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1-05-17郑亚维
郑亚维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给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学生思想认知提升的问题。随着生活化的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出现,将教学紧密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成为教师的主流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071
良好的道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但是近几年来一些思想道德缺失的案例不断出现,这就在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的可塑性非常高,所以该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意识的重要时期。不过,实际的教学中德育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大多数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较高,导致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含义以及意义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生活化这一概念在多个学科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常主要指的是教师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通过合理方式融入教学中,通过情感渲染使得学生感同身受,通过视觉传达使教学通俗易懂,通过情景创建使得课程开展更加科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课程开展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科学地设计教学计划,通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度启发,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可以得到质的提升,最终上好一节活灵活现的道德与法治课。而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该尽量使得生活化的元素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通过学生熟知的一些生活案例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贴近生活这一主题始终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可以在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同时还可以将更多的快乐带给学生。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有效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不是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服务的,而是应该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服务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思想道德知识的探索中,在探索中收获到更多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以及解读之后,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将这些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实际的生活中,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综合的方面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生活化所体现的意义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活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是作为一种新教育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工具存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使得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其次,对生活化科学合理地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这些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得到提升。然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课堂体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能够推动学生喜欢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通过课程教学,进一步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最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决定了在当前时代发展中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明白哪些行为在社会上是可行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真实事件创建教学案例,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实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案例教学应遵循“两步走”的原则,即“从案例到教育,再回到生活”。通过引用“从生活案例到教育”的以生活为导向的教育实例,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知识提供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合作和交流的良好学习方式,并通过生活渗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育的内容。“从教学回归生活”要求学生有效地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未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案例教学法中使用的案例可以实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加以运用,这意味着所选案例或书面案例必须在此阶段与学科知识相匹配并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道德与法治》类法律教育中,引入基于生命的教育示例,有助于普及和简化法律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指导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案例分析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在上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一课时,出示案例:2020年1月份宁波一网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张编辑有“此人从武汉携带大量病毒回慈溪,望大家快速转发”文字的照片,并被网友大量转发,引起大家恐慌。经查,网民陈某(男,23岁,四川乐山人)因与徐某生意合作产生分歧,怀恨在心,就编辑上述照片散布谣言。该网民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被慈溪警方处以行政拘留处罚。通过案例分析,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散布谣言是行政违法行为,也让学生理解了散布謠言的危害,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做到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2.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将法治小课堂和小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面向生活的实践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积极组织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并建立适当比例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体验实际的社会实践学习。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外活动是整合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知识扩展到课堂之外,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法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将学生学习的法治理论内容化为对法律的意识和信仰,实现知情意图和行为的整合。因此,为了实现法律教育的目标,教师不仅必须教授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法规,而且还必须将学生带出课堂,进行各种课外练习,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法律课程。《道德与法治》在法制教育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观看法律对话专栏戏剧、模拟法庭启动、法律知识竞赛、法庭情景剧表演、辩论竞赛、地方法律普及志愿服务等。学校还应与地方法院合作开展“校园模拟法庭”和“法院开放日”,通过共同进行相同的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法院文化的氛围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组织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体现抽象的法律知识,促进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将法治概念内在化并付诸行动。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并正确使用合法武器以保护合法权益。同时,以生活为导向的辅导实践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贯彻以生命为导向的法学教育目标
学生了解并获得个人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参与社会生活是增强对法治的认识前提和基础。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应阐明每个班级的知识目标,并且明确学生法律知识目标。这也是法律课堂教育规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例如,在八年级第1课的第一个方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中,知识目标设置如下。(1)宪法是公民身份的保证。(2)了解国家的所有权利都属于人民。(3)事先了解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4)了解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以及国家为尊重和保护人权所采取的措施。实现上述知识目标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遵守规则和法律的习惯,倡导宪法的精神,并自觉保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例如,在教《公民的基本权利》课程时,教师可以列出人民可以享受的基本权利。比如,当一个学生上学,他有义务教育九年的权利,如果他的父亲当选为全国人大,他具有被选举的权利。私营企业的员工每个月都按时领取工资,这反映了他们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在确保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而不忽略他人的权利并保护自己的权利时,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在现阶段,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法律知识似乎非常模糊,但是如果选择教科书来体现法律知识,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学生更容易获得学习兴趣。
4.创造生活教学环境
情景教学法可以向学生展示具体而生动的图像(包括直接和间接图像),一方面,他们可以使用特定的感知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习活动由学生主导和自愿。《道德与法治》在法学院的课程中,可以根据班级的内容使问题情境和模拟情境变得独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热情。创造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增强他们的好奇心。例如,在《依法行使权利》授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双十一就要来了。教师在淘宝上买了一件毛衣,第二天收到了商家赠品(一本笔记本)中,“标志”显示在教师购物物流信息中。这是因为在商家介绍这件毛衣之前,有活动提醒,礼物和产品开发。教师告诉商家他已经收到了礼物,并要求提供产品的快递编号。商家显示了快递号码并显示了一些物流信息,但物流信息在3天后未更新。再次检查产品链接显示该产品已下架,教师发现自己被骗了,问:如果受害者是你,你将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你会建议教师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这种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情境的产生,不仅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好奇心,满足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也生动地诠释为“通过探索来探索、理解生活”。创建诸如“角色扮演”或“非法法庭”之类的模拟情况,这些情况通常在“中等法律教育的发展”中使用。教师分配课堂时间给学生,并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和需求指导学生模仿或扮演角色,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整合和体验个人经历。例如,教师在教《依法履行义务》时说,根据宪法,所有公民必须履行其义务,但是如果公民违反相关的法定义务或采取法律禁止的某些行动,将会承担法律责任,为了展示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模拟违反刑法举办刑事法院听证会,并将学生分为几类:检察官、被告、律师、证人、法官、助理法官、秘书、法警,分配角色后,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其中,并且在理解审判过程的同时,他们还将收到有关审判案件的警告。通过模拟情况,学生不仅可以重现所学知识,还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三、结束语
学生的良好道德与法治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生活化融入其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层次,所以,开展真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是应该切实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教师对生活案例的讲解,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因此,将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生活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落实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渗透到教学中,让生活元素成为教学开展的主要要素,最终在生活化的模式下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参考文獻:
[1]李枫.挖掘生活化资源构建实效性——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尝试课堂[J].福建教学研究,2018(7):37-38.
[2]王海荣.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7(28):96-97.
[3]陈燕娟.回归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郑丽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9(31):55-56.
[5]董瑞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7):68-69.
[6]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旬),2017,6(4):134-135.
[7]李枫.挖掘生活化资源构建实效性——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尝试课堂[J].福建教学研究,2013(7):37-38.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田中学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