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共鸣护理在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17骆秀云庄一佳陈全红刘秀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个体护士心理

骆秀云,庄一佳,陈全红,刘秀萍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51800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项压力源的增加将引起个体在相对高压的环境中出现自我伤害的表现,而通过服药来实现自杀目的的人群占绝大多数[1]。 服用药物自杀未遂者,将出现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这类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后伴有病情危重且心理性创伤的特征[2]。 急诊科不仅承担着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使命,还需对自杀未遂者的精神情感世界进行照护,帮助其重新审视个体的生活形态,以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重新面对生活[3]。 护士作为患者身心健康维护的第一照护者,从心理学视角下引入情感共鸣护理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4]。 情感共鸣从个体的精神情感状况与内心感受视角去辨别个体当前的精神心理状况,并给予精神心理安抚及情感照料,最终促进个体在积极完成临床救治的同时,仍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5]。 我们通过对照的科研设计思路,将情感共鸣护理应用于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中,以期进一步积累循证经验,为后续优质的临床照护提供支持[6]。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0 日急诊科收治的84 例服药自杀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家属确认以及相关血生化检查,明确为药物中毒;②患者至少有1 名家属陪护;③患者无既往疾病史;④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者;⑤患者经临床救治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晰。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精神异常;②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患。 根据入院门诊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护士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展开动态监测;护士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急诊救治护理;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展开精神情感安抚;护士对家属做好药物中毒健康教育;护士对急诊科的环境进行管理,保证舒适度。

1.2.2 研究组 实施情感共鸣护理。 ①由科室护士长作为团队小组长,组建护理干预小组,总计5 名成员。 所有成员均具备2 年急诊科一线护理经验。 小组长每周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每次学习2 个学时,共计16 个学时。 学习内容涉及情感共鸣护理的理论与实操内容,每次学习两项内容各占1 学时。要求每位成员在每次学习结束后,通过文本记录的形式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录,以此达成巩固与加强学习的目的。 待完成上述内容学习后,组长对各成员开展理论与实操考核,只有双项考核成绩均达标后,方可步入后续临床实操干预。 ②护士首次接待患者时,以亲和的言语询问患者情况,双方构建积极的交互信赖关系。 护士借助一对一沟通访谈对话策略使患者快速平复内心焦虑心情,借助对话来转移患者当前不适的身心感受。 当患者出现抵触情绪或者呈现出哭闹、冷漠情感状态时,护士配合患者进行情感宣泄,耐心倾听其不良情感宣泄,并以肢体抚触的形式进行身心安抚。 ③护士在落实各项急诊抢救进程中,询问患者当前的情感感受,并对亲属进行关怀,引导双方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护士鼓励患者与亲属对话,将最想表露的心境通过语言传达,而护士则观察患者神态与肢体动作,使患者与亲属在交互对话中获得情感安慰。④待完成抢救后,患者生理症状有所改善或趋于稳定,护士再次以一对一访谈性对话的形式与患者保持交互性情感对话。在对话中站在患者视角上考虑其感受,并关注其情绪性语言表达,及时开展精神心理安抚,使患者意识到自杀性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引导患者以正面心境对周边的亲人表达感激之情,并使其对周边的一切事物,如绿植、蓝天、白云等进行口语化表述,从而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护士再次借助情感对话的形式,让患者以换位思考的形式想象自己面对周边亲人自杀行为的心境感受,使其感受到自杀行为对亲人带来的伤害。 护士引导患者直视当前的社会现实,并在自我心境状态中正确调整自我形象,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⑤护士与家属开展情感共鸣对话,对家属的心情表达理解之情,并诱导家属多给予患者精神情感支持,疏导其精神心理压力,通过和谐家庭氛围的构建,再次激发患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待完成上述情感交互对话后,护士以微信作为媒介与患者建立联系,要求患者每日以语音留言的形式,告知每日感受到愉悦、开心、快乐的事件。 护士看到患者的语音留言后,同样以语音留言的形式对患者予以鼓励与情感支持,并引导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1.3 评价指标 ①不良情绪:采用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 ②病情转归:记录两组好转离院例数、住院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干预前干预后SAS 评分 SDS 评分SAS 评分 SDS 评分研究组 42 63.7±4.3 62.9±4.1 51.2±2.4 52.4±2.7对照组 42 63.4±4.1 62.7±4.0 59.1±3.7 58.7±3.3 t 值 0.369 0.571 16.385 13.894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研究组好转离院38 例,住院4例;对照组好转离院31 例,住院11 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杀行为通常是发生于个体因复杂的精神心理活动矛盾所致的负面行为方式,进而做出终结个体生命的行为,该问题已成为社会安定的影响性因素。 自杀行为常好发于青年人群,对整个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安定均产生负面影响[7]。服药自杀个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自杀类型,而主要以有机磷农药以及催眠镇静药物为主[8]。 大多数自杀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此类群体开展临床救治的同时,还要应用心理学相关理念与策略来践行积极、正面的心理行为干预。

在该背景下,情感共鸣护理提出,并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应用[9]。 该新型的护理方案是针对自杀个体当前微妙的心理环境,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技巧开展移情管理,借助同理心与换位思考等心理学技巧的应用,帮助患者从自我内省的视角下开展有效的心理安抚管理[10]。 借助临床调研的介入,能使患者获得积极且正面的共情管理,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通过与护士之间的共情状态达成遵医行为的一致,能主动配合后续治疗,并提升其对生活的希望感[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情感共鸣护理能有效减轻自杀性药物中毒人员的消极情感。在情感共鸣的护理进程中,护士充当协调者、主导者的角色,借助对话逐步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引导其重新审视自身与周边亲友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重新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2]。 情感共鸣护理能实现护士与患者之间平等的对话互动,能调度患者本我与真我之间的平衡,增进患者与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化患者与护士之间的和谐关系[13]。 所以,该护理不仅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亦重塑患者健康、积极的心境感知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情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情感共鸣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转归。 该护理能有效唤醒患者内在的自护意识,并提高个体对医嘱行为的配合水平与依从度,最终能有效实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4]。 情感共鸣护理在自杀性药物中毒人员中,具有如下优点:①通过以患者作为照护核心对象,护理措施基于患者的内在诉求考量,使患者感受到情感尊重与被认可,最终能营造出相对和谐且稳定的护患照护关系。 ②该护理从患者的视角出发,基于问题为导向,从患者精神心理世界进行干预,具有干预靶向性高的效果,最终能达成有效的心理安抚效果。 ③借助访谈对话的方式,对患者的情感状况给予全方位审视,使个体感受到情感认可,对患者负性情感的宣泄与管理均有帮助[15]。 ④在护患合作进程中,能进一步激发患者内在的安全感与遵医行为,使患者有效配合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 ⑤在情感共鸣状态下,护士通过相对准确的言语安抚患者,能激发其内在的正面能量,并主动做出行为配合。

综上所述,自杀性药物中毒人员引入急诊情感共鸣护理,能安抚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且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降低住院率。

猜你喜欢

个体护士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