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运用和探讨

2021-05-17马昕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改革信息化

马昕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微课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在食品分析课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的方法,旨在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改革,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食品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微课;食品分析;教学改革;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2-0085-02

食品分析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内容是分析测定食品中一般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以及农药、兽药、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主动学习热度不够,导致课堂学习的应用转化效果较差。信息技术的迅速突破和发展,使微课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辅助教学手段。微课将课程的专业知识浓缩后,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转化为容易理解吸收和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探讨在食品分析课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的方法,旨在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改革,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食品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 微课的定义及内涵

微课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创的,并于2010年传入我国。自2012年以来,在教育部的引领和推动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推下进入教育领域。

我国教育领域对微课的定义是,在10 min的时间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利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将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内容,以流媒体等形式简短、完整地展现出来的教学活动。

现在的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习惯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碎片化学习,所以将微课时间控制在3~6 min,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微课不仅拘泥于视频等流媒体方式,新兴的微课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概念融合在一起,增加更多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研讨、交流环节,且同步于教学进度,更侧重于主动输出和有效反馈。

2 食品分析课程中微课存在的问题

为掌握微课在中职院校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辽宁省内中等职业学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以网络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开展调研。收集汇总调查问卷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研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食品分析课程微课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2.1 内容形式单一

多数教师在制作微课内容时,认为用PPT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精美、绚丽或者摄录的视频材料新颖,就代表微课内容质量高。加之多数教师对动画设计、图片修整等软件的应用能力有限,导致食品分析课程微课的设计形式单一,多数为PPT展示和摄录视频。食品分析中种类繁多的实验原理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不能有效的通过Flash动画、3D模拟、视频展示等方式进行生动的教学演示,导致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

2.2 设备和软件不足

中职院校发挥着延续义务教育的作用,学生不用承担或者部分承担学费,而且没有教学课题和教学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使得学校在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有限。而微课的内容设计、课堂课程演示和在线资源共享,都需要一定的设备、软件和运营资金支持。例如: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3DMaxs等微课设计软件的版权;能够顺畅运行上述软件进行微课设计的电脑设备;教室展示多功能投影仪;网络云端共享微课空间的租赁或购买等。

2.3 学生参与度较弱

中等职业教育的受众是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待提高。中职院校在设计食品分析微课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微课的设计中。因此,大部分微课未能从学生角度进行设计和展示,而是成为教师教学成果的比拼工具。

2.4 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轨

食品分析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把最新的食品检验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使授课内容始终超前于企业的岗前培训,充分体现中职教育为学生、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然而,在食品分析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往往缺失前期深入企业的调研环节,未根据实际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发微课资源库,导致微课缺乏针对性。学校与企业脱轨、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脱轨等问题,一直是阻碍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

3 提升食品分析微课质量的措施

3.1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和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不仅要加强食品科学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加强教师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操作水平。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PPT、视频制作、Photoshop,

Dreamweaver,Flash,3DMaxs等软件的操作系统培训,拓展教师制作微课的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省级)和国家级的微课竞赛,以赛代练、取长补短。同时,适时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或者到其他职业院校交流经验,拓展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3.2 争取项目资金投入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融和后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向所在院系、学校或所属政府争取设备和软件的资金支持。其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能动性作用,将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用于企业的岗前培训或者职工能力提升培訓。再次,向合作企业争取部分合作项目资金或配套设施设备,以满足教师制作微课、展示微课、应用微课的基本设施设备和软件要求,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

3.3 發挥学生的主动性

中职院校制作微课,其主要受众是学生,课程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出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求变,还要充分了解在读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及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需要的职称素养。因此,微课制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食品分析知识由抽象向生动立体转变、由纸面向多维转变,让学生由被动授课转为主动求学。同时,围绕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毕业实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诠释食品分析中抽象和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4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传统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是食品分析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改革的首选。中职教师应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微课融入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杰.微课技术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2):11-17.

[2] 马勤阁,魏荣锐,柳文敏,等.浅谈微课在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7(3):116-117.

[3] 熊红英.“微课”不微--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策略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6):86-86.

[4] 袁贵英,谢克英,钱志伟,等.基于食品检验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食品理化分析课程设计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5(16):26-28.

[5] 田洋.制剂技术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4):91-92.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Analysis Teaching

MA Xin

(Benxi Chemical Industry School, Benxi Liaoning 117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food analysis teaching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food analysis cours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food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micro-course; food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informatization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