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醋酸艾司利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S-100β、BDNF水平的影响

2021-05-14张柏扬

吉林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左乙艾司抗癫痫

张柏扬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二部神经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主要由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但是癫痫发作可导致暂时性脑功能障碍,随着发作次数增多,对中枢系统的损害逐渐增大,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精神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发死亡,因而需尽早实施规范的抗癫痫治疗[1-3]。左乙拉西坦为一线抗癫痫药物,但是其单独用药的效果控制效果有限,因而有必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醋酸艾司利卡西平为抗癫痫新药,与左乙拉西坦联用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是文献报道现较少[4-5]。为进一步探明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8例癫痫患者,对联合治疗后患者S-100β、BDNF水平变化和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8例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左乙拉西坦组(44例)和联合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确诊为癫痫。联合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46.12±19.05)岁,病程0.6~3年,平均(2.11±0.96)年。左乙拉西坦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8~66岁,平均(47.02±19.02)岁,病程0.8~3年,平均(2.13±0.89)年。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近12周内未经抗癫痫药物治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成年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卒中后并发癫痫者;精神异常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颅内病变者;沟通障碍或认知障碍者;用药依从性不佳者等。

1.2方法:左乙拉西坦组采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左乙拉西坦片(佐依坦,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5 g×30片,国药准字H20143179),初始剂量5 mg/(kg·次),2次/d,随后逐渐增加10~25 mg/(kg·次),并维持剂量,持续治疗16周为1个疗程。

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治疗:(APTIOM,BIAL-Portela & C,S.A公司,BIA-2-093,CAS.NO:236395-14-5)初始剂量4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7 d,随后改为800 mg/次,1次/d,持续治疗12周后,进入为期2周的消退期。以16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密切监测癫痫发作情况,并定时复查脑电图,评估临床疗效:控制:治疗后癫痫状态停止,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75%,或未再出现发作情况;显效:治疗后癫痫状态停止,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但<75%;有效:治疗后癫痫状态停止,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5%~50%;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或癫痫发作次数增加者等。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3.2S-100β、BDNF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 100p蛋白(5100p)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100β、BDNF水平差异。

1.3.3不良反应监测:治疗后,密切监测两组是否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痛、嗜睡等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发生率。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44/46)显著高于左乙拉西坦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前后S-100β、BDNF水平比较:联合组治疗后S-100β和BDNF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癫痫发作频率比较

2.3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左乙拉西坦组出现皮疹1例,腹痛腹泻1例,一过性肝功能损害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联合组出现皮疹1例,腹痛腹泻2例,恶心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5/46);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抗癫痫药物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敏感性差等问题,临床疗效不佳,有待改进治疗方案。左乙拉西坦片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常用药物,其抗癫痫作用区别于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尚未完全探明,但是其抗癫痫相对不足,因而多作为加用治疗,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多需要与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联用,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易出现耐药问题[6-7]。

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是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属于卡马西平衍生物,但是其抗癫痫效果则优于卡马西平,其可抑制癫痫患者失活状态的钠通道转化为静息状态,从而直接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减少和控制癫痫发作[8-9]。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的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其文献报道较少,目前已知其抗癫痫作用显著,较单纯左乙拉西坦治疗,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更好,可提升总有效率10%~40%[10-12]。本次研究也发现,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44/46)显著高于左乙拉西坦组(79.55%,35/44),可知联用醋酸艾司利卡西平可大幅度提升抗癫痫效果。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联合组治疗后S-100β(0.45±0.13μg/L)和BDNF(143.06±15.27pg/L)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左乙拉西坦组(0.76±0.21 μg/L、685.52±53.69pg/L),而S-100β和BDNF均为脑神经元损伤相关的血清因子,两者水平的下降,提示患者脑损伤得到了有效改善,可知醋酸艾司利卡西平不仅具有抗癫痫效果,而且可改善患者脑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醋酸艾司利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更好的降低S-100β、BDNF水平,改善患者神经损伤,提升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左乙艾司抗癫痫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