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
2021-05-17彭文军韩云李衍飞吴晓伟陶率先马金祥王献珍
彭文军,韩云,李衍飞,吴晓伟,陶率先,马金祥,王献珍
(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0 引言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包括了无菌术、手术基本技能操作、动物手术等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安排的学时数为10 学时。外科基本技能特点是实践性强,如无菌术包括了肥皂刷手法、手术区域皮肤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人员分工及术中站位等多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因而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掌握相关的概念,另一方面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全方位掌握,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方法捉襟见肘,教学效果欠佳。课题组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学习评价体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1 开展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
1.1 开展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为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医师综合业务素质,适应社会和大众对医学服务需求,进一步深化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于2001 年联合发布《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推进全球医学院校质量认证奠定了基础[1]。《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 版提出“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是在2008 年9 月由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为了使中国的教育认证与国际同步[2]。近年来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使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取得了双提升[3-5]。目前传统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评价体系仅包括考勤(10%)+实验报告(20%)+期末理论(20%)+技能考试(50%)。评价较为片面,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因此,结合课程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1.2 开展评价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评价体系的改革的目标是使评价的目的更加清晰,结果更加客观,能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改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6]。但开展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实施。而近年来医学生普遍扩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实训室面积、师资、实训设备等相对不足,制约了形成性评价公平、有效地开展。课题组在新冠疫情期间,利用雨课堂在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尝试[7],验证了网络教学模式使师生互动简单化、方便化。实现课堂前、中、后相结合的连续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具有循序渐进性、教学反馈形成闭环,更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8-9]。
2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教学中评价体系的设计
传统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期末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课堂出勤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平时不注重练习,临近考试时突击练习技能、复习相关理论,导致技能和理论掌握不扎实。《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期末理论考核不能反映学生对基本操作实际的掌握程度。技能考试需要对学生逐个考核耗时耗力,不宜逐项开展,而分组考核又不能准确反映个人掌握情况。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设计。
2.1 评价体系设计的出发点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外科学》的配套教材。学习内容包括无菌术、外科手术技能技能和动物手术等。通过对其中内容的学习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无菌操作”、学会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掌握规范的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以及操作本身所隐含的医学原理。其中无菌术中相关的无菌观念的树立和无菌操作的规范是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关键点之一。我们也常常在附属教学医院得到学生“无菌观念不强”的反馈信息。如何提高在校临床医学生的无菌观念成了临床技能中心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11]。同时由于外科手术是需要团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因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团队相互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着弥补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缺少互动、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短板。课题组2018 年开始《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需设施的建设和教学软件平台的使用。学院引入了智能教学管理平台,申请了技能中心微信公众号,建设了校园无线网,师生开始使用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软件平台。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全过程,科学合理的线上、线下评价体系。使改革后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性评价相结合。助力教师制订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使学生注重技能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评价体系设计的依据和评价目标
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目标及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活动及学习效果[11]。将学习过程分解为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7]。
(1)课前学习阶段。教师线上推送操作视频、配音的PPT、预习课件测试题等资源。限时让学生学习完成,教师实时督促。同时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在线上就存在的问题及时互动交流、讨论。课前学习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完成情况、课前交流讨论参与度、预习课件测试得分。通过以上的指标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了解学生对推送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也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参考。
(2)课中学习阶段。教师组织开展课堂操作教学活动,讲明操作的内容、目的。学生自主练习、选定学生演示、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反馈。课中学习评价指标包括出勤、课堂表现。通过以上指标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实现生生和师生教学,使学生发现拟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并针对性改进。
(3)课后学习阶段。课后学生在微信公众号通过智能教学管理系统预约实训室练习。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操作视频并组织开展小组互评、线上布置平时作业、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等教学活动。其指标主要包括预约练习次数、小组操作视频互评、课后作业、理论成绩和实操考试等。通过以上前3项指标评价学习态度、实际的动手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协作能力。最后2 项是在期末进行,属于终结性评价。既是对学生整体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及时反馈教学,查漏补缺。
2.3 评价体系设计的学习评价体系表
依据以上设计依据和评价目标,进行形成性评价(50%)与终结性评价(50%)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相应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过程、评价类别、评价指标、指标内容、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等。组织有多年从事外科学教学与临床经验的教师8 人(教授2 人,副教授4 人,讲师 2 人)。基于《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操作性强的课程特点,分别对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8 位教师各自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大小,最终各项指标权重取8 人平均值,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制定出学习评价体系表,见表1。
表1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学习评价体系表
2.4 评价体系设计的评价依据与评价主体
制定《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学习评价体系表后,由评价主体对其中的指标内容,参照评价依据提供的数据和客观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评分。
(1)课前的相关指标。①课前预习(100 分/次),授课教师可通过导出雨课堂相关推送资料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最后取多次的平均分。②预习课件测试题(100 分/次),授课教师可通过导出雨课堂测试题实际得分,最后取多次的平均分。③课前交流讨论参与度,授课教师根据雨课堂中学生反馈或讨论的次数(0.5 分/次)进行评分,最高得分2 分。
(2)课中的相关指标。①出勤(基础分100 分),由实验员通过课前签到登记表按指标内容进行评分。②课堂表现,可由授课教师对学生每节课的实际表现按照指标内容进行记录,最后统计得分,最高得分12 分。
(3)课后的相关指标。①预约练习次数,学生可事先通过技能中心的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实验员根据预约开放实验室登记表的情况根据指标内容进行评分,最高得分5 分。②组间操作视频互评成绩,要求学生以小组(5 人左右)制作指定内容的外科操作视频[7],教师组织学生在智慧教室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最终得分由组间互评分(40%)和教师评分(60%)组成。③课后作业(100分/次),授课教师可通过导出雨课堂相关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分,最后取多次的平均分。④理论成绩(100 分),由教学管理部考务中心负责教师从题库抽取试题进行考试。学生可在电脑端、平板或手机端进行作答。最后从题库数据中导出学生成绩。⑤实操考试(100 分),由两位主治医师或以上支持的教师,依据《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制定的评分表对学生实际操作现场进行评分,最终得分为两位考官的平均分。
3 结语
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直接影响。只有在教学中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6]。传统的评价体系手段单一,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反馈,因此在评价体系改革中应注重加强评价的多样化和可行性。使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将学习过程分解为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的掌握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通过线上、线下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增加了学生练习时间,符合实践技能的学习特点[7]。课题组下一步研究计划一是对设计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进行实践、调整和完善,二是对传统评价体系与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