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川北大木偶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2020-01-27伍娟
摘要:本文以1989—2020年期间 CNKI篇名含“川北大木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川北大木偶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研究内容所包含的信息特征进行研究,试图从文献数量和文献信息两个方面对川北大木偶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并最后指出了川北大木偶研究的主要成绩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川北大木偶;综述
本项研究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CNKl)收录的论文为文献来源。依据以下检索条件选择分析文献:(1)根据川北大木偶研究领域的归属,在数据库选择中排除了理工类和科技信息类这两大类。( 2)考虑到研究的直接相关性,检索项选择了“篇名”,检索词为“川北大木偶”。(3)时间为1898-2020年。按照条件共检索到文章70篇,纳入研究文本66篇。本项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展就建立在这66篇文章的基础上。
一、文本数量特征
文本数量特征主要包括论文数量、版面数量两个方面。其中,从整体形势来看,川北大木偶研究文本的数量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川北大木偶研究是基于川北大木偶的社会实践,与川北大木偶发展有着时间上的相继性。1989年,吴天就川北大木偶被誉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瑰宝,具有首都第一流剧院的水平”,受到了新加坡人民的热烈欢迎进行研究,就此拉开了对于川北大木偶的调查研究。而最早研究川北大木偶的文章发表于1989年。2012年,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南充主题会场举办,川北大木偶加入国际木联,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2012年,川北大木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研究川北大木偶的文章数量较1989年大幅度增加。2018年2月,川北大木偶以俏皮可爱的“熊猫队长”形象,亮相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再次享誉全球。这一年,研究川北大木偶的文章达到历年来最高值。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川北大木偶的文章数量越来越多。下面表一为纳入研究的文本数量柱形图。从数量上看,研究川北大木偶的文章数量不断增长是一个明显趋势。
表一
(三)川北大木偶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柱形图来看,研究川北大木偶文献典型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指 1989年至2012年这二十四年间。第二个阶段是指2012年及以后。从频次表并结合检索文章数量表来看,1898-2012年有关川北大木偶的研究较少,且数量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在一篇左右,为川北大木偶研究的开始期。2012-2020为川北大木偶研究的高峰期,其中这三个时间段依次可以确定为研究的开始期、起步期、2012、2014、2018年都分别达到小高峰,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为研究的高峰期。由于2018年川北大木偶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展现,学者对川北大木偶的关注正处于发展期,预计对于川北大木偶的研究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二、知识层面的信息研究
知识层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视角,二是研究具体内容。
(一)研究的视角。根据对66篇关于川北大木偶研究的有效文献分析,关于川北大木偶的研究从有关川北大木偶艺术设计、川北大木偶的继承与发展策略、川北大木偶源流、川北大木偶的旅游开发、川北大木偶的英译问题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
根据数据显示,从川北大木偶的继承与发展策略视角探讨川北大木偶的文献数量最多,有16篇,占总数的24%;以同样方式考察,从川北大木偶艺术设计与源流视角考察川北大木偶的文献数量分别为10篇和6篇,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9%。从英语角度和旅游开发研究川北大木偶的研究文献数量分别为3篇和4篇,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对于川北大木偶的研究多集中于艺术设计方向,立足于川北大木偶本身来研究。
(二)具体涉及的研究内容和知识点。
1.川北大木偶源流:关于它的起源有四种说法,并没有定论:第一种说法是湖广填四川说。该说法较为广泛。第二种说法是清朝咸丰年间说。第三种说法是古木偶遗存说。第四种是改造增大说。
2.川北大木偶艺术设计:学者对川北大木偶的艺术设计多有研究,包含有造型、表演等方面,大多是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对川北大木偶艺术进行深入剖析。
3.川北大木偶的继承与发展:在如何推动川北大木偶的传承与发展上,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认为,首先是要继承传统,尊重经典。只有心怀敬重才能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戏剧有更好地创新和发展。其次是根植民间,顺应时代。
4. 川北大木偶的旅游开发:学者主要是对川北大木偶旅游困境以及旅游开发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蒲静、陈万洪和许学术认为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面临以下问题:第一是与南充的旅游行业融合度不够,第二是演出经费短缺,第三是后劲不足,第四是创新力不够,第五是市场缺乏,第六是与现代科技相脱节。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学术界对川北大木偶的研究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成果颇丰。如研究内容更加深化,研究视角更加多样,涉及了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步伐也在逐步与时俱进,大多紧紧围绕“互联网+”“新媒体”甚至“VR影像”等关键词展开研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如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缺乏国际视野等。尽管目前对于川北大木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提升,但笔者相信在新时代之下,对川北大木偶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会更加丰富多彩,论文数量也会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吴天.川北大木偶享誉新加坡[J].四川戏剧,1989(02):39-40.
[2]唐国良.文化的坚守与突围——川北大木偶知行录[J]. 四川戏剧, 2015, 000(001):51-55.
[3]唐溪若.川北大木偶艺术的传播研究[J].戏剧之家,2018(17):4-7+12.
[4]刘金海.村民自治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以1989—2006年CNKI篇名含“村民自治”的文献为分析对象[J].政治学研究,2008(01):97-108.
[5]吴小丽.木偶走向市场的可行性分析——以南充市川北大木偶发展现状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7(02):133-134.
[6]覃敏,刘显成.川北大木偶造型艺术的现代转型[J].美与时代(中),2013(12),55-56.
[7]甘秋霞,李乐,柏宏斌.论提升川北大木偶表演技艺的几个关键性环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19- 122.
[8]蒲静,陈万洪.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29-30期,26-27.
[9]许学术.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J].戏剧之家,2016.11(上),282.
作者简介:伍娟(1997.07)女,汉族,四川乐山,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歷史学.
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川北大木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 20181063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