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融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旅游研究
2021-05-14李文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热情也在不断上涨。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和向往,高校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发展也有巨大潜力。立足于地方高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的视角,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在解决地方高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困难的基础上,规划校园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重庆高校、地域特色、校园旅游
引言
高校对外开放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和教学职能,也能更好地發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例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府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景区。地方高校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发适合游客的体验项目则为开展校园旅游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选择,也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发展。
1地域特色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旅游开发榫接的可行性
重庆市浓郁的地域特色环境和丰富的校园内部资源为重庆高校开展校园旅游提供了可能性。
1.1浓郁的地域特色环境
重庆市是以山水得名的巴蜀古城,重庆市大力开发和加强巴蜀文化建设,为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文物保护方面,洪崖洞、磁器口公园和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为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奠定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二是特色产业打造方面,重庆市筑牢了网红城市建设硬件基础,为地方高校开展高校文化旅游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持。
1.2丰富的校园旅游资源
重庆市地方高校自身丰富的资源特点为开展校园旅游提供了条件,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更是画龙点睛,独具特色。地方高校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观光旅游、文化科技交流游、探亲访友、修学游、体育游以及事件游几大类,这些旅游资源既能为地方高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的校园旅游提供旅游项目,也能为校园旅游提供客源保障。
1.2.1观光旅游
高等学府本身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具有独特旅游价值的观光场所。大学里的建筑景观往往与相关的学科、院系、人物、研究所、中心及科研成果等相联系,高校在具备一般旅游价值的基础上,还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和潜在的启迪作用。
1.2.2探亲访友
高校是大学生集聚的地方,与这一年轻群体往来的人员非常多。一方面当今家庭子女人数较少,家长探望子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另一方面,如今大学生也更加注重人际交往,亲朋好友间往来也是日常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学生与朋友间的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自学校和地方城市旅游的发展。
1.2.3修学游
高校是地方教育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在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同层级的社会人员选择来高校接受继续教育,修学的兴起也为高校旅游的开展带来更广的发展空间。
1.2.4事件游
在西方国家的高校,每年的学位授予日是学生和家长的重大节日,也是当地社会关注的热点。比较遗憾的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此类活动还未对外开放。此外,地方高校其他的有关活动同样具有比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如电影《致青春》的热播带火了南京高校的旅游。重庆市也可借助电影《少年的你》带动重庆旅游。
2地方高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存在的问题
2.1地方高校对开展校园文化旅游抱有消极态度
已经有许多著名高校开放校园,开展校园旅游。但仍有不少高校认为学校是教育科研中心,这种抵触消极的态度使高校自身旅游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社会对学校的深入了解。
2.2地方高校开展巴蜀文化旅游缺乏市场化运作
高校开展校园旅游会对高校的日常教学秩序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组织管理不力,过多的游客在校园里活动势必会产生喧哗。如果游览活动随意,则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效果和学生正常学习环境产生影响。目前,游客整体的层次参差不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
2.3地方高校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设施不足且开发力度不够
重庆市地方高校由于对校园开展巴蜀文化旅游的认同不够,导致相应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表面上,宣传资料不足,校内缺少可供观赏的古巴蜀特色建筑,具有一定游览价值的文化展览和工艺品研发中心未对外开放,相关专业的学位授予仪式也未被开发。
3地方高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的对策
3.1地方高校应端正对高校旅游开发的认识,加强宣传力度
地方高校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旅游能够加深人们对地方高校的了解,也使该校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能够丰富重庆市的旅游资源,拓展巴蜀文化旅游范围,可以使学校增加收入,减轻国家的财政承担。因此,地方高校应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并且做好强有力的宣传工作。
3.2依靠市场化运作,尝试以校旅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园旅游
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旅游方面的管理。根据一些已经开展校园旅游的高校经验来看,校园旅游管理工作如果由学校后勤部门来负责,不仅管理质量上差强人意,而且也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负担。重庆市地方高校如果以校旅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园旅游,将高校文化资源优势和当地旅行社的市场营销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3.3完善旅游设施,丰富地方高校文化旅游项目
在校园角落设立旅游纪念品售卖部,出售一些工艺品,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工艺品的设计,提高相关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地方高校可以有组织地开放中心和专题讲座,让游客能体验到高校巴蜀文化研究的精髓。总之,重庆市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充分挖掘校园旅游潜力,通过融合地域特色文化来增强旅游特色,通过寻求校园旅游市场化运作方式,使校园旅游开发具有更强的实质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袁锐. 河南大学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王英. 武汉地区高校校园“旅游+互联网”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傅求妹.高校旅游开发初探——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13):173-175.
[4]周晓雷,汪丽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实习模式优化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1):115-120.
[5]张晴. 高校校园旅游管理与文化传导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李文(1993.04),男,四川省达州市人,旅游管理硕士,重庆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