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赋能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2021-05-17银新玉

中国食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食品企业

银新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各省辖市(示范区)政府网,邀请各位参会市长接受“云访谈”,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局“十四五”重要举措、乡村全面振兴等工作,介绍各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所做的不懈努力与主要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长刘尚进在接受采访时说,创新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李克强总理在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较大篇幅阐述创新工作,强调“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时期“两个高质量、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总体谋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中西部创新高地。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近年来着眼提升食品产业能级、放大食品产业竞争优势,持续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服务、构建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氛围,以创新赋能千亿级食品产业生态。

打造创新平台。一是打造企业创新平台,完善和提升双汇企业技术中心等229家各类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功能,推动每个规上企业至少与一家高校、科研机构或其团队开展合作。二是打造公共创新平台,依托本市3所大专院校,采取市校共建共购共享科研装备模式,建立了食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公共研发平台,建立人才资源库、企业技术难题库、成熟技术库,服务中小微企业。目前仅食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已入驻骨干食品企业32家,转化成果68项。三是打造政企合作的新型创新平台,在支持微康生物形成300吨益生菌粉产能基础上,与其合作建设食品微生物研究院,通过实施“益生菌+”服务全市食品企业,实现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四是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与江南大学签署“1+N”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建江南大学科技园漯河园区;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建食品机械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建立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市场,促进各类技术成果与企业、资本的对接。

培育创新主体。一是强化企业创新支持。去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例为2.82%,撬动146家企业研发投入14.8亿元。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35家,其中国家级100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2.2%。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2020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93件,同比增长10.3%;3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3亿元。在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中,漯河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居全省第二。三是强化头部企业引领。谋划实施了29家重点企业五年倍增工程,在创新的加持下,双汇营收在2019年净增100亿元基础上,去年又净增140亿元,卫龙食品突破80亿元,金大地公司已接近60亿元。四是强化创新型企业招引。抢抓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战略机遇,引进了微康生物、冠联新材料等科创策源地在外、产业化应用在漯河,原始创新在外、应用创新在漯河的创新型企业。五是强化经营模式创新。豪峰食品实施“电商突破战略”,成为国内烘焙食品电商前三强企业,疫情期间线上销售额逆势增长25%。

强化创新服务。强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建设了全国首家中国食品云平台,全国首家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全国第二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漯河正式上线,成立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中心,与腾讯合作共建“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打造全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基地。强化检验检测服务,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有效整合市域内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资源。强化质量标准服务,强化食品质量提升、安全监管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全国较早设立市长标准奖,在食品领域制定了88项生产加工标准,参与了近百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制定了20项省级标准、309个地方标准。平平食品在全国率先发布《调味面制品》、《魔芋即食食品》等四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中大生物、亲亲食品填补了全省植物提取、运动保健食品行业监管标准空白。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构建创新生态。更大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关键是要构建企业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为一体的良好创新生态。一是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创新企业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小升高”培育行动,发挥头部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帮助更多企業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构建系统完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政策。每年拿出不低于1亿元支持工业企业“三大改造”,累计实施“三大改造”项目超700个,涉及企业40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出台了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是培育引进敢为人先、富有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和团队。创优环境引进人才,价值激励留住人才,建立以贡献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成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团队激励机制。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支持在漯高校增设农产品加工、食品科学、营养健康相关专业和课程。四是拓宽科技金融多元供给的创新资金投入渠道。用足用好用活各级政策性资金,整合金融创新资源,深化“科技贷”、创新券等制度,与云锋基金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形成更多资金支撑。五是培育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创新服务机构。围绕技术交易、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中试基地等,培育一批新型服务机构,支持双汇、卫龙等龙头企业发展工业设计,大力培育“工业精品”、“单项冠军”产品。

营造创新氛围。既注重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也注重实体工作创新,完善鼓励实干、勇于创新、宽容失误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探索抓落实机制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城建交通、招商引资四个周例会制度,三年累计召开周例会329次,解决问题2280余个。二是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创新,建设“漯河智慧食安区块链云平台”,目前已上线餐饮单位和供应商7960户。三是探索供应链创新,成立粮食产业联合体,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小麦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科院和小麦育种专家等五个层面的订单化合作,探索面制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已建立7家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家玉米产业化联合体。四是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围绕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农业增效的重点放在三次产业融合上,将融合的关键放在“三链同构”上,将“三链同构”在农业领域的载体放在五级订单化的产业联合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上,推动农业加快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典型经验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

刘尚进建议,将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在河南,充分发挥河南省在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腹地支撑优势,推动形成更多科技资源聚集、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培育的创新氛围,打通产业链堵点、提升价值链层级、优化供应链体系,实现更多关键领域“0到1”、“1到N”的突破。同时,加大对河南生物育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将更多的创新资源、政策、资金等向河南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等平台倾斜,着力解决种质资源“卡脖子”、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三链同构”等方面给予更多试点支持,探索积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猜你喜欢

食品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你也来尝尝太空食品
危险食品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