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紧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2021-05-16徐源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徐源新

摘要:2016年9月,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发展学生六大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与其他学科一样,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也有其独特性,各个学科强调或侧重于本学科的一些重要特性,是核心素养分级分组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积极建立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以身作则,树立生物学教学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8-0093

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中学生物教育开始从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全新教学改革阶段。如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体现积极正确的育人导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建立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探究,树立生物学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本文就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以生命观念为学习目标,体会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之间的联系做一些浅显的阐述。

一、在教学中建立生命观念

生物学知识模块化较强,各个知识层次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生命观念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宏观层面的生物学重大事件及微观层面的生命现象。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了解到学生在初中对DNA双螺旋结构已有所了解,可以对核酸的发现者米舍尔进行简介,让学生了解“核酸”这一名称的来历,同时进一步引出沃森和克里克研究核酸构成的生物大分子—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历程,让学生了解核酸的发现历程的同时,对必修二的内容进行铺垫,达到“什么是核酸,为什么要叫核酸”的教学小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阐述核酸的过程中理解核酸的含义。正确的生命观念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生命现象,做出理性的决策。

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生物学思维应建立在现有证据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新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对不同生物含水量的介绍进行了删减,而生物含水量从高到低的过程,正是生命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过程,换言之,生物进化的历程事实上就是逐渐摆脱对水的依赖,这也能体现出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无论是进化生物学中的登陆事件,还是动物学中的生物发生律,都是以水为核心的理论。而针对不同生物体含水量以及同种生物体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含水量的归纳分析推导出的生物发生律,都属于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

三、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探究

通过学习生物学,学生会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基于生物学的认知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作出理性的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作为教师,可以将自身研学经历与学生进行分享,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卡文迪许实验室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地方,在讲授核酸的相关知识时,可将其作为生命科学史的一部分内容进行穿插,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科学史之余提升学习的兴趣,让教师丰富的研学经历和优秀的研学成果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以德服人。

此外,教师还可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例如,针对“蓝细菌大量繁殖是导致水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结论,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附近湿地的水质pH值与水华爆发次数之间的关系”的探究性学习,结合学校资源、学生知识水平及安全性考虑,由教师选择并采集若干处不同地区水样,使用无人机对采样区域进行航拍,收集周边环境信息;学生则对水样含氧量、pH值、导电率等进行测定,同时使用显微镜寻找水样中的蓝细菌。这样,学生同时掌握生物探究性学习方法、蓝细菌结构、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四项生物学基本素养。

四、以身作则,树立生物学的社会责任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多关注生物学中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

网络上较为火热的科普类博主“博物杂志”,经常针对各类科学类热点事件及网络热门生物作出通俗易懂的科学解释,教师应学习这一类博主的探究精神,并渗透于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

2.主动学习并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

近日某综艺中的一个片段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节目中,一位艺人发现了一棵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母雪兔子,并采摘了下来,还非常得意地将“战利品”举高展示;而节目组不仅没有制止这种行为,还放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宣传。尽管事后节目组进行了道歉,解释称采摘的雪莲只是节目组准备的道具,但仍未平息网友的愤怒。但也有许多网友表示,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哪些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希望能更多地得到正面的科普,而不是在负面案例中得到教訓。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以渗透,就会获得很好的效果。而渗透的前提是去了解,平日多阅读科普类书籍,常备地方动植物图鉴等书籍,尝试引导学生合作收集资料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为“我的生物老师什么都懂”,从而产生敬畏之心,做到以理服人,以能力服人。

3.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学校周边湿地内分布有许多水生植物及水鸟,校园周边的基本农田区内也分布有较多两栖动物及昆虫,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甚至可以考虑与高校及研究所展开合作,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研的兴趣,树立更为坚实的目标。

综上,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体现积极正确的育人导向,尽量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15211)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