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芾隶书风格探源

2021-05-14刘春梅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摘要:宋代隶书影响力远远不及行楷,但米芾却属例外,他的隶书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天真率性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至今仍对隶书创作有深远影响。后人对米芾隶书争议颇多,褒者谓其“率意天真”,贬者谓其“不见高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将从隶书风格研究入手,探索米芾隶书的创作背景及时代影响,阐述其隶书风格的呈现形式,最后就其师承和隶书风格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多角度、多层面了解米芾的隶书风格,探索其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演变轨迹。

关键词:米芾隶书;风格探源;书法研究

米芾是北宋注明书法家,当时人们将书坛最有影响力的四位名家并称“苏黄米蔡”,其中“米”就是指米芾。他不但精通书画,而且在书画理论领域也有一定建树。他从七岁即研习书法,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米芾热爱钻研,博采众家之长,在书法创作中不拘一格,形成了浪漫不羁的艺术风格,他曾用“刷字”一词来评价自己的书法创作,可见其肆意不羁。尤其是在以规矩、严谨著称的隶书创作中,米芾同样大胆创新,敢于借鉴行草技法,虽然当时不被人们所理解,但是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在《绍兴米帖》中可以领略其隶书艺术风范。米芾隶书风格的形成受生活环境、师承、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下将就这些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一、米芾的隶书创作背景与时代风格

(一)米芾隶书创作的背景渊源

米芾出身武将之家,祖辈曾为宋代开国名将。由于北宋统治者“崇文抑武”,所以在米芾父辈弃武从儒。武将风范与文人气质集中在米芾身上,使他的性格率性肆意,不拘小节。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书法创作,米芾特有的性格气质都对其有深刻影响。在隶书创作中,环境对米芾具有重要影响,在担任太常博士时,米芾大量接触文玩古器,其中有不少商周时期的碑刻和钟鼎祭器,这让他有更多机会欣赏古器是的铭文,从而对其隶书创作起到了重要影响。米芾从这些碑刻、铭文中学习借鉴,认真分析其中的风格差异,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灵活运用,而且融入了自己的独特创意,这使他的隶书风格与当时研习魏晋隶书的诸家有很大不同。

(二)社会环境对米芾隶书创作的影响

从宋代隶书整体创作形式来看,由于当时崇尚蔡邕的《熹平石经》,并以此作为研习范本,再加之时人“尚意”,所以在严谨规范的隶书创作中成就明显不如行草。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米芾在隶书创作中有意识的突破书写规范,不再拘泥于亦步亦趋、中规中矩临摹创作,而是大胆融合了行草技法,追求返璞归真,这样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并未受到认可,甚至为人所诟病。但是,米芾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自己的隶书创作风格并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这也让我们能够在今天系统学習、借鉴、赏析他的隶书艺术。

二、米芾隶书风格的呈现

研究米芾的隶书风格,最经典的就是南宋留存的《绍兴米帖》,其中收录了米芾隶书作品9件,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米芾隶书的不同风格特点。

米芾书法虽然自由烂漫,不受束缚,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书法不够稳健。他的隶书创作能够看到稳健刚劲的特点,特别是在横笔的处理中,稳健之风非常明显,笔势中行道缓,有行书之意融入其中。在“点”笔画的书写中,起转承和自然流畅,方中带圆转折有度。在“波挑”笔画处理中,大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韵味,笔画的装饰性很强,笔法多样。

米芾追求率真自然,所以在隶书中也运用到一些行书技巧,尤其是在“笔意”表现中更为明显。有些点画就像行书一样连接在一起,字里行间有很多波笔,从而营造出绵连之势,这在当时的隶书创作中非常少见,这种夸张肆意的笔法当时并不被主流审美所接受,因为他完全违背了传统隶书的书写规范,在笔锋运用是过于率性,笔画粗细对比分明。

传统隶书讲求端庄工整,古朴刚劲,厚重而雅致。但是,米芾的隶书创作与之不同。从章法结构来看,字、行之间距离不等,从而是章法错落不一,这和隶书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其中带有浓厚的行书风格。正是因为这种大胆突破,才形成了米芾“隶行结合”的艺术风格。由此可见,米芾隶书风格活泼多样,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总结。从他的名句“意足我自足”中可以看出他对隶书艺术的追求,充分体现出“尚意”特点,他崇尚自然率真,不希望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也不在意他人的褒贬评价,始终坚持特立独行的创作风格,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米芾自由不羁的个性特点。

三、米芾隶书的师承与渊源

(一)师宜官对米芾隶书风格的影响

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书谱》中有关于米芾的评价,其中关于他的隶书师承有“隶法师宜官”的记载。师宜官是东汉民间书法家,以八分书见长,在当时备受追捧。虽然历史上对师宜官的出身经历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他所留下的《耿球碑》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八分书属于隶书的一种,后人对师宜官的隶书评价非常高,如唐代张瓘在《书断》评价其“八分称宜官为最。”米芾对师宜官非常认可,在他的《自叙帖》中对师宜官的《刘宽碑》予以高度评价,称师宜官为自己的隶书老师。梁武帝曾评价师宜官的隶书“如鹏翔未息”,这一风格特点与米芾隶书非常相似,可见在其隶书创作中确实受其影响。米芾虽然也曾向汉魏隶书学习,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明显体现汉魏风格,尤其是在笔法规范和书法审美中与汉魏隶书有很大差异。

(二)米芾隶书风格渊源分析

1.自身性格影响

从米芾的书法研习经历来看,可以发现自身性格对其隶书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米芾就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性格清高,虽然官职不高,但他从不阿谀逢迎,甚至有些恃才傲物,他凭借真才实学赢得时人的尊重和认可。他痴迷书法艺术,尤其对那些率性天真的作品倍加喜爱。他曾经学习颜真卿的楷书,整张纸上只写一个字,这样能够更好地揣摩其中宽博旷达的气势;他曾向沈传师学习打字,领略其中的宽博境界;他把书法创作比喻为“金玉”,倡导即兴而为、有感而发,这些做法和师宜官当年醉书题字、当街泼墨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都是不经过“构思”“布局”而妙手偶得之。

在外人看来,师宜官性情豪放不羁甚至有些癫狂,而米芾也一样,当时有人称其为“疯癫书家”,至今民间仍有关于米芾“放浪形骸”的典故传说。无论是米芾还是师宜官,他们都对自己的天赋才能非常自负,师宜官曾经在长街墙壁上书写丈余大字,在当时引起了强烈轰动,而米芾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才情,他总是用别出心裁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米芾强调自己的隶书创作“尚意”,也就是完全遵从内心的构想,不受世俗、功利的影响,而师宜官也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他创作书法首先想到的是“尽兴”,只要自己心中满意很少在乎别人的评价。两人的性格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米芾学习师宜官不仅仅是学习他的隶书技巧,同时也受他为人处世风格的影响。

2.源自对书法艺术的认同

米芾自称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后人,而师宜官也是楚国人,两者的地缘亲近性让米芾对师宜官更多了几分认同。从现代书法成就来看,师宜官并没有留下太多作品,但是,米芾在学书方面一再强调“不以书名大小而妄为耳鉴”。他不论书家名气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益于自己技艺精进,他就会虚心学习,比如他所推崇的段季展,在唐代并没有太大名气,但是米芾仍然向他虚心学习。对书法艺术的认同使米芾的隶书风格更加多样化,在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下不断创新突破。

3.特殊创作习惯

据说米芾在书写的时候有一个特殊喜欢,那就是五个手指全部包住笔杆,他认为这样的握笔方式与站立姿势很契合,特别是在墙壁上书写的时候,手指全部握住笔杆更容易发力。而史料中关于师宜官壁书也有这样的握笔特点。当然,握笔习惯只是两者的相似之处,米芾之所以推崇师宜官,还是因为对他隶书的高度认可。因为传统隶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规范,但是,米芾的率意随意与隶书的中规中矩看似矛盾,但是,他却能在矛盾中找到统一。而师宜官的隶书也是“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从这一点来看,米芾希望能够从师宜官隶书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他认为隶书一样可以抒发情感,一样可以融入自己的真实情绪,这也让米芾的隶书风格更加感性化。

結语

米芾在隶书创作中可谓独树一帜,他融合了行书、草书的创作风格,用“意”新颖,从而形成了“尚意”的独特风格,迄今为止,对米芾隶书的正义从未停止。认同者赞美其活泼多姿,持异议者则认为米芾隶书缺乏高古之气,不过规范整齐。正所谓“一书得百意”,我们对米芾隶书艺术的研究从未止步,从观摩到临摹,从借鉴到创新,米芾的隶书为我们创造了更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同时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其隶书风格的形成渊源与发展变革。

参考文献

[1]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

[2]廉文娜.米芾“苕溪诗卷”的临摹解析[J].美与时代(下),2020(10):55-57.

[3]刘裕琦.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4]郭敏.隸書《米芾詩一首》[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5):2.

[5]乔晓燕.简析隶书笔法、笔势、笔意之间的关系[J].中国文艺家,2020(11):3-4.

作者简介:刘春梅(1980.4.27)女,民族:汉,当前职务:经理,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