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之研究
2021-05-17薛锋
薛锋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它对于初中科学教学的开展,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如何有效开发微型实验校本课程,成了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话题。因此,本文就以初中科学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微型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013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落实对于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微型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应运而生,成为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的重要产物,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对于微型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开发微型实验仪器
要想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对微型实验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开发,首先,就必须开发微型实验仪器。在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中,导致微型实验校本课程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微型实验仪器的缺失。大多数学校的微型实验仪器都是有限的,无法做到每一个学生对应一套实验器材,进而导致微型实验课程无法得到良好的开展,实验教学只能够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中,不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1]。即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但由于仪器数量较少,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轮流传递进行,而课堂教学时间又是极为有限的,这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实验,下课时间就已经到了的现象。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在对微型实验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时,一定要先将微型实验仪器准备充分。
例如,初中科学教师一方面可以向上进行申请,要求学校购买对应的实验仪器。一方面可以自己进行制作,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小材料与学生一同制作一些简单的微型实验仪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自行车的气门芯,将其当作橡皮管用于实验,还可以搜集一些输液管作为导管。或者是将一些玻璃瓶经过一定的加工,作为固体药品试剂瓶,甚至还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玻璃瓶、导管、牙膏盖制作微型的酒精灯。这种自己动手制作的方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为之后的实验教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发微型实验
其次,开发微型实验。除了实验仪器的缺乏以外,初中科学课本中有些部分也存在着缺失现象,如《科学》第四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课本中就缺乏对应的具体实验,只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具体的结果进行猜测。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创设实验的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开发和补充,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清晰地、直观地认识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以上述所说的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创设下述中的实验。教师可以准备两根长短相同的漆包线,两端烧去漆,注意线的长短控制在40cm左右,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同时,教师还要准备两枚大头针,一个大头针绕10匝,一个绕30匝,做成微型电磁铁,之后将一节干电池接上去,将大头针放置到订书钉旁边,看哪一个大头针所吸引的订书钉多。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发现,匝数多的大头针所吸引的订书钉较多,以此来探索电磁铁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开发,设计一些微型实验,以达到促进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开发微型实验教法
再次,开发微型实验教法。在传统的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采用手把手教的方式,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既浪费时间,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极为不利于初中科学教学的开展。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在实际的微型实验教学中,应该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开发和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初中科学微型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
例如,在针对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无色液体实验中,初中科学教师就可以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2-4人为标准分为一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挑选一名小组长。之后,教师先向学生进行整体的知识点讲解,并向学生完整地展示如何进行实验,在完成完整示范以后,可以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再次进行示范,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最为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所谓的小组为单位完成是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每一个人都优秀的完成这项实验[2]。因此,在对小组进行分配时,教师要注意做到优异结合,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落后的。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新兴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开发微型实验学法
最后,开发微型实验学法。除了上述三种开发以外,微型实验学法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实验学法就是指改变学生传统的以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够自主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
例如,在针对连通器原理进行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所学的原理,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微型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当然,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检测,在确保没有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才允许学生进行实验,一旦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制止,让学生再进行改进,避免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笔者所教过的一名学生,就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将输液管剪去顶部,只留下10cm左右的长度,将其制作成漏斗状的容器,并将其进行U型折叠,之后向输液管中添加液体,发现U型输液管左右两面的液体相同,进而掌握了连通器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微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开发,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以供相关的科学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婉纯,郑子山,林珩.科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系列实验的微型改进[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2]刘前树.以微型科学议题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