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

2021-05-14李明俊

现代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川北穆桂英阆中

李明俊

川北灯戏是发源于阆中、流行于四川东北部的古老歌舞小戏,与川北大木偶戏、川北皮影戏合称“川北戏曲三朵奇葩”,被誉“淳朴的天籁、远古的遗风,戏曲的渊源”。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北灯戏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1522-1566)《阆中县志》就有“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的记载。清末阆中峰占乡徐玉山创立灯戏班,其子徐南阶、其孙徐廷兴对灯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84年编排的《亲家母上轿》《闹隍会》获四川省调演创作一等奖并到北京演出。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川北灯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电影、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川北灯戏的活动空间受到了不断地挤压,老一辈艺人逐渐老去,优秀剧目不断流失,专业创作演出队伍和观众越来越少,川北灯戏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

传统灯戏演出场地中心高悬一盏异常耀眼的主灯,演员们提灯、舞灯、跳灯,滑稽逗趣热闹非凡,所谓“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故称灯戏。川北灯戏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百姓生活,以诙谐喜剧为主,故又称农民戏、喜乐神;唱腔音乐主要是具有川北地方色彩“胖筒筒”,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表演粗犷简洁,诙谐通俗,载歌载舞,妙趣横生。

“最原始的,才是最真实的,最民族的,才是最宝贵的”。阆中灯戏人忧心如焚,不断奔走呼号。2013年,邓荷娟等人组织成立了阆中市川北灯戏协会,租下阆中古戏台创办了阆中市艺苑堂古城川剧团,为川北灯戏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坚持惠民演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川北灯戏协会把原阆中川剧团、峰占乡徐家班等部分老艺人团结在一起,每周一、三、五固定时间在下沙河街(古戏台)排练,恢复了《穆桂英打雁》《滚灯》《灵牌谜》《对花》《铡美案》《五子争父》《换面认妻》《请长年》《别洞观晃》《杀狗惊妻》《韩琪杀庙》《长生殿》《拜新年》《竹蓝记》《戏妻》《变脸吐火》等50多个大幕戏、折子戏。同时积极围绕阆中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地以“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文化下乡”等主题进行灯戏创作和演绎,努力营造“扶贫、扶志文化帮扶,创文、创卫全民推进”的氛围。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分别在张飞庙、川北道署定点演出80多场,共演出1563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绽放了灯戏文艺靓点,助推了全市旅游文化发展。

戏曲走进校园川北灯戏后继有人

如何突破无人能创、无人会演、无人愿看的困境?阆中灯戏人一直在思考、在探索。2017年秋季川北灯戏协会会长邓荷娟首次带着她心爱的灯戏走进了学校。2017年9月19日下午,四川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阆师附小的校园里响起了激越的川剧锣鼓,一群三年级的孩子被舞台上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深深地吸引,不时发出阵阵叫好声和热烈的掌声。从此,川北灯戏成为了该校孩子们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之一。此外,邓荷娟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科学的教学计划,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从欣赏人手,从基础抓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育了一大批喜欢灯戏、会听灯戏的小戏迷。2018年,邓荷娟带领小学生排练经典弹戏《穆桂英打雁》参加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汇)演市级评选。舞台之上光影声色、唱腔精湛,孩子们一招一式拿捏到位、惟妙惟肖,观众聚精会神、掌声不断。穆桂英的表演者(当时9岁)说:“我演穆桂英时捆头和穿衣都很紧.在台上很晕,气都喘不过来,真的很苦。但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原川剧团73岁的老艺术家兰永顺一直参与节目的指导,他兴奋地说:“阆师附小川剧进校园活动为文化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阆中灯戏后继有人啦!”

近年来,川北灯戏协会还接待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大学来阆考察学习的师生800多名,接待各地中小学生1000多名,展示了阆中灯戏文化风采,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立足传统不断创新,灯戏作品推陈出新。川北灯戏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收集整理散失的优秀民间作品,重新排练搬上舞台,重回百姓生活。先后整理恢复了《竹篮记》《请长年》《赶煌会》等几十个传统剧目,坚持在元旦、春节等节日为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举办惠民演出,使濒临没落的灯戏文化重新在舞台上“站起来”、在观众心中“活起来”,既让传统民俗文化为阆中旅游增添了一张新名片,也体现了当代灯戏人的技艺与担当。老戏迷王大爷说:“他们的演出非常精彩,令人难忘,希望灯戏能进一步发扬光大,让阆中曲艺文化被更多的人知晓。”

近年来,川北灯戏协会还创作了《张飞断案》《扶贫路上》《逛古城》等一批符合时代主题的新编灯戏剧目。其中现代灯戏《扶贫路上》分别在阆中古戏台、阆苍南下乡和各个校园共演出300余场深受观众喜爱,《逛古城》也在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旅游推广等活动中大放异彩。2016年川北灯戏协会受“中国体育促进会”的邀请,到香港参加“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献礼系列大汇演”,表演的川北灯戏《竹篮记》喜得三等奖铜杯的殊荣。

“(灯戏)再不传承,真的就后继无人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传承这样一种文化,我们就是阆中灯戏的守护人!”川北灯戏协会会长邓荷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么说过,也一直這么做着。这也是阆中灯戏人的初心和使命,期待着他们更多的优秀作品,更期待着川北灯戏重新振兴的那一天!

猜你喜欢

川北穆桂英阆中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近四十年川北大木偶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川北皮影艺术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思考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挂帅不合适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婺剧《穆桂英》海报
杨六郎如何“智聘”穆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