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对策研究
2021-05-14张丽平
摘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要求,深刻理解“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个体育价值目标的意义,要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育从过去理解的片面的身体活动上升为一个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涉及到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人际交往,乃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载体。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行研究,意在为学生切实提高身体素质提供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体育锻炼 锻炼习惯 对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它是学校体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
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它需要锻炼者能够凭借一定的毅力和耐力坚持长时间活动来获得的,这样才能对锻炼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对策
(一)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根本不重视,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更谈不上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了。相反,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和锻炼兴趣的培养,另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科学的指导
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时,要对学生时行科学地掌握体育技能时行培养,只有科学地对身体进行锻炼,才能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产生的锻炼效果,才能让学生有动力地进行长时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和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再次是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三)注重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锻炼的兴趣、爱好是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前提。兴趣爱好会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和热情,进而体会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打起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球类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蹦乱跳到打球打出些门道”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需要不断的重复与坚持
体育锻炼行为必须经过不断的重复和长期的坚持才能上升为习惯,才能给个体带来真正的效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体育锻炼进行重复→巩固→提高的教学过程,并将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这也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最佳状态”学说:“一个人的中心需要就是要从事一项活动,并在行动中成功地迎接一系列挑战。当发现技能与挑战处于平衡时“最佳状态”就产生了。太弱的挑战使人感到乏味,太强的挑战使人产生焦虑。因此在锻炼时要不断的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并沉浸在运动中带来的乐趣,使锻炼者始终保持一种锻炼下去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锻炼水平的提高终将使锻炼主体从胜利的心理上产生一种锻炼的需要。
三、结论
体育锻炼习惯是属于积极性習惯,它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逐渐养成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深刻认识不断地排除干扰,创造条件进行锻炼,不断体验化育锻炼成功的乐趣,并使这种锻炼行为贯穿于一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养成相对稳定不变的锻炼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合理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终身兴趣[J]. 毛淑芳,吴建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7(06)
[2]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之研究[J]. 王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S2)
作者简介:
张丽平(1983-)女 汉族 山东省聊城人,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