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1-05-18汤剑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汤剑炯

摘要:为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方向,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初中科学教学强调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从多维度更新教学理念,聚焦初中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论基础与实践引领相结合,实现素养育人的目标。本文通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30-0017

一、教学关键问题的理论基础

2014年,教育部推进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概念,旨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并配套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目前,我国需要聚焦教学关键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将通过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探讨。

1963年,奥苏伯尔首次提出科学教育理念。至此,国际科学教育界经历了三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根据我国具体实践来看,目前基础教育课程适用于2011年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的科学学科教育有较大差别。具体体现为: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大量实证结果,初中科学教学多以理论与课本为主。强调初中科学立足实践,促进学生掌握科学中的核心概念,把握学生各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是教学的关键问题。

科学观念不仅是养成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习惯,更是养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主导人,强调教学关键问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引领结合,促进初中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对课程教学的效果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教育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引领

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科学思维

培养科学思维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素材,搭建知识体系,将原有的细碎知识、研究问题方法和价值观进行深度融合,使文字概念得以具化可感。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在课堂中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探究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实践调研和课本知识灵活呈现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恰当合适的素材,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交融,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以更易于理解与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在《机械运动》这一单元,为了引入运动快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运动会上如何确定运动员跑步的快慢?日常生活中如何界定物體的移动速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得出“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与“在同一距离内,观察两个物体分别使用时间的多少”两种方法,并鼓励学生思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归纳整理,梳理速度的计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更易于学生分辨研究对象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展开深入研究。

2.注重问题引导,互动学习思考

科学探究需要一个“产生好奇、设计实验、动手实践、正式实验”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被纳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改良学生过去的“输入式”学习模式,还能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生物科学知识,达到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教学时,教师展示几幅关于动物的图片,如狮子、珊瑚虫、海豹等,让学生观看并思考生物的生活居住地,然后展开话题,让学生理解: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时,所看见的多种多样的花草树木和生活在其中的小动物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接着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实际上,地球上有着庞大的生态系统,虽然这些生态系统有很明显的差距,但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能找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再如,在进行《食物链》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列出两组动物,让学生判断食物链关系。

青草→蚱蜢→蛇→鹰;青草→蛇→鹰

如果生态系统中还有其他生物会怎么样呢,比如母鸡、老虎等?这两条食物链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当中,并且与环境一起组成生态系统。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负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重要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实现有机平衡。

由此可见,真实的环境设置和巧妙的问题引导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提升社会责任

强调科学学习不仅限于书本内容,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认识,还要让学生具有努力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联系生活需要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更离不开教师明确感染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定期举办辩论赛,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探索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观念;参观科学展览,关心科学新闻,通过多样化的知识表达形式来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使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表达学习见解。

根据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非短期的课程教学内容,而是一个需要师生配合、社会关注、教学内容与方法论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状况而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聚焦教学关键问题,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对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全方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兴海.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观念养成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5):105.

[2]詹海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4):93.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初级中学311811)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微课不微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