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性肥胖儿童睡眠情况调查

2021-05-16肖钦志

交通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单纯性体重障碍

肖钦志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226001)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是指无内分泌紊乱及代谢障碍性疾病,非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使用药物引起的肥胖,在儿童肥胖中占比达95%以上。肥胖不仅对儿童身心造成很大的损害,如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发生2型糖尿病,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肥胖还可以延续到成人期,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等,已引起人们的很大关注。研究发现,睡眠紊乱可能在肥胖的发生中发挥作用[1]。本文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4 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对其睡眠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改善肥胖患儿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 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肥胖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体重儿童64 例为对照组。肥胖组中男性36 例,女性28 例,平均年龄117.28±29.31月,体质量指数(BMI)26.89±4.38 kg/m2;对照组中男性36 例,女性28 例,平均年龄116.48±29.64月,BMI 18.74±1.91 kg/m2。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依据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 值的P95 诊断为肥胖[2],并除外病理性肥胖者纳入肥胖组,BMI 在P15~P85 纳入对照组。(2)无影响睡眠的疾病,半年内未使用过影响睡眠的药物。参加本研究的儿童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3]进行调查,对家长进行统一指导,由家长按调查标准填写最近半年患儿睡眠情况。《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共26 项条目,反映青少年和儿童最常见的6个维度的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呼吸障碍,觉醒障碍,睡眠觉醒转换障碍,过度嗜睡障碍和睡眠多汗。每个条目均有5个选项,分别赋予1~5 分,总分超过39 分认为存在睡眠障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录入软件进行双人双录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肥胖患儿睡眠紊乱情况 共发放128 份问卷,回收128 份,回收率100%。根据SDSC 评分,肥胖组27 例(42.19%)存在睡眠紊乱,对照组13 例(20.31%)存在睡眠紊乱,肥胖组睡眠紊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SDSC 总分高于对照组(46.28 vs 3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睡眠紊乱的6个维度得分肥胖组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C 评分及睡眠障碍情况比较 分

2.2 两组夜间睡眠总时间及入睡所需时间比较 肥胖组夜间睡眠总时间集中于7~7.9小时区间,10 例(15.63%)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对照组40 例(62.50%)能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不足7小时睡眠者仅4 例(6.25%),肥胖儿童总睡眠时间少于正常体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床后入睡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夜间睡眠总时间及入睡所需时间比较 例

3 讨论

当今肥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全球有超过19亿人肥胖或超重,每年约有400 万人死于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4]。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上升更快[5],肥胖儿童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为心理障碍,成人期肥胖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更高,需及时干预,控制体重。目前认为肥胖的病因涉及遗传、运动及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如压力大等)、内分泌调节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炎症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研究发现睡眠紊乱可能也参与肥胖的形成[1]。

为了解肥胖儿童的睡眠状况,本文使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对64 例住院治疗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进行睡眠情况评估。此量表诊断准确度为0.91,重测信度0.71,内部一致性0.71~0.79[3],是目前测评儿童青少年睡眠情况最常用的问卷之一。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肥胖患儿睡眠紊乱检出率为42.19%,高于体重正常儿童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与叶新华等[6]、陈灏健等[7]研究结果一致。本调查显示,肥胖组在睡眠障碍6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肥胖儿童睡眠质量较差,其中睡眠多汗及睡眠呼吸障碍两个维度得分最高,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1.343 倍(5.02/3.73)和1.219倍(6.34/5.20)。肥胖儿童皮下脂肪多,不易散热,较正常体重儿童更易出汗,导致睡眠不安,影响睡眠质量。肥胖儿童还易出现打鼾、甚至呼吸暂停导致缺氧,易睡眠中断、惊醒,不易进入深睡眠,导致睡眠碎片化,并出现白天嗜睡。据文献报道,肥胖引起睡眠紊乱还与肥胖有关的其他病理状况如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哮喘、中耳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较高等有关[8]。另外,肥胖者的饮食可能也参与睡眠紊乱的发生,高脂低纤维饮食更容易出现睡眠紊乱。肥胖儿童易出现维生素D 缺乏也与睡眠紊乱密切相关[8]。

本调查显示,肥胖组有15.63%儿童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而62.50%正常体重儿能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不足7小时睡眠者仅占6.25%,提示肥胖儿童总睡眠时间少于正常体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床后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6~13岁儿童要保证9~10小时睡眠时间,14~17 岁青少年需保证8~10小时睡眠时间[9],可见肥胖儿童多数未达到上述标准。有研究认为,睡眠时间不足可影响瘦素、胃饥饿素等与饮食及代谢有关的激素[10]。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可抑制食欲。而胃饥饿素是胃分泌的刺激饥饿感、促进食欲的激素。睡眠不足可导致瘦素分泌减少,胃饥饿素分泌增加,导致肥胖发生[9]。另外,睡眠不足意味着清醒时间增加,人们清醒时会摄入比额外消耗更多的能量,进而促进肥胖[11]。可见肥胖与睡眠紊乱可互相加重,互相恶化。肥胖儿童易发生睡眠紊乱,睡眠紊乱更加重了能量代谢的失衡,进一步促进肥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单纯性体重障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称体重
跟踪导练(四)2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跨越障碍
你的体重超标吗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