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1-05-17韩魏魏
韩魏魏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南南阳473000)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的情况,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症也持续加重[1]。对于高龄重度的骨质疏松患者,一旦跌倒及受外界暴力作用就容易引起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此类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在治疗上难度较高并且预后较差,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非常重要[2]。既往在高龄重度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常是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方式,然而随访显示这一方式极易出现固定不牢固的情况,因此临床中积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式,用于股骨骨折的治疗证实具有良好效果,而用于骨质疏松的粉碎性骨折治疗研究较少。本研究中纳入60 例患者探讨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易象之“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它既具有形上性、神秘性又具有直观性。意象涵义是“意”与“象”两者的结合,这里的“象”是一种象征性的形象,是直观的;“意”是作者之意,它蕴含着作者的某些感悟,是较为模糊、抽象、幽隐的。由这些特征看来,意象与易象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正如大部分学者所认为,易象是意象范畴之源。笔者将从意象范畴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这两方面来讨论它与易象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患者数量60 例;患者类型:高龄重视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病例选取时间2017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纳入标准:患者均有明显损伤或者外力作用史,经X 线与骨密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年龄均在70 岁以上,并且合并骨质疏松。有手术指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部位存在骨折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禁忌者或治疗依从性差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0 例,男18例,女12 例;年龄72~87 岁,平均(79.12±1.23)岁;Evans-Jensen 分型:Ⅲ型10 例,Ⅳ型14 例,Ⅴ型6例。对照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71~88岁,平均(78.96±1.25)岁;Evans-Jensen 分型:Ⅲ型12 例,Ⅳ型12 例,Ⅴ型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一,加大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种植业保险政策的认知度。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与推广为种植业保险的宣传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便利。保险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原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更多形式的宣传手段,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拓宽农户的认知渠道,让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最新的农业保险政策。另外,为了达到宣传的视听效果,相关机构还应制作拍摄与种植业保险相关的微视频、微广告进行宣传教育;为了发挥宣传的联动效应,在普遍宣传中要对目标群体特别是村干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式宣传。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在全麻辅助下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体是麻醉成功可取仰卧体位,先闭合并复位骨折端,借助C型臂X 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内收患肢,选择股骨粗隆上做纵行切口,是大转子顶端充分暴露,并经大转子内侧凿开骨口,插入导针后扩髓。安置钻头套筒、瞄准臂,前倾15 度,自股骨颈中轴线偏下部位植入导针,确定导针的位置满意则依据导针方向自股骨外侧钻孔,之后旋入螺旋刀片,借助C 型臂X线机确定螺旋深度满意对刀片锁定,安置主钉尾帽、远端螺钉。实验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体是全麻辅助并且麻醉成功,调整体位为仰卧位,自髋部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并复位粗隆骨折块,借助不可吸收缝线进行固定。将大转子定点为标志的截骨位置,进行常规扩髓及明确假体大小,冲洗髓腔后将经搅拌的骨水泥注入到髓腔内部,依据前倾角15 度方向将假体植入,观察骨水泥充分凝固置入双动头,充分冲洗关节腔后进行复位,之后做缝合处理。两组术后处理方式均一致,主要是保持患肢为外展30 度的位置,膝关节屈曲15度呈中立位;进行药敏试验选取敏感度高的抗生素抗感染,持续使用抗生素2~3d;在手术后的次日开始就可做康复训练指导,以肢体的被动训练开始,待功能恢复可逐渐的做主动训练,主要是预防术后发生血栓情况;术后保证负压引流畅通,有效预防血肿形成,持续用负压引流管引流24~48h;术后4~5d 即可指导患者下穿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2 Harris 评分:术后6 个月、12 个月实验组Harri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术后并发症:研究组发生2 例肺部感染及1例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10.00%。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与固定物松动各发生1 例,总发生率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s)
住院时间(d)实验组 30 75.56±8.12 256.25±18.52 3.23±0.85 5.56±1.18对照组 30 64.41±7.52 162.23±12.25 4.82±1.12 7.25±1.46 t 值 - 8.121 42.038 7.776 6.340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1.3 观察指标:统计手术指标情况,用于手术优缺点的组间评价。完成手术均做12 个月的随访,进行功能康复情况的评级,具体选择术前、术后6 个月及术后12 个月应用髋关节Harris 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总分100 分,分值同髋关节功能呈正比。统计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2 手术前后两组Harris 评分变化 (±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Harris 评分变化 (±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
2.1 手术指标: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而术后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环境不一样,校内托管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如南京市实行弹性离校,广州实行延迟放学,青岛实行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的托管模式等。其中,武汉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4年6月发布的《武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小学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全市有托管条件的小学,按照“学生自愿,家长委托,规范管理,安全第一,成本收费”的原则,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提供托管服务。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收费标准为每月80元(每天托管4小时)、每月60元(每天托管3小时)。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及保健服务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平均寿命也延长,这使得高龄老年群体数量也增加[5]。高龄老年群体很大一部分患骨质疏松情况,受跌倒摔伤等因素的影响常使得此类群体容易发生粗隆间骨折,并且常见的骨折类型为粉碎性骨折,此类疾病的损伤严重并且治疗难度大,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对疾病的治疗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常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前者主要是属于髓内固定系统,作用特点是抗旋转作用强、操作简单及创伤小等,手术作用机制经股骨颈部置入螺旋刀片并挤压周围骨质,避免应用力集中,降低螺钉断裂的发生几率,提高骨折稳定性[6]。而实际应用发现,该方式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较慢,这对于髋关节功能的康复不利。而人工股骨头置换则可依据股骨直径大小植入适合假体,并注入骨水泥让假体同骨可充分衔接,强加骨同骨水泥接触面积,使得骨折部位稳定性提高。并且注入骨水泥也能在其凝固后起到很好固定作用,尽早的固定也为早期功能锻炼奠定了良好基础,加速髋关节功能复常后[7]。然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式也同样存在缺陷,主要是该术式的操作较繁琐,需花费较长时间,并且手术也有较大的创伤,因此对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常不建议应用这一治疗方式。在本研究中比较了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手术指标上,实验组手术时间要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高,但下床、住院的时间指标均为实验组短,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式虽然创伤较大,但是却可加快术后患者的尽早活动。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6 个月及12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上实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式可通过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改善。而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种方式治疗均有安全性及各种手术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重度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良好效果,可让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然而缺陷在于手术创伤较大,因此临床中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