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发病特点回顾性分析探讨

2021-05-17谭引娟

智慧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广泛性躯体障碍

谭引娟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医院,北京 102300)

0 引言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广泛且持续的焦虑和担忧为基础特征,伴有运动性紧张和自主神经活动亢进表现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即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广泛性焦虑障碍主要是焦虑性人格特征和童年经历通常被认为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素质因素,疾病的发生常与生活应激事件相关,特别是有威胁性的事件,如人际关系问题、躯体疾病以及工作问题等。生活应激事件的持续存在可以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慢性化,同时,认知特点,如“非黑即白”“灾难化”等也可以使症状顽固化。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随着群众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高压力的情况下,广泛性焦虑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发展[1]。研究发现,多数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患病早期并无显著临床特征,十分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2]。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并针对其特征进行治疗。对此,本次研究针对在本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与本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346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09例,女性237例,年龄24~54岁,平均(44.1±2.3)岁;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志愿者215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88 例,女性127 例,年龄22~55 岁,平均(42.5±2.2)岁。其中观察组患者经临床确诊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组观察对象均未患有其他严重心血管异常、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观察对象均未出现其他精神异常以及心理障碍;两组观察对象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SAS、HAMD、HAMA 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明显。

观察两组观察对象是否出现精神症状、躯体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 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发生率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所示。

2.2 分析两组观察对象SAS、HAMD 以及HAMA评分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SAS、HAMD、HA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1 两组观察对象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观察对象SAS、HAMD、HAMA 对比(,分)

表2 两组观察对象SAS、HAMD、HAMA 对比(,分)

3 讨论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对多种境遇的过分焦虑和担忧,主要以自主神经活动亢进以及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障碍年患病率在1%~4%,女性略高于男性,此外,据统计,儿童以及青少年患病率较青年、中老年人群更高,在3%~10.8%[3]。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或者学习,同时也可影响患者的家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病情可逐渐发展,病程表现为稳定不变型发展,也可表现为加重型或者缓解型,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焦虑症状,且症状较轻时不易发现,如不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则可能导致患者焦虑以及担心加重,严重时可伴有应激反应出现,因此,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确诊后,应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治疗[4]。而要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应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患病因素以及发病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临床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主要是与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有关。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素质因素是该类患者出现最多的患病因素,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障碍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5]。生活应激事件是广泛性焦虑障碍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包括人际关系、躯体疾病以及工作、学习等问题均可造成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出现[6]。目前临床针对广泛性焦虑障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新型抗抑郁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治疗初期可以短期联合使用,以快速控制焦虑症状。待其他抗焦虑药起效后,缓慢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剂量,以免产生苯二氮卓类药依赖。药物治疗主要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症状以及伴随的并发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为主。并针对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视疾病病因,并主动解决,积极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以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7]。

本文针对本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在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性焦虑症状、警觉性增高、躯体性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特征[8]。①精神焦虑:即指患者出现精神上的过度担心,也是焦虑症的主要表现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同时又并未确定危险性的事件经常性的担心和焦虑,因此而每天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等;②警觉性增高: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对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对一件事情容易出现惊吓、跳跃等反应,此外,该类患者注意力较正常人群更难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并总是出现夜间难以入睡,入睡后容易惊醒等情况,严重情况下可明显感觉到肌肉血管的跳动[9-10];③躯体型焦虑:该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性的不安和肌肉紧张,患者可表现为搓手顿足、不能静坐,并出现来回走动,严重时患者可感觉到肌肉酸痛等症状,多见于患者胸部、肩背部以及颈部肌肉疼痛,也可见于紧张性头痛[11-12];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全身症状,包括出现头晕头痛、腹痛、便秘、出汗、胃部不适、皮肤潮红、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严重患者可出现早泄、月经紊乱、心血管系统症状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13-14]。此外,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严重时可伴随着疲劳、抑郁、恐惧、惊恐以及人格解体等临床症状,十分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15-16]。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高复发性精神障碍,需要全程综合性治疗。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指导,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协助,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社区卫生人员、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患者加强自己擅长的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除此之外,全社会加强心理健康科普,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对于没有擅长爱好者也可以采取运动的方式缓解其焦虑。据相关文献报道,运动是控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效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久坐的程度有所增加,并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在精神病学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我们可以将运动作为改善情绪和控制抑郁、焦虑症状的一种自然疗法。循序渐进的运动会很好的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研究表明,与独自锻炼的人相比,那些经常和他人一起锻炼的人自我健康程度更高。此外,与患者讨论运动期间所见的神经生物变化,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和提高认知能力,这也是有益的。运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也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患者应保证依从性,我们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功能,运动的各种好处远远超出改善情绪的范围。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运动性紧张以及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症状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可见,相较于正常人群,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多系统症状;观察组患者SAS、HAMD、HA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可见,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均可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SAS、HAMD、HAMA 评分上升并伴随着严重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等状态。

综上所述,焦虑障碍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同时,相较于健康志愿者,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S、HAMD、HAMA 评分上升,并出现躯体症状,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使治疗方案更符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猜你喜欢

广泛性躯体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阿戈美拉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论析党的文艺工作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