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引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2021-05-17赵喜云聂冬辉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总分意图冠心病

赵喜云,栗 明,聂冬辉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422000)

冠心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我国冠心病发病人数已经达到了100 万,发生群体以老年人居多,其危险因素主要包含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心绞痛是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等作为临床主要表现症状,由于心前区向左肩和无名指等位置放射,每次发作的时间大约持续在5 min,患者大多是恶心、头晕等表现,若是不及时给予治疗,可能会引发休克或心力衰竭等[1]。 因为这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患者的情绪可能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治疗,从而引发很多并发症[2]。 因此,有研究提出了以行为改变理论的引导干预措施,其该理论是以个体行为改变的动态、连续、循序渐进的阶段,具体有5 个过程,即无意图-意图-准备过程-行动-持续,个体处在不同阶段,从而产生的需要和动机也是不同的[3]。 医护人员要立足于个体不同行为过程来开设针对性的引导干预,从而有效改善个体不正确的行为方式。 2020 年4 月1 日~2021 年1 月31 日,我们对40 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引导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收治的80 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包含典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史;②通过心电图和超声检查诊断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病程时间在半年以上者;③心功能分级为Ⅰ~Ⅲ级者;④具备沟通能力,无认知障碍,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者;⑤患者及家属清楚该次项目,并自愿参加[4]。 剔除标准:①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者;②合并其他重症器官衰竭疾病者;③免疫功能障碍者;④认知障碍且生活无法自理者;⑤中途退出者。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按照电脑随机设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 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62~83(72.51±5.63)岁;病程1~10(6.21±2.64)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2 例,Ⅱ级10 例,Ⅲ级18 例。 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63~82(72.10±5.03)岁;病程2~11(6.87±2.54)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5 例,Ⅱ级12 例,Ⅲ级1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告知冠心病患者高危诱发因素和正确的用药方式,对日常饮食也要给予相对应的方案,每周要进行2 次健康教育,每次的时间控制在20 min 左右,并在患者出院后也要进行常规引导[5]。

1.2.2 观察组 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作为框架的引导干预措施,由专业护士和医生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干预,并找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等,耐心给予解答各种疑问,该理论一共分为5 个阶段进行引导干预,整体的时间为半年[6]。 ①意图前期:在该阶段,很多患者认为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仅依靠药物和输液进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及疾病治疗并无太多联系,因此,不会改善自我生活习惯[7]。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科普关于冠心病的基础知识,让其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因素和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让患者认识到自身习惯和行为对冠心病的影响,通过改善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促进身体恢复有直接的效果,最后促进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

作。 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课和观看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的诱发因素,同时对自我认知行为要有一定的改观[8]。 ②意图期:患者已经意识到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可以缩短疾病的康复时间,同时已经改变意图后,但并不能保证持续坚持[9]。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消除患者内心的消极情绪,坚定不移地改变不良认知行为,实施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让患者放下侥幸心理,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认知能力[10]。 ③准备期:患者准备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变,提升自我健康意识,开始按照计划实施。 因此,护理人员在该阶段要与患者按照其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健康行为计划和目标,内容主要为患者日常正确饮食、有氧运动、坚持服药及定期检测血糖血脂等[11]。 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坚持记录自我管理日记,按照上面记载的目标按时打卡完成。 ④行动期:患者已改变以往不好的习惯,但时间还没有超过半年,该阶段患者能按照预先制订的健康行为计划完成所制订的目标。 此时护理人员要不断为患者制订健康行为,并鼓励患者持续完成,让其体会到正确的健康行为对机体恢复的效果,如睡眠质量提升、血糖血脂持续稳定、心绞痛发生次数较少等。 此外,护理人员积极解决患者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解问题,并及时改正患者自我管理中出现的错误行为认知[12]。 ⑤持续期:患者已完全掌握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并已经持续坚持了半年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健康行为都呈现稳定状态,护理人员在此时主要采取用电话访问、网络平台等方式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状态。 患者与护士及家属要通过一同努力避免危险行为的诱导,持续健康生活行为。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含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4 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②健康信念:采用Champion 健康信念模型量表(CHBMS)对两组护理前后的健康信念进行评价,主要包含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益处、感知到障碍5 个层次,总分80 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信念越佳。 ③健康行为: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PL)进行评估,量表包含自我实现、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营养6 个方面,内容有52 个条目,每项得分是1~4 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ESCA 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ESCA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ESCA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时间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自护技能 健康知识水平 总分护理前观察组(n=40) 20.34±4.42 15.8±3.20 20.15±3.20 41.37±4.23 96.95±10.03对照组(n=40) 20.20±4.55 15.35±3.41 20.34±3.60 41.66±4.37 97.55±10.31护理后观察组(n=40) 28.95±4.24* 28.84±4.61* 30.94±5.62* 49.86±4.07* 142.62±14.67*对照组(n=40) 24.11±2.32 20.25±3.56 23.21±3.41 44.64±3.73 110.26±10.94

2.2 两组护理前后CHBMS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HBM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HBM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时间 感知严重性 感知易感性 感知益处 感知到障碍 总分护理前观察组(n=40) 8.47±1.38 8.43±1.57 8.02±1.43 8.62±1.56 41.96±6.33对照组(n=40) 8.42±1.31 8.40±1.45 7.95±1.36 8.43±1.81 41.72±6.21护理后观察组(n=40) 13.85±2.66* 13.86±2.64* 14.95±2.20* 14.67±2.33* 70.25±8.44*对照组(n=40) 9.55±2.23 10.02±1.73 9.25±1.72 9.97±1.77 50.01±6.25

2.3 两组护理前后HPL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PL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PL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时间 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压力管理 体育运动 营养 总分护理前观察组(n=40) 18.31±3.46 18.40±3.74 13.83±3.50 22.60±2.71 12.46±3.27 8.20±3.26 96.30±9.93对照组(n=40) 18.25±2.40 18.34±3.71 13.80±3.44 22.56±3.42 12.42±2.71 8.12±3.24 95.24±9.13护理后观察组(n=40) 25.96±3.13* 25.88±4.12* 26.11±5.04* 30.88±3.14* 25.85±4.04* 17.24±3.82* 143.74±16.67*对照组(n=40) 20.00±3.02 20.71±3.74 18.11±2.86 24.81±2.82 15.97±3.81 12.20±3.77 108.52±18.02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中是作为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存在,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若冠心病患者仅依靠药物治疗和护理而不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就无法将疾病彻底治愈。 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引导,以此提升患者改变不良生活饮食的想法。 行为改变理论是早在20 世纪80 年代由普罗查斯卡提出的一种理论,以促进冠心病患者调整以往习惯及心理情况,熟悉掌握正确自我管理的行为,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得到转变。

近年来,行为转变理论作为促进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形式逐渐被临床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应用,有相关研究显示,行为转变理论的引导干预在促进人们认知和行为改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阶段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通常是将改变分为5 个方面,其中包含意图前期、意图期、准备期、行为期及持续期,不同阶段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个连续性和动态性的认知行为改变理论,同时患者处在不同阶段中,所需要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差距[13]。 此外,临床上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制订健康行为改变目标时,还需要仔细了解患者处于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提供更多的资料,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行为做出相对应的改变。 自我护理能力是冠心病患者成立健康生活体系的重要前提,有相关研究证实,这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其自我行为管理也可以有所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ESCA 中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CHBMS中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益处、感知到障碍得分及健康信念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HPL 中自我实现、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营养得分及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知,行为转变理论为引导的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后,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清楚其所处的行为改变阶段,并按照患者不同的阶段特点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其中意图前期和意图期的患者主要以精神鼓励作为侧重点,耐心对患者和家属讲述健康行为对该疾病改变的重要性,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进一步的提升患者对行为改变的信心,使患者坚信自己也有改变一些不健康的行为能力[14]。 其他阶段则是鼓励家属对患者做好监督的工作,同时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必要时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奖励,让患者通过实际行为来表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总分意图冠心病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