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
2021-05-18胡云
胡云
摘要:“创新”作为时代热词,需要学生基于前人的基础提出相应的新型理念、新型措施。创新在高中美术课程上的延伸为“个性化”,学生能够掌握已有知识,明确自己在美术领域的喜好,根据喜好进行自主创作、自主鉴赏。让学生尊重差异,理解多样化,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创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美术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美术;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30-0063
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社交圈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其美术基础和美术的学习目标都是不同的,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设计,设置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美术教学进度,就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喜好、审美、习惯,引导学生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自主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即个性化教学。“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美术课程教学,有利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巩固自己的美术基础,明确自己的风格定位并拥有自己的审美体系。本文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为论题,展开论述。
一、同题材,不同风格作品展示,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中,许多教师习惯教授学生固定的美术知识,采用单一的画作进行讲解,忽略学生的兴趣,容易导致学生采用模仿作画、临摹作画的方式对作者的风格、手法进行照搬,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教师应当关注不同学生的喜好区别,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作者的风格、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以及自身基础进行作画,确立自主风格,完成课堂任务。
例如,在教学高一《时代风采》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同题材,不同风格作品展示”的方式,将各个画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其中的不同点,并找出自己喜爱的风格,进行精准定位。如可以展示中国画中不同画家对“竹子”的表达:文同的《墨竹图》中注重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手法描绘竹子形态;陳洪绶的作品《竹石萱草图》中的秀竹采用白描的手法进行刻画,注重线条的描绘……学生在对各个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之后,美术教师可以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风格进行规定课堂任务的作画,学生通过欣赏各个风格的中国画后,能够明确自己的定位,不再是一味地照抄,而是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大放异彩。
二、夯实基础,注重拔高,制定自主的学习目标
“以人为本”的美术课程教育渗透,应当注重学生的差异,照顾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被“一刀切”,使学生的美术学习目标难以实现[2]。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兴趣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上过课外辅导班,美术基础较好;一部分学生没有额外学过美术,美术基础较差的情况。教师需要同时激发并提高两类学生的美术兴趣,还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得以巩固基础,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高一《追求生活的真实》这一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将目标定为:认识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并能够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这样一来,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查漏补缺,弥补自身欠缺的专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落实,在提问方面做好简化设计,这样既能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又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以巩固基础。学生要想有个性化发展,需要立住“根”,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创作提出自主意见,展现自主风格。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由浅入深、难度递进的方式进行讲解,深化现实主义美术的探究,优化课堂教学,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升级”。学生在课堂中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得到稳固的个性化发展。
三、鉴赏环节,形成个性化审美评价体系
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审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3]。在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审美各不相同,教师应当尊重差异,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同时,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可以促进学生在作画时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高一《华夏意匠》这一节课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鉴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各方面的欣赏、评价,最后将本组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评价进行展示。学生在探讨时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及社会、自然成因等知识,又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最终更加坚定自主的审美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师通过设置同题材,不同风格作品展示,找准自己的定位、夯实基础,注重拔高,制定自主的学习目标、设置鉴赏环节,形成个性化审美评价体系等教学措施,有利于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美术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克强.激发兴趣,在乐中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个性化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31-132.
[2]胡荣艳.高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探索[D].合肥师范学院.2015.
[3]骆书显.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J].群文天地,2011(4):135-13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