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路径探析

2021-05-14董向红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整治建议

董向红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宝鸡市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的从提高思想认识,坚持规划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整合使用方式等六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宝鸡市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坚持党政齐抓、上下联动、整市推进,统筹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打造美丽宜居的西府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宝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提高了乡村的“颜值”,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但从目前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宝鸡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1、基础保障薄弱,整治成效有待提升。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以各级财政投入为资金主要来源。而市县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投入有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整治不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充分建立。二是配套设施欠缺。垃圾收运设备不足,特别是各村垃圾转运车辆较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缓慢,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乡镇二三级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率还不够高。三是新能源建设比较滞后。虽然农村沼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不到20%。天然气进户成本高,农民烧柴为主体的用能结构模式仍未有效改观。

2、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和厕所建设,仍是当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短板。表现在:一是垃圾处置难。目前,全市乡镇一级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1万吨,处理量7.2万吨,处理率为34.3%;村庄年产生活垃圾152.9万吨,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的行政村有556个,占总数的25.6%;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458个,占总数的18.5% 。二是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滞后。全市1712 个规划保留村,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只有380个,占比22.3 %。三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低。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40.6%。部分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户,还在使用旧式坑式厕所或者简易旱厕。

3、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凸显。首先,氮肥、农药使用比例较高。全市化肥年使用量达45万吨,平均数量高达262公斤每公顷以上。农业生产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不仅高于全国平均使用水平,还远超发达国家225公斤每公斤的安全上限。其次,肥料利用率较低。全市規模化养殖场蓄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低,有些规模化蓄禽养殖场仅对废弃物进行初级处理,达不到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的效果。最后,历史遗留工矿污染。现存的农村工矿如金属冶炼、水泥等污染数量有10多个。这些工矿企业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4、内生动力不足,群众参与程度低。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农村环境的使用者都是广大农民群众,但很多农民群众存在环保知识匮乏,主观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不按规程使用农药肥料,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对环境概念仍局限于门前场地,居家室内。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普遍存在;村规民约只是上墙,对村民应有的约束力弱,村民根本不在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宝鸡市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聚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如何真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规划引导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提高的坚强基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把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生态工程,为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奠定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动力。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做起。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科学合理做好长远规划。防止照搬照抄,避免千村一面。区分不同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握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程度、推进速度,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

2、加大资金支持,整合使用方式是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改观的动力源泉。既要适度提高农村环境整治预算标准和专项资金。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浙江省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全国前列,省里明确每年将3%~5%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治理,15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超过1800亿元。又要创新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使用方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打破部门界限,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基本农田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集中成片、整体推进,有效推动农村环境治理。还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和社会、农村集体经营主体并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发挥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利用现有融资平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及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完善财政投入、招商引资、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3、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是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就要下大力气搞好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和厕所改建。一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垃圾源头分类。采取可利用废品市场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政府有偿回收、厨余无害垃圾堆肥处理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垃圾燃烧产生的电能、热能资源综合化利用。在全市农村地区按照5%的人口比例配备保洁员1万多名。二要大力支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管网+村污水处理站”、“单户或联户净化槽处理”等方式,将农户厕所废水、洗浴废水、洗衣废水和厨房废水“四水”全部纳入收集处理系统。同时,农村坑塘、干渠、支渠等各类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三要持续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以旅游景区(点)、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场所为重点,建设改造农村公厕。市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按普通户800元∕户,五保户2000元∕户的标准发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补助资金。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60%以上。

4、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创新管护模式是农村人居环境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一是建立党政主导、多方协同的责任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要牵头,农业、环保、建设、城管等部门,通过责任清单明晰各部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事权,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数字化运维服务管控平台,降低运营成本。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支持环保生产企业、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合作模式后期管护。三是探索推行村民自治机制。对规模较大集中经济较强的村可借鉴城市小区管理模式,组建专门管理队伍进行管理;对中等规模村民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可采用承包管理模式,村民交纳一定的环境卫生管理费,集中委托管理;对规模较小村民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可动员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义务承担起管理职责。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自愿投工为主,集体适当补助的办法,农户轮流值日。

5、坚持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提高群众收入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目的。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建设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推动林畜水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畜牧水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的综合利用。三要加快建设一批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休闲农业示范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促进历史文化村、特色民俗村、生态美丽村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生态农业。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

6、创建文明健康治理氛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在保障。一要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时,不仅要将公共卫生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管护、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习惯等内容纳入,而且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操作性强。二要培育文明健康行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摈弃乱扔、乱到、乱放等不文明习惯,使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的内在自觉需求。三是广泛开展各类创评活动。采取“评星定级”、“流动红旗”、““清洁家庭””等多种形式评选。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教育群众,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合的正能量。同时,可推行“积分兑换制”。累计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即可兑换价值不等的商品。以此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猜你喜欢

整治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撮粮之术(下)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