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挖诸葛亮
2021-05-17陶瓷兔子
陶瓷兔子
看《三国演义》时,一直有个疑问: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跟着曹操?
曹操是真的惜才,为了吸引人才不可谓不拼,为什么放着一个名气这么大的诸葛军师,曹操却从来没想过把他挖过来呢?
为了让徐庶进曹营,曹操可是连扣住人家母亲,伪造徐母信件的招数都使得出来,而那只不过因为程昱说了句:徐庶之才,十倍于昱。
可到了诸葛亮这儿,故事却变得奇怪起来。奇怪在哪里呢?要知道,当时的名士之间最流行的就是“互相举荐”,类似荀彧推薦程昱,程昱推荐郭嘉这样,牵住一根藤收获无数个葫芦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诸葛亮对于曹操的团队来讲并不是个凭空冒出来的新人,早就有人知道他的大名,也早就知道他的能耐,可偏偏没有人跟曹操提过。
更奇怪的是曹操的反应,一个才华超过程昱十倍的徐庶,都能被曹操费尽心思挖角,可到了才华超过徐庶百倍的诸葛亮,曹操却像是没听见一样。再往后看,就连孙权也向诸葛亮几次三番地伸出橄榄枝,曹操却像始终选择性无视诸葛亮的存在。
问题的源头,或许还要从诸葛亮的性格说起。诸葛亮第一次出场,是在徐庶临行去曹营之前。徐庶特地去拜访了诸葛亮,希望他在刘备来的时候给一点好脸色。而诸葛亮的反应呢?是直接给徐庶摆了脸色:“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然后拂袖而入,让徐庶尴尬得只好上马启程。这个桥段,再加上“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口头禅,像极了看穿红尘滚滚,决意不肯入仕的隐士。但同时别忘了,除了“我耕田我快乐之外”,诸葛亮还有一句口头禅“常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什么人?一个是开国宰相,一个是柱国将军。诸葛亮哪里是真的不想做官,他只是一直在等一个舞台,而且全舞台的聚光灯只照在自己身上。
这一点,曹操的谋士们懂,曹操从他们的“知而不荐”中,也琢磨出来了几分。值不值得为了一个诸葛亮,失去身边其他人的助力,这才是曹操面对的真正难题。
诸葛亮对一枝独秀的需求,曹操懂,刘备其实也懂。就算是后来挖到了庞统,刘备也不敢把卧龙、凤雏放在一起。给足排面,给足尊重,在诸葛亮三分之策的大前提下,刘备也渐渐确立了自己的底盘和团队。看上去好像诸葛亮真的完成了自己超越管仲和乐毅的理想。
整部《三国演义》看下来,很少能在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看到曹操团队里那种“默契一闪”、同时想到了某个阴招的时刻。大多数时候,都是刘备苦着脸问诸葛亮“咋办”,而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告诉刘备“你就哭,一直哭别说话,我自有妙计”。
“他到底想干啥?”刘备不知道,也不敢问,问了也不懂,只好按照诸葛亮说的执行。但这种“不知且不疑”,注定只能在开始时昙花一现。人性的阴暗面注定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驾驭不了的人心怀忌惮和恐惧。怀疑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不可抑制地越开越大,于是之前的“全凭军师吩咐”,就统统变成了“朕亦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
到了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更是不惜直接挖了个坑给诸葛亮跳:“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只要你推托,你就是在群臣眼前发了誓,如果你背了誓,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刘备从来都不是个有计谋的聪明人,而他一生中想出最好、最万全的一招,居然是用来对付那个一手为他定了江山、为他鞠躬尽瘁的人。
享受独舞的人,必定要为幕布背后全部的怀疑、算计与忌惮买单,没人能分享你的光环,也就没人能分担你的苦痛。
(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