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软科学研究全业务价值链探索与实践
2021-05-16朱虹波
朱虹波
关键词:企业智库;软科学研究;全业务价值链
新发展阶段,国企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智库作用?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前身为华润5M研究院),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通过整合信息、研究和文件起草三项核心业务,建立平台,明确定位,开发载体,完善机制,统筹智力资源,开展赋能培训,较好地发挥了企业智库为领导决策把方向、谋大局的参谋助手作用。
在为华润集团做好思想库、智囊团的同时,近年来,研究院多项政策建议被中央采纳,承担的重点课题先后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社科院2020年度十佳课题”“国资委央企智库联盟特等奖、一等奖”“2019年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研究院连续荣获“中央企业信息编报先进单位”“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年度十佳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以来,研究院在多家国家级媒体发表各类文章20篇,出版“成果汇编”3册,编制的《“十三五”期间华润高质量发展案例集》,引起各方重视和好评。
一、明确定位,聚焦战略,组织实施
软科学研究在华润具有深厚的底蕴,最早可追溯到公司成立伊始的资料研究,历经资料室、商情研究部、研究部、信息研究部、集团办公室综合研究处,直至成立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其职责和功能随着集团战略需求不断强化。
“十三五”期间,软科学研究进一步明确5大职责和功能,即“定位目标”“工作平台”“战略聚焦”“重点举措”和“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润软科学研究全业务价值链模式”(图1)。
(一)定位目标
“十三五”期间,华润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系列重要论述,通过将信息、研究和文件起草有机融合,提升综合研究能力,实现了价值创造。
2021年,在前期建设成果基础上,集团决定将分散于其他部门的研究业务,连同本院现有业务一起做进一步整合,形成新的业务定位。整合后的研究业务涉及宏观、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业务政策研究,组织重大课题调研、信息分析编报、综合性文稿起草,负责华润智库建设,对接上级研究主管部门等。
(二)工作平台
通过核心刊物、工作网络、华润论坛、智库在线和咨询机构,形成平台载体,整合转化智力资源,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
开发核心刊物。政策解读、形势研判、业务研究成果通过《政策研究》这一载体发表;业务拓展、内部改革经验通过《华润最佳实践》进行共享;领导关注的敏感议题通过《内部信息交流——内情反映》渠道及时反映;上级部门关注的瓶颈难点、政策建议通过《华润要情》上报。每月的集团重大决策部署、经营管理动态通过《内部信息交流——月报》加以展示,沟通信息凝聚共识。
建立高效组织。华润宏研院与集团办公室综合研究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综合研究处的名义承担文件起草、信息编报、智库建设等软科学研究管理职能,以及制度建设、办公信息化平台化建设、国企改革等专项工作;以华润宏研院的名义承接课题开展、组织学术交流、举办论坛活动、出版学术刊物等职能。
清晰权责分工。编制华润集团软科学管理办法,对软科学研究的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流程、评价激励、支持保障做出规范,为推进企业智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与集团各职能部室和利润中心形成工作合作联系,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保持研究方向的协调性、内部智力资源的整合性、以及各条线的专业性,使得各项工作最大范围的达成共识、保持专业度。
加强外部合作。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德勤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等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以“专项课题合作+日常咨询交流”形式借助“外脑”保持政策解读的专业性和时效性。被纳入国资委央企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承担国资委重要课题研究任务,与各央企研究部門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
推出线上平台。2017年底“华润智库在线”开通,将5M研究院各类研究产品及时上网授权阅览;分享研究动态;引入中经网等,建立宏观、行业及区域数据库、国研网政策研究报告;展示华润改革发展论坛成果。“智库在线”的推出对活跃研究氛围、开展成果共享、支持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组织实施
加强信息分析。以《华润要情》为载体向国资委办公厅信息处报送信息,加大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信息报送,报送信息采用率上升。编制了集团信息管理办法、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建立信息报送队伍,开展赋能培训,加强考核评价,使得集团在央企信息编报中的排名和得分较以往明显提升。承担了华润信息月报、华润大事记、华润年鉴的组织编写工作,为研究及文件起草工作积累素材,及时满足总结报告、领导讲话、华润史研究、外宣文案等需要。
开展政策研究。围绕集团中心工作、瓶颈难点聚集选题开展研究,涉及文件解读、经济趋势、双循环、风险研判、监管政策、国企改革、管理提升、区域发展、国际化发展等。最佳实践涉及改革创新、瘦身健体、业务发展、扭亏增效、组织变革、文化建设、社会责任、薪酬激励、生态环保等主题。内情反映主要反映集团领导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如对华润医药商业应收款增加、华润通运营瓶颈难点问题的分析、部室办公司情况等,内参报告受到集团领导重视,建议多次被采纳。“华润最佳实践”及时捕捉集团改革发展成果和经验,提炼总结后报送国资委改革办、宣传局、国资网站、报刊杂志,宣传华润,扩大影响。
组织课题研究。积极组织或独立承担重大课题,影响较大的包括《新时代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地位价值作用》《华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模式》《华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中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做强做大做优驻港中资企业发挥价值作用研究》《改善中国医疗供给质量研究》《央企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研究》《十四五宏观经济形势预测研究》《华润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国家养老产业政策与华润康养产业发展方向》《4+1重点区域政策解读》等。2018年开始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集团重点课题研究。课题组承担来自国资委和集团两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研究成果上报国资委,并在集团核心刊物刊发。
加强成果转化。注重将综合性文件、研究报告、信息要情转化为集团的业务政策、外宣文案,发挥研究价值,提升影响力。2018年组织开展“新时代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使命、价值和作用研究”,共形成9.2万字的课题报告及《华润集团价值作用及实现途径研究》分报告,系统总结了华润改革开放40周年的独特贡献,阐释成功之道。课题完成后提炼为经验材料,报送国资委、中联办,刊发在《紫荆》《国资报道》《人民日报》《央企智库联盟专报》上,据此申报“中国改革开放”百强企业成功入选并进入前40名,案例被编入中宣部《改革开放与中国企业发展》丛书,公开出版。2017年承担中联办布置的中资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重塑华润香港业务研究,有关政策建议被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所采纳,《华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白皮书》在华润80周年庆祝酒会上发布。《华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模式》课题对制定实施方案、论证授权依据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承担的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社科院委托的重点课题5项,涉及《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建设华润特色世界一流超级产业平台》《央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央企数字共享与落地机制研究》《华润科技研发项目选择及落地机制研究》等。
二、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
规范管理是为了有效整合智力资源,发挥工作合力,低成本投入、高效率产出,更好地实现华润软科学研究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集团内外部专家资源丰富,应通过有效机制加以整合、发挥合力,为集团决策服务。
(一)加强智力资源整合
提升集团软科学研究能力,只靠华润宏研院若干专职人员远远不够,需要整合各方智力资源。为此,研究院将集团内部有能力的“秀才”、外部有水平的专家动员起来。
一是建立兼职研究员队伍。各级企业的办公室、各职能部室都设有综合岗,负责所在部门的信息汇集、文件起草,这些综合岗位人员同时又联系着专业岗位人员。以这些人员为基础,遴选出对热心研究、思维活跃、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文笔好的人才,成为华润软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2019年底,华润宏研院聘请了首批兼职研究员,入选资格为发表于研究类刊物、研究成果被集团或上级部门采纳的作者,聘期2年。
二是建立外部专家队伍。集团各部室、各利润中心从专业管理、业务拓展需要出发,聘请专业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这些机构中有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资源渠道广泛、专业水平高的一流专家,通过课题合作,将这些外部专家联系起来,参加课题调研、案例编制、业务政策咨询、成果评审等活动。
(二)建立年度工作运行机制
此项工作由课题立项、实施、验收评审三方面组成,贯穿于研究主责部门的全年工作,形成软科学研究的工作闭环。在课题立项阶段,从集团商业计划批复、集团年度工作计划从中筛选出一批集团层面瓶颈难点问题,列入集团年度课题立项计划,以集团名义发布执行。在课题执行阶段,承办单位须成立课题组、编制研究大纲、明确分工责任、建立工作台账、确定交付时间、配置必要资源开展研究,中期成果要进行回顾检讨,最终成果经过评审论证,定稿成果提交华润宏研院备案,有价值的成果精编后刊载集团核心期刊于内部交流,并积极组织成果转化利用。
(三)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机制
加强立项的各项课题管理,对把控研究方向和成果质量,确保时间进度,促进成果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工作,涉及任务来源与组织、沟通互动、审批交付、成果转化等环节。项目执行阶段,执笔人须与任务下达方充分沟通,把握课题研究及文件起草的真实意图;重大项目应组成起草工作组,制定编制大纲、明确分工责任、确定交付时间,由执笔人组织、按分工各自起草,由执笔人统稿后交付。在项目定稿阶段,需经过初审、修订、核稿、批准等环节,交付质量满足需求方对立意、结构、内容、观点、体例格式等要求。在成果转化阶段,要增强主动性,重视交付成果的价值延伸,及时将其转化为战略规划、工作计划、业务政策、规章制度,指导改革发展实践,加工提炼为领导讲话、外宣文案、交流材料、綜合要情、理论文章,并争取公开发表,提升影响力增加话语权。
(四)建立合作课题管理机制
与外部专业机构共同完成重大课题时,与其签订课题合作协议,以协议条款的落实确保优质高效交付课题成果。在课题招标环节,对超过集团授权额度的课题应公开招标,招标过程按照集团招采制度,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在合同签订环节,认真研究明确合作内容、权利义务、合作经费、付款方式、保密条款、知识产权保护、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核心条款,避免课题合作中的风险。在课题执行环节,及时跟踪、指导和协调。在验收阶段,要依据委托方对课题意图实现、内容专业、按时交付、价值贡献、合作态度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决定课题经费是否全额支付。
三、问题导向,深挖价值,形成闭环
华润宏研院成立以来的软科学研究实践,体现出智库建设对华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带来的价值。而要进一步发挥好智库作用,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企业中心工作和实际需求
企业研究工作与一般社会智库、科研院所不同,主要服务于企业领导决策和总部管控运营需要。为此,选题要紧密围绕集团年度工作主题、聚焦改革发展重点瓶颈难点问题而开展,避免承担来自外部委托脱离企业实际需要的课题研究,不搞华而不实的外部论坛,不单设独立运作的机构,兼职研究人员不搞终身制,这样才能在经费紧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做好重点课题,使工作更为务实。
(二)避免角色冲突开展差异化研究
集团战略管理部、财务部、人资部、群工部、智能科技部等也在开展课题研究。华润宏研院成立后,需要厘清研究领域如何避免与之发生决策冲突的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将研究领域聚焦于软科学领域的政策层面,关注具有全局性、需要牵头联合开展的重大课题,而集团其它部室则围绕本部门职能开展研究,利润中心侧重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研究。软科学研究为集团领导和总部的职能管理服务,不涉及科技研究,该项工作由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这一安排符合华润宏研院从属于集团办公室的架构设置,将决策会议纪要、信息编报、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外宣文案等工作纳入研究院职能范围,有利于华润宏研究院借助办公室的贴近集团决策和信息中枢的优势,提高选题价值,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提升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建立研究业务价值链形成工作闭环
围绕定位发挥华润宏研院的价值,形成三层工作闭环。一是建立从信息分析、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的工作闭环,通过信息分析掌握最新情况和数据,通过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储备、总结最佳实践、积累转化素材,通过成果转化提高文件起草、信息编报、文案宣传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建立年度工作闭环,形成从年度课题立项和任务分解、年中课题推进指导转化利用、年底总结评价的工作机制,实现年度运转有序进行。三是建立课题管理工作机制,遵循课题研究规律,管理好关键节点,提升每项课题的效率质量。
(四)打造研究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
华润宏研院具有华润智库的功能,承担着整合内外部智力资源的任务。通过课题研究筛选储备一批研究能力强的同事,作为聘请兼职研究员的来源渠道。要以课题合作为载体,与大学和政府的研究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博士后创新工作站、联合研究机构等形式,将企业对课题需求和资金优势、大学的学术优势、政府的政策优势有机融合,提升研究针对性、实用性。集团有关部室主要负责人可作导师,提出选题,指导博士后开展研究,并从中物色高水平研究人员转为企业专职研究人员,实现整体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五)工作开展与企业现有管控模式相衔接
课题开展借助现有工作机制,经费使用和奖励不能脱离现有财务制度和人力资源政策,这样才能出师有名、有的放矢、畅顺关系。在课题任务部署方面,一般通过公文发约稿函或课题立项联系函,较通过私人关系找内部专家向其布置任务效率更高、更有权威,也能更好地找到合适的人选开展研究工作。在经费使用方面,受限于现有报销制度,经费只能向合作单位支付而非个人。课题奖励要先订立制度,批准后按流程执行,不能随意和倒置。
(六)重视研究成果二次开发利用
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因此,重大课题结题之后不能束之高阁,要围绕领导讲话、政策建议、外宣文案、最佳实践总结、培训课件、项目方案等方向进行二次开发,借助研究成果、挖掘课题价值。要在原有研究课题基础上追踪瓶颈难点,将研究向纵深发展,细化、深化和做实。
“十四五”,华润软科学研究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以落实中央对华润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重塑华润、做强做优做大为研究宗旨,聚焦重大课题,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等环节,突破瓶颈难点,发挥决策咨询、资政建言、舆论引导、理论创新功能,为将华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有力的软科学研究支持。
编辑/车玉龍 统筹/鲁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