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孩子“好好说话”的学问

2021-05-14丁发炜

家长 2021年4期
关键词:表姑跷跷板糖纸

丁发炜

对孩子好好说话是最基本的爱与尊重,爱孩子请从“好好说话”做起吧!

对孩子不好好说话,似乎成了中国式家长的普遍做法。但这是个可怕的积习,得改!既然意识到不对,就不能再听之任之,就不能再让这种方式伤害孩子,伤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了。如何才能做到和孩子好好说话呢?

不说假话说真话

要想跟孩子好好说话,首先要做到不说假话说真话,不欺骗哄逗孩子,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有专家指出,中国家长欺骗、哄逗孩子的毛病似乎由来已久,从“你是从垃圾堆捡来的”到“跟我玩我就给你糖吃”,此等骗术上演千百年经久不衰。前不久,笔者带孩子到复旦大学见一位朋友,此君是教授、博导,在学术界颇有威望。可是当他见到我孩子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带你去玩儿,现在就给你买糖吃好不好?”

首先,和孩子第一次见面,刚刚认识就以糖诱之,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其次,即使孩子及家长同意接受这个糖,教授买糖的允诺是否有兑现的诚意?因为我发现复旦大学周边并没有糖果店啊!我希望这位教授以后不要再以此种方式对待任何一个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坚持说真话,是不是很难?所以有些家长就欺骗孩子、哄逗孩子:不哭不哭,明天给你买玩具;不闹不闹,一会儿给你吃糖……孩子等啊等,明天没等来玩具,一会儿也没等来糖吃,等来的是对父母的失望和不信任。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这是对人的最基本要求,对待成人要讲信用,对待孩子也一样要讲信用,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些年我去各地给家长们讲如何陪伴孩子、尊重孩子,常常会讲一个故事,中国作协主席、作家铁凝的《一千张糖纸》的故事。说的是作者小时候去北京的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她做朋友,两个孩子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被闹得坐不住了,她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从此孩子们再也不吵吵闹闹了,走街串巷去寻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里的糖纸。终于孩子们都攒够了糖纸,跑到表姑跟前献上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呢,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

接下来铁凝这么写道:“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这个故事我常常讲给家长们听。一开始我说不能欺骗孩子时,大人们大都不以为然,可是每次一听完这个故事,会场就会变得非常安静,家长们陷入了沉思,仿佛在回忆自己小时候被大人无意中欺骗的痛苦经历。是的,父母欺骗孩子是对孩子最深重的伤害,会让孩子怀疑整个世界——在童年期,父母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我们绝不要当“表姑”那样的对孩子说假话还不以为然的大人。

今天你对孩子说假话,就等着将来孩子对你没句真话吧!

不说反话说正话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很喜欢正话反说,明明心里是想对孩子表达正面的意思,一旦从嘴里说出来却完全变了味儿。

邻居小朋友冬冬的妈妈是位说话轻声细语的淑女,平时和我們说话我都觉得她音量小得有点听不清。这样一位妈妈,我想她肯定对孩子说话也是和风细雨。可是那天晚上冬冬和我儿子玩跷跷板,冬冬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

冬冬玩跷跷板时很调皮,用手使劲去扳着跷跷板的座椅上上下下地晃动。冬冬妈妈劝阻别这么做,冬冬不听。突然,冬冬大哭起来,原来座椅重重地碰到了他的鼻子。我赶紧跑过去看看情况,同时叫冬冬妈妈过来。没想到冬冬妈妈却站在原地,不理会孩子,一反常态地大声对冬冬说:“你晃啊,你晃啊,这会儿你晃得痛快了吧!鼻子很舒服吧!”

其实,这时候作为妈妈肯定很心疼孩子,心里肯定很想去看看孩子的情况,可是冬冬妈妈却无动于衷,还对孩子极尽讽刺,说了一连串反话。她本来的意思可能是这样的:“我刚才就对你说不要晃动跷跷板,万一磕到哪里就难受了。你看现在真的磕到了,快让妈妈看看怎么样了!”可是好好的关切、心疼,却被她说出了幸灾乐祸的味道。

我劝冬冬妈妈去抱抱孩子,检查伤口并安抚情绪。她这才上前抱起孩子,冬冬又疼又委屈地在妈妈怀里大哭起来。孩子受伤了,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怀抱和几句表达关爱的话语。过了一会儿,冬冬不哭了,又想去玩跷跷板,冬冬妈妈发话了:“你有几个鼻子啊,你还想磕哪里?嘴巴吗?”

家长对孩子好好说话就那么难吗?正话就要正说,何必反说呢?尤其是对孩子,你正话反说他会迷惑不解,甚至信以为真。小一点的孩子遇到冬冬这种情况,真的拿嘴巴尝试去磕跷跷板也有可能,这难道是妈妈想看到的局面吗?

不说恶语说良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用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很合适。可是有些家长就是爱对孩子恶语相向,心里明明爱孩子,说出来的话却像刀子,伤人不浅。

很多亲子矛盾就是从父母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开始的。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是对孩子伤害最深重的,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打击是最大的。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小,嘲笑、辱骂没关系,孩子记不住,殊不知,语言暴力的伤害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家长最常对孩子说的恶语,你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真后悔生了你。”“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比猪还笨。”“就你这样,长大了肯定没出息。”“再哭你就滚出去。”“你太蠢了,隔壁孩子比你强多了。”明明是我们深爱的孩子,我们却会对幼小的他们说出如此伤人的话。有时候是不是自己过后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低龄语言暴力是指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家长对孩子说恶语,就是一种“低龄语言暴力”,就是仗着比孩子大,更有话语权,掌控着家里的经济基础,而对未成年人施加语言暴力。这是极其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忍住对孩子口出恶语的冲动,这是一种戾气,需要改正。要摆脱祖辈对我们惯于恶语相向的恶劣做法,要敢于从自己身上开始改变。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忍不住想对孩子说狠话的冲动,要从一点一滴改起,持之以恒。因为对孩子好好说话是最基本的爱与尊重,爱孩子请从“好好说话”做起吧!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表姑跷跷板糖纸
收藏糖纸的日子
收藏糖纸的日子
表姑的坎坷爱情路
极致的抠门
凡事向己求
山沟里的婚事
蜡烛跷跷板
轻重比较
糖纸换糖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