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医院专业队伍组建策略七步走
2021-05-17
肩负使命,一所立意“纯中医”,志在高远的医院,当下和未来的每一步,尤其是专业队伍建设,必须稳扎稳打,步步显效。
“十九大”之后,国家相关卫生健康工作表述中,“结合”转变为“中西医并重”。这一表述的变化,具有深刻内涵。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等重要指示精神,将中医诊疗和西医诊疗列于同等地位;“健康中国”战略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更成为完善我国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主旋律。
基于这一政策指引,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机构领导和专家、医院管理者开始探讨“纯中医”医院建设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汲取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精华,强化中医诊疗手段和技术的应用,以更好造福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的诊疗需求。
在深圳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3月18日,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以下简称“纯中医治疗医院”)正式运营,旨在创新中医院建设、管理及运营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多种诊疗选择,在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进程的同时,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至今两年间,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果。
其中,为了让老百姓享受“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服务,纯中医治疗医院除了在管理体系构建、建筑功能与运营模式创新以及医疗设备设施配置等方面作出创新与突破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医医师队伍组建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创新之路。
目标与任务高远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在建院之初便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目标之一,是为老百姓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服务。
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中华民族传承、繁衍以及抵抗重大疫情等方面作出极大贡献。纯中医治疗医院作为我国第一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建立之初便以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充分利用中医辩证思维,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力求为患者提供高水准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并从制度上保障中医诊疗模式得以贯彻执行,让市民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目标之二,是强化中医治未病,做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居民疾病预防理念。
近年来,中国医疗政策逐渐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而“治未病”恰为中医一大优势和特色,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构建三级中医院防治网络过程中,从中医基层医疗机构再到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均设置治未病中心,以科室任务明确、职责清晰、人员配置健全等方式,推动治未病工作,相关举措既可减少总的医疗成本支出,又可降低医保压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和水平。
目标之三,是继承与发展“师承制”,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
中医药教育与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工作,设立各类中医药大学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事业以“师带徒”方式实现中医理论与实践传承的目标高远,但现今来看,这种方式存在规模小、效率低等弊端。近两年来,深圳市宝安区以纯中医治疗医院为平台,结合目前大学教育与传统“师带徒”方式,建立了“学院师承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推动实践、理论以及科研的有机融合与发展,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
目标之四,则为承担中医药理论、实践创新与发展重任。
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及发展是所有中医人的使命和责任,而理疗与实践创新基础建立在为老百姓提供点点滴滴的诊疗服务之上。通过以“治未病”为目标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提升社区康养保健水平,到基于临床适应症的“膏丹丸散”中药制剂供给,再到针对各类疑难杂症诊疗对比分析和总结,以及实验室基因组学、蛋白质分析等溯源性分析和提炼,医院将逐步推动、实现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目标。
实现和完成中医药事业创新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均须由关心与重视中医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来完成。如何在已构建发展目标和明确任务的情况下,以纯中医治疗医院为平台,做好中医药事业人才规划、引进、培养以及人才发展事宜,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业定位、学科发展与人力资源战略
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是基于长期实践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科,颇具原创性。纯中医治疗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医院发展规划,用以指导及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强调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将为纯中医医院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院之前,纯中医治疗医院已确立“中医治疗为主的研究型中医院”专业定位;收治病种则为凸显中医优势的重大、难治性疾病。纯中医治疗医院未来的发展愿景,是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改变中西医疗配置不均衡的社会现状,弘扬真正的中医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以此改善就医环境,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加快实现宝安区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全覆盖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科发展上,医院门诊现主要设置中医专家门诊、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国医堂、流派大师工作室等。在中医专家门诊下设置5个科室,包括中医内科、妇科、外科、骨伤科及肿瘤科,医院(一期)开设的住院科室为4个,分别是内科、妇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疑难杂病科。
在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上,医院基于以下价值与意义:不管是为了老百姓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预防、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还是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和发展,均离不开“人”的因素,这恰恰也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
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核心战略目标实现与否,同时也是选人、用人、育人以及留人的基础,在推动中医药“师承制”中发挥巨大作用,也是实现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和发展的保障。因此,做好该项工作,需要从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出发。
目前,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亟须制定新型应对策略。
近年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2020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2.5万人,中药师(士)12.7万人。虽然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增长迅速,但相比依然不足,仅约占我国医师队伍总数的20%。
同时,我国中药专业人才在教育、鼓励机制和西化等方面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纯中医治疗医院门诊大厅。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点赞纯中医治疗医院。
2 近年来,徐庆十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推广纯中医治疗理念。
一是中医药专业人才教育问题。目前,中医药、医科院校担负中医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但社会需求对中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其中医理论基础须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可是实践过程中发现,当下中医药人才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须加强中医理论与实践能力之外,鼓励创新不足,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学院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创新不够等也是重要原因。
二是鼓励和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这方面,社会各方须齐心协力。
三是中医药人才西化倾向严重。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基础薄弱,在诊疗服务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不扎实,整体有西化倾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受限,人才培养质量不佳,使得中药专业人才所学无法达到用人单位要求。
所以,在纯中医治疗医院的人力资源策略是,纯中医治疗医院学科规划须由高水准中医药人才队伍支撑,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医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医院初创期建立“以老带小”“逐渐成熟”“专项引进、培养”“师承教育”等专业队伍组建策略,以支撑医院业务发展。
具体策略,首先“以老带小”。在公立医院全员聘任制创新体制下,在中青年骨干不足现状下,医院根据岗位编制要求,引进国医大师、知名中医师,带领资历浅、年轻的中医医师,期待用5-8年实现医师队伍结构合理化,同时以这种方式提升年轻医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能力。
其次,让医院成长与队伍体系成熟匹配。医院从初创、发展,再到成熟,需要经历漫长过程。在医院初创之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针对专业技术队伍组建过程中学科带头人适岗情况、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性、中青年骨干到位情况等普遍出现的问题,执行医院成长与专业队伍体系成熟匹配的策略,逐渐解决、完善各类不足和问题,在最优资源整合下,实现人力资源队伍逐渐成熟与完善,以此推进医院业务发展。
再者,“专项引进”。医院坚持“大门诊、小住院”建设模式,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岭南地区多发病种规律,打造“5+5+3”学科布局,即门诊部开放儿科、皮肤科、治未病中心以及国医堂、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5个特色专科;住院部开设针灸推拿科、内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5个重点专科;中医药研究中心设立中药质量检测控制室、中药制剂室、中药炮制室3个工作室。相关学科,设置规划专项引进人才,做到目标聚焦、执行高效,着力破解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超龄落户、退休干部返聘等瓶颈问题,柔性引进省级及以上名中医14人,建立了国医大师金世元、石学敏工作室,全国名中医武连仲工作室,以及省名中医工作室,以求“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同时,全职引进一批中医博导、硕导,聚集国内名医名家和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5地中医专家为患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3 李兰娟院士参访纯中医治疗医院。
最后,积极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强化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与合作。一是设立了400平方米的中医药文化展览馆。这一展馆现已获批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深圳市宝安区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在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步筹建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中医药联盟”“穗港深澳针灸联盟”2个中医药区域性联盟,进一步汇聚粤港澳中医资源;此外,还与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香港浸会大学在人才培训、中医药科技创新、中药材监管等方面达成持续、深入的合作。
医院成立两年间,先后举办了“第一届宝安传统中医药国际论坛”“第二届深圳市宝安国际针灸学会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九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等多个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受邀出席第三届香港中医医院发展国际论坛,代表广东省唯一区级医院参加了“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提升了深圳在国际中医界的学术影响力。
此外,医院还陆续提出了师承制完善与推广和医院文化、价值观的塑造等战略。遵循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提出的“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中医学习思路,医院结合现代教育,优化“师承制”规模,开展人才研修培养项目,对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进行不断传授及推广。同时作为一家新建医院,针对80%以上员工通过社会招聘渠道引入,来自全国各家医疗机构,组织文化背景较为复杂这一现实,医院正在打造、完善医院组织文化建设,使具有中医情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只是引进,更能留得住和能融入。
专业队伍组建七步走
建院之初,医院在各方力量的帮助和自身发展定位之下,对专业队伍的组建便制定了“七步走”战略,并实践至今。
第一步是制定满足专科定位与学科群发展规划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须服务于医院发展战略,即为医院专科定位、学科以及学科群发展提供专业队伍支撑,并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医院各项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需要制定新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这一规划包括:明确医院专科定位与各学科发展时间计划目标;根据专科定位与学科规划,确定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基于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发展目标,明确学科带头人称岗条件,建立岗位责任说明书体系。以及按优先发展、主次分明的逻辑,构建全院人力资源规划,分阶段、目标明确,以期最终实现医院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步,则是以持续提升中医药治未病、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能力为目标的中医药临床水平提升计划。《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预病,下医治已病”。近年来,我国出台大量政策、法规推动“医改”,其中重点之一为“推动重疾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与健康意识。在这一方面,恰为中医治未病、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的优势。
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做支撑。因此,围绕目标构建系列“中医药临床水平”提升计划,分阶段、分专业、分重点系统制定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并建立评价标注以评估培训效果和能力水平,最终确定是否达到阶段培训目标,提升纯中医治疗医院整体医疗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产品的目标。
第三步,是制定以促进医院与员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计划。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志在支撑医院战略目标实现,同时须匹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推动医院与员工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更好服务群众。因此,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激励制度要鼓励和引领员工向实现医院理念、愿景方向持续进步,提升医疗服务人文素质、持续提升医护人员中医理论实践能力;二是建立以“绩效管理”为基础,能进能出、可升可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是以薪酬调研为基础,体现员工价值,建立薪资重点突出,推动建立重点学科及学科群发展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四是建立以实现医院服务理念、愿景为目标,可持续优化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
完成以上构架,即来到第四步:满足学科及学科群发展的人力资源要求。为此,一是要根据医院专业定位,按照“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梳理学科发展分类,论证学科发展规划,围绕特色学科打造学科群,制定重点学科及学科群发展目标列表;同时要根据学科发展目标列表,制定学科带头人遴选和专业队伍专项培养计划。最后,要提供满足学科及学科群发展的资源供给扶持,其包括且不限于建筑空间、医疗设备设施、薪资激励、宣传支持、人员补充、资金等扶持内容。
第五步,是构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称岗能力评估体系。其中,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职级体系。这一体系,应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确定岗位价值、岗位类别以及岗位等级等内容,并根据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的学历、经历、技能、责任等不同任职条件要求,确定岗位职级,通过可量化的岗位价值调研作为对应参考标准。
在此过程中,打造“岗位职责说明书”相当重要。即构建医院岗位系统以及职级系统,明确岗位间关系,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岗位责任、称岗条件、工作目标、直接领导以及下属等内容,以此为基础,完成遴选、任用、培养、留人以及清退等具体标准和界限,为医院规范管理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要建立基于岗位管理的人才评估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制定简历初筛的策略与方法:“二看三评定”,一是看其成绩,二是看是否参加了相关社会活动,表现如何;之后依此作出以下三点初步评判:成绩决定了其在相关专业上的知识掌握深度,参加社会活动并取得相关奖励说明人际交往能力基础好,沟通能力较好可初步评判其与师长、同学、社会活动参与人员间的沟通障碍较少。
当然,在此评定过程中,面试与笔试均为进一步复核通过简历初评人员是否符合相关岗位要求的“重要手段”,结果直接影响最终选聘效果。
第六步,是构建以“师承制”为核心的中医药传承与晋升体系。为培养纯正中医临床人才,吸收现代教育长处,发挥传统师承教育优势,切实培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医的精英人才,打造名中医、国医大师的摇篮,成为国家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的“助推器”,医院近期建立了深圳市岐黄师承学院。学院本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理念,旨在聚焦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培养纯中医人才体系,既回溯本源、回归本位、尊重传统,又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环境的中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既具有汲取传统师承口传心授优势,又能结合现代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广泛性及教育质量管理系统可控性等优点;培养真正能应用中医手段“会看病、能看病、看好病”的师承精英,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创新特色的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之路。
以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为目标的中医研究体系构建,是为医院专业队伍建设的第七步。
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立之初便重视中医药研究体系构建。初期运营之时,就建立了探寻中医药标准化的诊疗及药物研究方向,确立了三大研究重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建立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系统。同时,力求整合中国医药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产业转化链条,确定专项研究任务,将中医药临床应用与研究分解到专项任务,建立并筹建中医药质量检测控制中心、炮制中心、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从系统到专项,推动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纯中医治疗医院在建成运营后,在清晰的专业定位下,做好学科规划及学科群发展,系统推动中医药理论发展与创新,按照专业队伍组建七大策略,组织人才队伍实现医院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坚持做好各学科组织管理工作,在引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在推动医院学科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将在未来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