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语宣州片红杨镇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研究

2021-05-17孙珊

科技资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声调方言

孙珊

摘  要:宣州吴语红杨镇方言共6种声调,非叠字双音字组的连读变调共有39种,基本上为前字变调而后字不变调。且无论前后字调类调值如何,前字总是趋向于变为21调,“21类+各种本调”为红杨镇方言两字组主要变调模式。这种变调既非语音层面的变调模式,也不能单纯地视为语法语义变调,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可视为汉语方言连读变调中的一种特殊的受韵律模式影响的“韵律变调”。

关键词:宣州吳语  方言  连读变调  声调

中图分类号:H1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b)-0023-05

A Study on Tone Sandhi of Two-character Groups in Hongyang Town Dialect in Xuanzhou Pian

SUN Sha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6 tones in the Hongyang Town dialect of Wu dialect in Xuanzhou, and 39 tones in non-duplicated double-syllable groups, basically the first word is modified and the second word remains unchanged. Regardless of the tones of the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words, the preceding words always tend to become 21 tones, and "21 categories + various original tones" is the main tone sandhi of the two-character group of Hongyang Town dialect. This tone sandhi is neither a phonetic-level tone sandhi, nor can it be simply regarded as a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tone sandh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kind of "prosody sandhi" in the continuous tone sandhi of Chinese dialects,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prosody model.

Key Words: Xuanzhou Wu dialect; Dialect; Tone sandhi; Tone

连读变调是一种语流音变现象,由于人们对发音动作简便的要求,语流中相邻音节的声调在调型调值方面发生一种相互协调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变调。连读变调现象在汉语各方言中十分常见,但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往往具有内部复杂性,且其变调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类型学的研究价值。

1  红杨镇地理位置

安徽省芜湖县为芜湖市下辖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紧邻芜湖市区,曾经市县同城。

其下辖红杨镇,置芜湖县南部,距离县城湾沚12 km,青弋江由南向北贯穿中部。行政村为六桥村,自然村为五星村,在乡政府西南方向,距乡政府2 km。

芜湖市位于官话区和吴语区的交界地带,主要通行江淮官话和吴语宣州片。芜湖地区各方言的分布错综复杂,大部分地区都有双方言甚至多方言分布,小至一个村镇都有可能分布有不同的方言,且官话和吴语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很多地方的方言具有官话和吴语的共同特征,属于过渡类型的方言,对于这些方言的归类也并不完全统一。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芜湖市、无为县和南陵县被划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繁昌县、芜湖县等地则被归为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

该材料为2019年10月在芜湖县红杨镇进行实地调查所得。

2  红杨镇方言声韵调系统

2.1 声母

红杨镇方言包括零声母在内共25个声母(见图1)。

2.2 韵母

红杨镇方言共36个韵母(见图2)。

2.3 声调

红杨镇方言声调共6个(见图3)。

其中古清平声归阴平,全浊平声与次浊平声归阳平;古清上归阴上,古次浊上声部分归阴上部分归阳上,古全浊上声大部分归去声,少部分字及部分白读归阳上;古清去、次浊去声、全浊去声以及部分全浊上声文读字归去声,古清入、次浊入以及全浊入声归入声。

入声韵尾已经脱落,只余一个入声调,但这个入声调值在有些情况下并非短促调,可见其入声在不断的消亡中。此处仍记为4。

3  红杨镇方言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情况

红杨镇方言共6个声调,两字组共36种组合方式,实际变调种类有39种,具体情况如下。

3.1 前一字为阴平

(1)阴平+阳平:113+21→21+13,如工人[koη 113→21][ in21→13]。

(2)阴平+阴上:113+312→13+31,如天井[thi113→13][ in312→31];个别双音节词有113+312→21+13的变化,如身体[ n113→21][ thi312→13]。

(3)阴平+阳上:113+55→21+55,如公社[koη 113→21][ i55]。

(4)阴平+去声:113+24→21+24,如车票[i 113→21][ 24]开会[ 113→21][ 24],清去与浊去变化相同。

(5)阴平+入声:113+4→21+4,如生活[113→21][4]。

从上述情况可见前一字调为阴平时除了阴平+阴上前一字变成半上13外,其余前一字调都由113变为21,而后一字字调基本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与连读变调的情况并存的是,也存在两字字调都不变的情况。如阴平+阳平连读时除了上文的变调情况之外,还有保持本调的情况并存,如耕田[113][21],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动宾结构中。

3.2 前一字为阳平

(1)阳平+阴平:21+113→21+22,如良心[21][ 113→22]。

(2)阳平+阴上:21+312→21+21,如牙齿[η A 21][ 312→21]。

(3)阳平+阳上:21+55→21+21,如朋友[ 21][ 55→21]。

(4)陽平+入声:21+4→21+21,如留级[ 21][i4→21]同学[ 21][ o4→21]。

前一字为阳平时的情况下,在两字组连读时,前一字往往保持本调,而后一字发生变调,这种情况与其他几种均不相同,后一字无论和何种调值都变得与前一字21调相同或相近。

阳平+阴平在VO结构下不发生变调,如骑车[ 21][ i113],阳平+阳上在VO的情况下亦保持本调,如城市[ n21][ 55→21],阳平+去声大部分情况下保持本调,但在一些双音字组中有后一字读为轻声的情况出现,如名字[min21][ 24→0]。

3.3 前一字为阴上

(1)阴上+阴平:①312+113→31+11,如火车[312→31][ i113→11];②312+113→12+113,如打针[ 312→12][ n113]这种变调情况发生在动宾结构中。

(2)阴上+阳平:312+21→12+21,如水池[si i312→12][ 21]。

(3)阴上+阴上:312+312→12+312,如水果[i312→12][ 312]。

(4)阴上+阳上:312+55→21+55,如水稻[ i312→12][ 55];个别双音节词发生312+55→31+21的变调,如管理[ 312→31][li 55→21]。

(5)阴上+去声:312+24→21+24,如水库[i312→12][24]写字[ 312→21][ 24];个别两字组连读时发生312+24→31+21的变调,如准备[ n 312→31][24→21]。

(6)阴上+入声:312+4→21+4,如粉笔[n 312→21] [4];个别两字组连读时,入声舒化,发生312+4→33+21的连读变调,如伙食[ 312→33][4→21]。

前一字为阴上的两字组变调中多为前一字发生变调,多变为半升或半降。

3.4 前一字为阳上

(1)阳上+阴平:个别双音字组连读时会发生55+113→21+44的变调,如弟兄[ i55→21][113→44]。

(2)阳上+阳上:个别两字组连读时会发生变调的情况,变调的种类有两种:①55+55→42+55,如远近[i55→42][55];②55+55→22+55,如犯罪[55→22][55]。

(3)阳上+去声:55+24→31+24,如市镇[55→13][24];两字组为动宾结构时会发生55+24→22+24的连读变调,如受气[ 55→22][24];此外社会[ i55→22][24]的连读变调情况与动宾结构相同。

(4)阳上+入声:55+4→22+4,如犯法[ 55→22][ 4]。

前一字为阳上的两字组连读变调中,55调值变成降调42或低降调21或低调22。阳上+阴平除个别情况外,其余两字组连读不发生变调。

3.5 前一字为去声

(1)去声+阴平:24+113→31+113,如地方[i24→31][113];两字组为动宾结构时会发生24+113→22+113的连读变调,如唱歌[24→31][113]。

(2)去声+阳平:24+21→31+113,如大门[24→31][21→113]。

(3)去声+阴上:24+312→31+113,如大腿[24→31][312→113]。

(4)去声+阳上:24+55→22+55,如大雨[24→22][y55];此外还有少数发生24+55→21+55的变调形式,如制造[ 24→22][ 55]。

(5)去声+去声:24+24→21+24,如信息[24→21][ 24]。

(6)去声+入声:24+4→21+4,如中毒[24→21][4]。

前一字为去声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发生时,往往为第一字发生变调,24调多变为低降调31与21,也存在31→22的情况存在。去声+阳平的双音字组中动宾结构及并列结构不发生连读变调,如过年[ 24][21]调查[ 24][A 21]。去声+阴上的两字组中同时存在个别不发生连读变调的特例,如字典[ 24][ 312]。

3.6 前一字为入声

(1)入声+阴平:4+113→2+113,如木工[mo4→2][ 113]。

(2)入声+阳平:4+21→2+21,如发财[A 4→2][ 21]。

(3)入声+阴上:4+312→2+312,如墨水[me4→2][312]。

(4)入声+阳上:4+55→2+55,如落后[lo4→2][ 55]。

(5)入声+去声:4+24→2+24,如服务[ 4→2][u24]。

(6)入声+入声:4+4→2+4,如墨汁[me4→2][4]。

入声作为两字组前一字时,在发生连读变调的情况下,前一字由4变为2,后一字声调不发生改变。

4  两字组连读变调分析

4.1 连读变调特征

在39种连读变调中,仅后字变调共有4种,前后字都发生变调共有9种,其余为仅前字变调,共有26种,占变调类型总数的将近70%。石峰(1990)认为变调有前字变调和后字变调之分,曾晓渝、牛顺心(200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前变型和非前变型,非前变型包括只要后变和前变、后变两种并存型。红杨镇方言非叠字双音字组连读变调应属于非前变型。

连读变调是语流中相邻音节的声调在调值调型发生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变化,这个变化往往会受到周围音节声调的影响。但红杨镇方言无论后一字调类调值如何,在非叠字双音字组中,前一字总是向一个特定的调值变化,如前一字为入声时,无论后接何种声调都变成[2]。或可认为该方言前字變调不受后字影响。

相同声调的两字组连读时,只有阴平+阴平与阳平+阳平不发生变调。但前一字为阳平时,两字组调值趋近,这种情况有待进一步考察。

连读变调中还有一些特例的存在,这种特例一部分是受到语法形式影响。王福堂(2004)提及一种和构词有关的连读变调,认为“构词情况的不同会影响语流中音段的划分,在心理或实际上使得音段分界处各音节的语音关系和音段内部的语音关系发生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连读变调”。不同词组中的意义重点不同,述宾式的宾语是意义重点,意义重点往往不发生变调。我们对红杨镇方言VO结构两字组的特殊变调进行整理,具体情况见表1。

动宾结构两字组的特殊变调中往往会保持宾语调值不变。当正常变调后一字调值也不发生改变时,动宾结构的前一字调值要比正常变调调值更轻更低。

4.2 连读变调的类型学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红杨镇方言连读变调有趋同现象的发生,即无论前字为何种调类调值,在双音字组中都会趋向于同一个调值或调型,具体情况可见表2。

从该表中可以见到“21+各种本调”是主要的变调模式,如果将“22+各种本调”以及“2+各种本调”都归在内,则“21类+各种本调”的模式可以占到总连读变调类型的将近70%。此外还有与其均为降调的42变调和31变调。

曾晓渝、牛顺心(2006)在对广西三江县六甲话的调查中发现,六甲话的变调类型既不属于单纯的语音变调,也不属于语法变调或语义变调,是一种普遍的“11+各种本调”的特殊模式。这是一种前低后高,前清后重的变调类型。这种变调类型与红杨镇方言“21类+各种本调”的模式十分相似,各前字调都趋向于21,既不能用发音便利来解释,也不能完全依靠语法结构或语义表现来说明变调理由。

曾文认为这种特殊的变调类型受到韵律的制约,是一种“韵律变调”,在语言结构类型内在驱动力影响下的、具有普遍拉平现象和高低节律特征的变调模式。

虽然吴语宣州片与壮语特征相差甚远,但这种前低后高的韵律变调模式十分相似。上文对两字组动宾结构变调的讨论,可以看出红杨镇方言的变调遵循强调意义重点的轻-重模式,因此可以认为该方言的连读变调是一种“21类+各种本调”的韵律变调。

此外,蒋平(1999)曾为汉语方言连读变调整理出3种类型,分别为“首音节主宰型”“末音节主宰型”以及“局部调整型”,红杨镇方言属于第二种“末音节主宰型”,即在多音节词中,除了末尾音节的声调外,其余都变调,变调的结果或是产生一个新的声调,或是某类音的简化或无调。这种情况多见于南部吴语,宣州吴语属于西部吴语,但与南部吴语发生同样的变化。

5  结语

通过对红杨镇方言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研究,我们发现共有39种变调模式。这些变调模式多为前字变调型,也有前字后字同时发生变调的情况存在,可以将其归为非前变型。同时其变调的类型较为特殊,无论前后二字各为何种调类调值,前一字总是趋向于[21]。这种变调不是受到语音环境影响,也不能单纯地视为语法语义的影响,我们从韵律的角度进行理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21类+各种本调”的韵律变调。

参考文献

[1] 石峰.再论天津话声调及其变化[J].语言研究,1990(2):15-24.

[2] 曾晓渝,牛顺心.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J].方言,2006(4):290-308.

[3]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4] 汤威.南陵吴语声调实验研究[D].安徽大学,2020.

[5] 汤威.南陵吴语双字调实验语音学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8-54.

[6] 田凯黎.湖北长阳资丘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研究[J].汉字文化,2020(11):15-16.

[7] 李谷慧.句法-韵律界面——以汉语方言连读变调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 田洋,段海凤,李启群.他砂土家语的变调[J].语言研究,2019(10):111-118.

[9] 沈明,崔允慧.安徽宣城(雁翅)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方言,2016(2):144-157.

[10] 闫小斌.汉语连读变调的方向不一致性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102-106.

猜你喜欢

声调方言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