仕途和现实利益的考量,尤其是在当前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大背景下,极易做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短期行为,导致投诉被“淡化”“扣压”,或对师德问题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其次,部门间的协调难。部门之间利益交织、职权交叉,职责不清等,遇到问题互相扯皮,合力形成的效果并不理想。再次,主管部门无执法权,调查取证有难度,尤其对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补课点。违规违纪行为越来越隐蔽,加大了查处难度。如补课专门有人望风报信,办“小饭桌”租房子、雇他人,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自愿”购买的教辅资料被要求放家里,办理保险被“自愿”等。
三、居高而立,打造人民满意的“点赞之师”
师德不正,败坏自身形象是小事,误导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思想和灵魂才是大事。因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引导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1.强化学习,加强教育的深度。任何理论要想获得自身的生成、发展和延续,都必须将其所建构的价值与社会相适应,对实践当中出现的种种价值困惑,做出理性回应。“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武装。如果丧失了学习的能力,丢弃了学习的习惯,不仅对教师自身而言是一种悲哀,对学生、对民族而言更是一种灾难。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身处社会道德之阶的高点,对教师而言,是荣耀,更是戒律。但教师对败德行为也没有天生的“抗体”,理当“先礼而后兵,先教而后诛”。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根据形势发展,结合实际,运用多种形式,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教育,引导教师由道德直觉走向道德自觉,在思想上筑起道德的“马奇诺防线”,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侵蚀,从根本上遏制败德的滋生蔓延,仰望道德星空,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让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坚定信念,提升师德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一旦理想信念滑坡,行动上也会随之“一泻千里”,而理想信念的丧失,恰恰也是招致人生滑铁卢的思想根源、走麦城的行为根源。教师既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塑造者,又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引领者。学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更正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引领作用,不坠教书之志,不改育人之乐,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新要求、新标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教育定力,坚守育人初心,着眼于学生的“将来时”,把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的培育视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从而影响并带动整个大环境的改变。
3.健全制度,构筑防线的密度。权利的相互转让即为契约,但在自然状态下,只要出现任何合理的怀疑,这契约便是无效的,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零和博弈”。只有在双方之上有一个共同的并具有强制履行契约的充分权利和义务时,契约才是有效的。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的责任就是制定权利转让的规则并强制教师履行,使教育教学有序运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学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师败德行为发生的特点,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败德症结,注重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机制、考核机制,强化监督,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铸牢败德行为的“铁笼子”,降低败德行为的“成功率”。同时,强化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让埋头苦干者有奔头、有甜头、能出头,激励广大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4.开门办学,拓展防线的广度。“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加强师德建设,必须营造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势,形成内外联动的师德建设生态。首先,要主动沟通。学校要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用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路、开放的要求,多向相关部门汇报师德工作开展的做法、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次,保持定力。教育不能随波逐流,而要超凡脱俗,保持独立于社会和高于社会的精神追求,引领社会走向应有的高尚境界。作为教育的“CPU”和教学的“CEO”,教师要理解家长希望以知识改变孩子命运的急切心情,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绝不是要一味迎合家长极度功利、目光短浅的违背教育价值的观念,更不能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敛财,而是要真正把教育工作当事业,而不是职业或副业,坚决跑好师德建设的接力赛。再次,要主动发声。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不仅是“发声筒”和“传音筒”,更是“扩音器”。近年来,教育队伍涌现出一批“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育”的先进典型,而这些典型很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教育正能量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坚持全员发动,坚持主动发声,积极回应关切,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聚合强大的驱动力,推进教育加快发展。
5.重典治乱,硬化制度的刚度。“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没有道德他律和自律,就必然发展为权力任性。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育人宗旨和神圣使命,真正把思想统一到教書上,把精力集中到育人上,严格要求自己,做教育系统的达人、学生命运的贵人。因此,严格管理监督是对教师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学校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决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督查网络,加强组织协调,及时有效回应群众期盼与诉求,加大败德行为的监管力度,封死下行通道,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管理水平,着力营造风清正气的“新常态”,全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帕累托最优”。
成长不会重来,树德不可怠慢。学校当不忘修德从教、立德树人初心,紧紧围绕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不辱铸魂育人使命,让学生带着梦想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①张修红(1973-),男,安徽临泉人,阜阳市教科所,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教育管理。
②张克军(1978-),男,阜阳市颍州区人,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教研室,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①安徽省阜阳市教科所236014;②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教研室23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