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过渡显深情

2021-05-16赵莉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海伦

赵莉

技法讲解

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可以用词语、句子来过渡,也可以用段落来过渡,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都讲究简洁自然,一脉相承,使文章言之有序。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就娴熟地运用了过渡的写作手法,尤其在词语过渡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技巧。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文中运用的过渡方法。

1.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过渡。“那天下午”“第二天早晨”“有一天”“这天上午”“那一天”此五句是从文章第二、六、八、九、十三段的首句中撷取的,它们均是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那天下午”承接第一段“那是1887年3月3日”,交代自己与莎莉文老师不同寻常的首次相逢。“第二天早晨”承接上文的描述,记叙莎莉文老师送布娃娃并教自己拼写“doll”。“有一天”“这天上午”分别从时间的推移上写了莎莉文老师想方设法唤醒“我”对生活的感知和求知的欲望。“那一天”引出对上文的总结。莎莉文老师用心地教和海伦·凯勒努力地学,两个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晰,也让我们看到了“爱”的流淌。

2.用表示空间的词语进行过渡。“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从这两句中的“走廊”“小路”“井房”可见地点的转移。“我”“站在走廊上”等待莎莉文老师,引出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承接上文“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引出下文对“水”的感悟,进而理解文字的奥秘。地点的转换,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使行文变得流畅,同时也体现了莎莉文老师因材施教的用心和教育的智慧。

3.用提示句进行过渡。“水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这句话是文章第十二段的首句,前半句“水房的经历”总结第十段和莎莉文老师散步到井房,后半句“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引出本段的議论——“万物的名称启发我新的思想”,将文章引向一个理性的高度,体现了作者对世界产生的好奇以及对过去行为的追悔,很好地凸显了文章中心。

4.用承上启下的段落进行过渡。文章第四段,描述海伦·凯勒在没有接受莎莉文老师教育之前的迷茫状态,抒发了处于黑暗中的她对光明的无限渴望。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用“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等句子承接上文接受教育前“当时的我”处于黑暗和寂静中“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用“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句话引出下文“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进而与莎莉文老师拥抱。这样的过渡使段落间衔接得非常自然,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文题设计

请以“你是我的灯塔”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注意选材立意的独特性;(3)巧用过渡词、过渡句或者过渡段,使习作各部分衔接自然;(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行文时要抓住“灯塔”二字,琢磨清楚“你”所指的对象(既可实指亦可虚指),写出某人或某物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注意契合文题。“你”是第二人称,写作时注意角度转换要自然。无论是选择写人还是写物,都离不开记事,行文中注意过渡自然,可运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者关联词、承上启下的句子、段落等进行巧妙的过渡,切记雕琢细节,抓住特征。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海伦
名人名言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