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闽台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
2021-05-17陈锋
陈锋
摘要:探寻双创视域下适应闽台产业发展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剖析闽台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探索合理改进提升措施。福建文创人才培养相对起步晚、体系尚未完善,但政策市场前景好、文化资源丰富;台湾师资受限于生源匮乏、文创产业市场狭小,寻求外迁。闽台高校可优势互补、合作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文创设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 文创设计 闽台 人才培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4-0066-03
一、“双创”与“文创设计”
“双创”一词始于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达沃斯论坛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8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强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此“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需求,“创新创业”与“文化创意”备受关注,成为各省产业发展战略的热词。
文化创意简称“文创”,是人的知识、情感、审美、智慧和创造力等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哈佛大学Richard E.Caves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提供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单纯娱乐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产业。“文创设计”是由设计师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提高载体的文化内涵,向消费受众传达文化认同感,赋予载体创意与文化双重魅力。现今,“文化创意设计”已涵盖视觉艺术、动漫游戏、产品设计、建筑、旅游演艺、节庆会展、民族工艺美术、博物馆衍生品等众多领域。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设计师王澍的设计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回归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自然之道、创意之美;突破50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表明国人可以凭借自身技术实力、新颖的创意与改编,让中国神话在银幕上进发无穷活力。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将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当下科技、生活领域,实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态传承,是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闽台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是海峡两岸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号召与政策推动下,福建已诞生数百家动漫游戏公司与文创企业,如网龙、咪咕动漫、厦门吉比特等,也有大拇哥、西基、草莓等台资企业来闽扎根落户。闽台两地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与人文传统,两地文创产业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存在合作共赢的机会。
除了产业,在文创教育领域闽台两地也早有合作,相关人员往来与设计活动交流今已密集频繁。自2009年两岸实现双向三通后,福建省高校先行先试,于2010年始实行“闽台联合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本科生“3+1”分段对接等方式,积极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如福建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等高校均成立了海峡学院,招收本科生并安排为期一年的在台学习。据调研,福建高校闽台合作项目均涵盖了文创设计相关专业。台湾部分高校近年由于生源危机,教育资源面临结构性过剩,台籍教师来闽投身设计教育已不罕见。不仅如此,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每年均招收和培养台籍学生。两岸的文创教育存在融合发展、互补竞争的微妙局面。经多年建设,文创设计领域闽台教育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文创产业输送大量设计人才,但仍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三、双创视域下闽台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合作有待突破的若干瓶颈
(一)缺乏“大文创”视角统筹规划,产业核心环节人才培养有待完善
文创产业是21世纪朝阳产业,然而文创设计在国内却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也未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文创设计课程常依附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专业中,既分散、缺乏系统性,也易导致高校各院系文创课程趋同化重复建设。部分高校虽迎合产业发展趋势更换了专业名称或增设了相关院系,但实际仍依托于原有传统设计学科专业师资基础。此外,过度追求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导致工匠型人才培养偏多,而产业链富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创意设计人才”、“衍生品开发人才”、“文创营销管理人才”等紧缺人才供应不足,体现在文化创意成果转化、衍生品价值挖掘、商业营销推广等产业赋能增值环节较薄弱。总之,目前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存在一窝蜂赶热点的现象,缺乏科学系統性的统筹规划,缺失“大文创”下多学科协同布局的全局视角。
(二)创新创业理念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融合亟待深化
文创设计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产业,是自主创业率较高的行业,但目前多数设计类毕业生却长期从事美工、渲图、原画师、建模等基础加工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茫然无知。究其原因,与人才培养阶段创新创业理念融合不足有关。例如针对“文创设计”而量身定制的创新创业课程匮乏,相关孵化器、服务中心等平台覆盖有限,扶持政策执行不够等。此外,文创设计的师资与硬件条件有限,生师配比失衡,违背尊重艺术与设计类学生个性发挥的学科规律;学生创新思维开拓不足,跳脱传统的意象转化与创意延伸等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人才培养偏理论化,商业实战项目、企业实题设计等教学实践不足,学生设计实务能力及临场应变性存在短板,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能力无法适应现代文创产业迅速发展需求。
(三)具备文创产业经验及前瞻视野的双创导师仍较匮乏
目前不少高校设计专业的师资以偏重理论研究的高学历人才为主,学术文化视野宽泛却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而实践型设计人才的引进却面临学历门槛的限制,因此目前高校中具备产业前瞻性视野和实践、营销经验的双创导师捉襟见肘。虽高校引进政府或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设计师组成兼职教师团队,与产业经验薄弱的专任教师形成梯队互补;但实际执行过程困难重重,比如高校的薪资相较企业欠缺吸引力,兼职教师授课经验欠缺、流动性大、教学责任心弱、管理困难等。因此,除了鼓励现有教师深入文创企业进修学习、增强实践水平外,还需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紧缺问题,才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精神。
(四)闽台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标志性设计成果培植仍待加强
商品的精神元素须与地域文化融合才能获得长久生命力,如瑞典“绝对伏特加酒”借助与各地文化结合的“绝对系列”创意广告展示其优良的产品质量与品牌文化、美国梦工厂面为中国观众量身打造的3D动画《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等。目前闽台高校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呈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但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比如,福建非遗资源丰富,但具知名度和影响力、能体现闽台特色的现代文创设计标杆成果仍偏少;对低关注度的朱子文化、畲族文化挖掘耕耘不够;缺少文创龙头企业、缺乏将中华优秀文化共同推向全球的视野与雄心。
四、双创视域下闽台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合作提升路径
(一)坚持产教融合,重视创业理念培养,拓展设计创新思维
高校是高级文创设计人才的摇篮,需积极营造培育创意的土壤,培养学生构建自主创业知识框架、拓展多元设计视野。台湾文创产业发展较成熟却市场狭窄,师资实务设计能力强却生源匮乏,应与福建文创设计产业及人才培养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首先,联合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通过“分段对接”联合培养文创设计应用型人才。完善双创课程群,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广“师导生创”教学新模式,找准培养靶标,引入设计工坊、导师工作室等新型创业教学手段,以实战任务驱动教学、用项目锤炼学生,将设计实践能力、创业训练培养落到实处。
其次,紧密结合地情、校情,建立“校校企”三方合作发展模式,邀请产业界导师开设创业讲座、沙龙,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构筑创业服务支撑系统,为闽台青年创客提供创业扶持与良好机遇。
再者,多策略促进两岸产教融合、产创结合。建设闽台文创产业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高校众创空间等平台,构筑设计人才聚集高地,提高两岸设计青年创业存活率,完善人才流动选拔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包容开放的创业生态环境。比如福州“芍园一号”文化创意园、泉州“西街”文创园、龙岩1908文创街区等。另外,目前出台的产业扶植政策多是面向企业层面的申报,对个人创作者、创业团队和高校应届生的支持策略与扶持还应更加灵活开放。
(二)为“非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能,深化两岸民族认同感
福建是文化大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计,福建省共有了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册、13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3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4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如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多种文化生态;寿山石雕、德化瓷器、建阳建盏、福州软木画、脱胎漆器、牛角梳等特色非遗技艺,均是弥足珍贵且特色鲜明的创作灵感取材资源,具有浓烈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辨识度。此外,福建还是旅游观光大省,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古厝、永定土楼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提升观光附加值的旅游文创设计提供雄厚创作基础。据统计台湾同胞有80%祖籍在福建,两岸百姓同根同源、语言相通。两岸设计合作可以朝着共同推动闽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努力,培养兼具文化使命感和创造力的文创设计精英,用创意的形式诠释闽台区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魅力,继承我们共同祖先的经典技艺不被遗忘,共塑中华文化辉煌。
在西方现代商业动画等舶来品不断涌入和冲击国内市场的当下,文创设计人才合作培养需更注重内涵式创意设计,引导学生扎根闽台地域文化沃土;善用现代先进数字技术展示区域文化灵魂。通过精湛的文创作品、持续繁荣的文化业态,联系两岸人民情感,加深和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例如2020年11月上映的电影《妈祖回家》,借助“妈祖”信俗文化的表达,将两岸同胞的乡情融会贯通,诠释了两岸人民的血脉情缘。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聚焦“非遗传承创新”、“区域文旅观光”、“海丝文化推广”、“博物馆文创开发”等主题的专题设计、毕业设计及联合设计,推进立足保护区域文化的产学研项目,鼓励学生在打造蕴含闽台特色的设计创作中,凝练植入福建地域文化特色符号(如图1-4)。
(三)发挥“五缘”优势,两岸文创设计教育优势互补
福建是大陆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闽台合作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相比浙江、广东、江苏等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省份,福建开展两岸设计教育合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陆文创产业的创意策划、品牌塑造、衍生品价值挖掘等环节与台湾存在差距,而产业潜力、资金支持、受众市场等方面则有显著优势,利用闽台合作契机因势利导、结合产业结构互补性,引进大陆高校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遴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领域进行联合互建,鼓励两岸互认课程学分、合作培养文创设计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长效闽台交流互动机制,发挥设计学科引领作用
双创与文创都强调“创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设计专业师生是中坚力量,是两岸设计教育合作的主角。采取展览、研讨、联谊、演出、工作营等方式加强海峡两岸师生学术交流、互动,增强师生创新活力,探索跨区域产学合作机制,增强设计服务对地方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并通力培育、打造和提升具有深厚闽台地域特色的文创品牌名片。以笔者所在福建某高校为例,与台湾高校合作举办“两岸青年文旅研学工作营”,吸引台湾高校设计师生暑期来闽开展文旅专题的设计创作与访问交流,同时也促进台湾研修生对祖国大陆文化的深入了解。
重视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富集产教融合、竞赛推广、设计成果转化方面等人才培养经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合作质量。据笔者考察了解,台湾某些商科高校尤为注重实务设计能力教育,强调在教学与商业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企业实题、設计工作营、跨校研习班、文创设计竞赛等项目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快题设计及临场应变的能力,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走向社会,提高岗位胜任力和自主创业力。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每年均邀请大量高校参与其主办的文创衍生品大赛,发掘优秀文化创意,出品的“翠玉白菜”吊坠、“朕知道了”胶带等文创产品红遍大江南北,文化内涵深邃、创意新颖,巧妙地将古典艺术珍品融入现代商业设计中,值得大陆行业人士学习与反思。总之,海峡两岸要建立长效的闽台设计高校交流互动机制,延伸、扩展两岸校际交流平台,发挥高校设计学科的引领作用,培育兼具全局观念和跨区域文化包容性的文创设计人才。
(五)推动两岸联合举力、文创大赛、设计工作营等,发展两岸自主文创品牌
近年,两岸举办的各类文创设计竞赛和联展活动数量呈上升趋势,且规模日益扩大,如海峡两岸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海峡两岸旅游文创大赛、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文创设计大赛、海峡两岸汉字文化创意大赛、两岸文创IP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创艺术设计作品巡展等。文创竞赛不少采用企业真实命题,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成为检验大学所学专业综合知识的试金石,又能帮助赞助企业寻找优秀创意灵感或选拔设计后备力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熟知地域文化,更能提供两岸设计青年间互相交流、同场竞技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应大力予以推广扶持。
相关实际举措方面,首先,要出台举办的促进措施,探索多方合作共赢。由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组织会同有关高校共同牵头,采取企业赞助或校企合办等形式,在企业和创作者之间搭建桥梁,灵活开展创意发现、项目交流、展示推介、资本对接等支撑服务,通过各类孵化器协助参赛获奖者将创意实物打样,积极解决创意成果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次,要扩大赛事传播度与影响力,争取各地优秀设计师与创业者的广泛参与,挖掘高质量的创意作品,并注意竞赛各方知识产权的保护;再次,高校需加强学生参赛设计项目的指导,切实提高参赛创作水平,从文化符号的提炼、植入到落地生活化,使作品具备可市场化的价值。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举办的文创比赛,都应积极面向两岸高校学生、设计师和创业者开放,鼓励跨海投稿与连线评审,采取更有力度的开放与合作举措,推进两岸高校设计教育的紧密合作。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市场运作,涌现了如法兰瓷、琉璃工房、琉园、SMANGUS意念工房等不少知名文创品牌,并将产品热销大陆。福建文创虽然起步较晚,也应利用对台合作交流契机,积极培育八闽本土的文创龙头企业,打造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自主文创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文创企业应当自主形成塑造品牌的意识,加强衍生品的开发,促成文创产业链的“长尾”效应。此外,还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其创意、创新理念,防止出现企业智慧活动的劳动成果被侵权和盗版的现象,而高校除了为产业输送设计人才外,也应当有责任培养在校大学生关于设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識。
结语
教育合作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合作,且必然为多层次的复杂性合作。“双创”时代下,闽台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与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响应社会对双创型设计人才的需求,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路径,增强闽台文创设计教育合作的特色和成效。加强两岸文创行业的研修、培训及学术研讨会等互访交流活动,推动两岸联合举力、文创大赛、设计工作营等,全方位延伸交流互动的合作平台。有关设计院校应结合现代艺术导向和市场需求,秉持新文创理念,引导大学生植根闽台地域文化创作,注重“内涵式”创意设计,鼓励挖掘具备闽台特色的文创商品,促进两岸的文化融合与发展;克服交流障碍,解决合作办学中急待突破的问题;要积极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建立适应当代两岸文创产业协同发展的教育合作新局面,发挥高校引领作用,搭建两岸设计教育合作的桥梁,推进两岸文创产业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