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

2021-05-14曾俊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9期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喹诺酮

曾俊萍,刘 佳,曾 辛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西南昌 330006

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该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中较常见的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此外,还可引起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等[1],亦可引起男性前列腺炎及附睾炎等[2-3]。研究表明,胚胎停止发育[4]、自然流产[5]和不孕不育症[6]等亦与之感染有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改变,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不断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人群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7-9],抗菌药物的不规则使用导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率不断上升。因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培养鉴定对监测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和耐药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Uu和Mh感染状况和耐药情况,现就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Uu和Mh感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反复自然流产以及不孕不育等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尿道分泌物等标本共103 254例,其中男32 778例、女70 476例,年龄15~75岁、平均(28.9±3.7)岁。排除其他非特异性感染者及检测前2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

1.2主要试剂 支原体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购于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内含有四环素(TET)、左氧氟沙星(LEV)、红霉素(ERY)、交沙霉素(JOS)、强力霉素(DOX)、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L)、美满霉素(MIN)、罗红霉素(ROX)、阿奇霉素(AZI)、克拉霉素(CLA)、司巴沙星(SPA)共12种药物。

1.3方法 男性患者用无菌棉拭子于距离前尿道1~2 cm处取尿道分泌物,也可取前列腺液或精液;女性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标本采集时应先擦去宫颈口多余黏液,再用另一支无菌棉拭子在宫颈管内1~2 cm处旋转后取出。用无菌棉拭子取材时,均要在尿道或宫颈内旋转并至少停留20 s。如果必须取尿液进行支原体培养,可留取清晨中段尿10~20 mL,高速离心后,取沉淀物接种。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接种。

1.4判定标准 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红色,且清晰透明,无明显混浊为阳性,培养基颜色不发生变化为阴性。阴性对照孔变为红色以及任意孔出现混浊视为污染,需重新检测。药敏试验判读标准:高、低浓度孔均不变色为敏感(S);高浓度孔不变色,低浓度孔变为红色为中介(I);高、低浓度孔均变为红色为耐药(R)。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 103 254例泌尿生殖道标本共检出支原体阳性标本50 970例,感染率为49.36%。不同类型支原体的感染率也有所不同,其中单独Uu感染41 478例(40.17%),感染率最高;其次为Uu+Mh混合感染8 522例(8.25%);单独Mh感染970例(0.94%),感染率最低。50 970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Uu的占比为81.38%(41 478/50 970),明显高于Uu+Mh[16.72%(8 522/50 970)]和Mh[1.90%(970/50 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 632.585、66 238.491,P<0.05)。2016—2019年Uu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Mh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Uu+Mh混合感染率相对稳定。见表1。

表1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n(%)]

2.2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不同性别人群支原体感染情况不同,女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男性。经比较发现,女性单独Uu的感染率为45.46%(32 036/70 476),明显高于男性(28.81%,9 442/32 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580.823,P<0.05);在单独Mh感染中,女性感染率为1.08%(759/70 476),也明显高于男性(0.64%,211/32 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4,P<0.05);同样,在Uu和Mh混合感染中,女性感染率为9.20%(6 482/70 476),明显高于男性(6.22%,2 040/32 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502,P<0.05)。见表2。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支原体感染情况也有所不同,其中≤20岁年龄段人群感染率为51.32%(601/1 171),>20~4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49.53%(44 782/90 416),而>4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47.89%(5 587/11 667),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7,P<0.05)。

2.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总体药敏情况 结果显示,12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 668.391,P<0.05),其中,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JOS、DOX、MIN及TET,均在93.00%以上;耐药性较高的药物为CIP(76.62%)和ERY(33.41%)。

对3种不同类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 061.572,P<0.05)。Uu、Mh和Uu+Mh对JOS和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均较高;Uu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整体较低,其中CIP仅4.93%;而Uu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整体较低,但对ERY和ROX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2.18%和24.42%。Mh和Uu+Mh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JOS除外)药物敏感性均低,耐药性整体较高,其中CIP、ERY和ROX耐药率均达90.00%以上。见表3。

表2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性别和年龄分布[n(%)]

表3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总体药敏情况(%)

2.4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率变化情况 12种药物中,Uu对CIP和ERY的耐药率逐年上升;Uu对AZI和CLA的耐药率逐年小幅下降。Mh对AZI和CLA的耐药率逐年小幅下降,但耐药率仍较高。同样,Uu+Mh对AZI和CLA的耐药率也逐年小幅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此外,支原体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见表4。

表4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率变化(%)

续表4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率变化(%)

3 讨 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因人群、地区不同,采样部位、检测方法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10]。本研究对2016—2019年共103 254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支原体感染率为49.36%,低于宁波地区[11]的感染率,比长沙地区[8]的感染率高。究其原因可能与研究人群性别、年龄差异,地域不同,生活方式差异,标本采集部位不同以及检测方法不同等有关。其中Uu感染率为40.17%,Uu+Mh混合感染率为8.25%,Mh感染率为0.94%,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和Uu+Mh,且连续4年Uu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Uu是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与此同时,本研究还进一步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中,女性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与男女泌尿生殖道结构和性激素水平差异有关[12]。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岁人群感染率为51.32%,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卫生保健意识及健康性生活意识较差有关,需要加强该人群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本研究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发现,Uu、Mh和Uu+Mh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DOX、MIN和TET)以及新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JOS)敏感性较高,耐药率较低,且耐药率连续4年无明显变化,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报道数据基本一致[13-14]。Uu、Mh和Uu+Mh对喹诺酮类药物(CIP、OFL、SPA)的敏感性均较低,耐药率较高,且Uu对CIP的耐药率逐年上升,与长沙地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8]。这说明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中存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因此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不宜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对于除JOS外的大环内酯类药物,Uu对AZI、CLA和ROX的敏感性也较高,对ERY耐药率较高,而Mh和Uu+Mh对该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与周琼艳等[11]报道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还发现,Uu、Mh和Uu+Mh对AZI、CLA的耐药率连续4年逐年小幅下降,表明本地区使用这两种药物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有所控制,但仍需密切监控,进一步降低其耐药率。以上药敏结果提示,DOX、MIN、TET和JOS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分析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南昌地区Uu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对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实时监控。Uu、Mh和Uu+Mh对喹诺酮类药物和部分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形势依然严峻,临床应加强对以上药物的合理使用。

猜你喜欢

泌尿生殖道喹诺酮
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思考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