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

2021-05-16张晓云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阿木精益求精匠心

张晓云

在喧嚣的时代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黑夜里默默打磨自己的工具,白天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劳作;他们练就了高超的技艺,不让一个次品从自己的手中流出。他们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王津,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孟剑锋,是“雕刻火药”的徐立平……他们以平凡之躯坚持书写非凡的事业,有着宝贵的工匠精神。

新闻讲堂

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执着专注——道技合一的理想境界

执着专注是工匠们锲而不舍、心无旁鹜、倾情投入的精神体现。匠人易得,匠心难练。“佝偻承蜩”的故事以小喻大,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正所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梓庆削木为鐻,“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生动展现了匠人是如何领悟“道”的真谛,进而达到“道”的境界的;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能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既尊重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又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对执着专注所达到的道技合一理想境界的形象表达。

精益求精——尚巧达善的价值追求

精益求精是工匠们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的精神体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现的就是工匠们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时尚巧达善的价值追求;《核舟记》中,“技亦灵怪”的奇巧之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让人对古代雕刻艺术的精美绝伦赞叹不已;“炉火纯青”一词正是源自于冶炼锻造,而后泛指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精湛高超的境界。

一丝不苟——严谨敬业的职业态度

一丝不苟是工匠们敬业担当、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工匠们深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岗位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中国古代劳动者非常注重细节,很早就建立了以“物勒工名,以考其诚”为主体的质量责任体系,还有国家级“质量档案”骨签(注:即为古代记录各地工官和中央某些属官向中央“供进之器”详细信息之物)可进行质量溯源。孔子主张“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教导我们做事要严肃认真、恭敬谦逊;韩非子的“慎易以避難,敬细以远大”,告诉我们不能投机取巧,要耐心坚守。

追求卓越——崇德尚技的进取意识

追求卓越是工匠们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这既体现在道德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体现在技艺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品高才能致远,“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干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干的统领。同时,“不日新者必日退”,工匠们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工匠精神是敬业态度、担当精神、严谨作风与卓越品质的综合涵养和素质积淀,其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

(作者陈臣,选自“光明网”2021年5月21日)

解读

工匠精神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是“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是“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是“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工匠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气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

人物风采

邹彬:诠释工匠精神

从一名青年农民工,被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聘为质量管理员,到成立“邹彬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一路走来,“95后”邹彬始终相信,“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时代。”

邹彬出生在湖南新化县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到建筑工地打工,搅砂浆、搬砖头、砌墙等,与泥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砌好一面墙,邹彬会反复推倒重来多次。模仿、请教……一门心思地钻研、琢磨美观的“作品”,手艺日益娴熟精湛。“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的了心里那一关”。“工匠精神”在邹彬身上悄悄萌芽。

2015年,靠着练就的砌墙绝活,邹彬被中建五局推荐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从理论知识学习到技能操作训练、从体能训练到脑力训练,邹彬全身心投入。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一路过关斩将拿到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如今,从建筑工人转型升“技”为质量管理员,邹彬一如既往地追求精益求精。“要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这句话诠释了他心中的大国工匠精神。

邹彬始终不忘自己青年农民工身份,常常与农民工交流、谈心,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长为大国工匠。

(作者黄玥,选自“新华网”2021年5月3日)

解读

“砌墙”在不少人眼里可能只是简单的体力活,而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却带着自己的“砌墙”技术,走上了国际舞台,赢得了无数掌声和赞誉,弘扬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工匠精神。可见,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能改变世界的力量。

生活故事

“阿木爷爷”

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带孙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钉子、胶水,一榫一卯做出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

王德文,就是最近走红海内外互联网的“阿木爷爷”。

百万粉丝、上亿流量,“阿木爷爷”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不仅引发国内媒体关注,更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因制作了由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个榫卯基,外加27道锁环环相扣构成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王德文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

木工手作,最见匠心。木色、纹理、质地、造型,锯、刨、凿、磨,各有讲究、各有传承。老手艺属于“慢生活”,散落在不紧不慢的时光里,讲述着市井生活的美好心意。

在千篇一律的机器生产之前,老手艺固然与流水线上的效率无关,却烙印着千物千面的独特之美。

在海外社交媒体YouTube上,“阿木爷爷”成为了继李子柒后又一位大火的中国网红,视频累计播放量近2亿次。让阿木爷爷走红的,是他精湛的榫卯技术。在微缩版世博会中国馆模型上,每一个凹槽、小孔都严丝合缝——与其说这是一个匠心独特的玩具,不如说是展示中国传统木工文化的样板。

“阿木爷爷”火了,再次印证了“越民族、越世界”的老道理。

(作者邓海建,选自《南方日报》2020年7月28日)

解读

越是在快节奏的喧嚣中,专注、克制甚至不事声张的匠人越有魅力;越是在专注力格外稀缺的今天,凝神、笃志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品质越能触动我们的心弦。

“阿木爷爷”心怀纯粹的匠心,追求至精至善,将工艺品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这正是匠人精神的生动展现。

优秀传统手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滋养民族灵魂的营养。

留住手艺,传承匠心,让优秀传统手艺大放异彩,是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

征集令

工匠精神何须眺目远望,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寻找,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请以“工匠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来信请寄“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或投至“czb.zwzk@163.com”,我们期待你的回稿。)

猜你喜欢

阿木精益求精匠心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三牛
不再孤独的阿木
心花怒放
果然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三生 致敬匠心
光影视界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