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对策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

2021-05-14宗志娟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阜阳贡献率安徽省

宗志娟

(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发展态势日渐趋稳,发展道路朝着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前进。公共管理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优化公共管理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为公共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就对公共管理创新提出更多要求。以安徽省近些年的经济发展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分析安徽省总体、各产业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总结安徽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提出促进安徽省经济全方位高质发展的公共管理政策措施,同时,也能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趋势转变

图1 2001—2019年安徽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2001—2019年安徽省GDP绝对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1年的3 290.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 263.4亿元、2019年的37 114亿元,增速保持在7.5%至14.5%之间。但总体经济发展形态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1],2004—2013年GDP增速保持在10.4%—14.5%之间,增长比较快,2014年后增速慢慢趋缓,2014年GDP增速9.2%、2015年8.7%、2016年8.7%、2017年8.5%、2018年8.02%、2019年7.5%。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增长趋势日趋稳定,符合经济“新常态”的表现。

2.各产业发展情况

表1 2006—2019年安徽省各产业增加值及贡献率单位:亿元

安徽是农业大省,但其农业产值贡献比例最低,2017年后,第一产业贡献率均低于5%。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工业产值贡献最大,2014年之前第二产业贡献率达到1/2至2/3;2015年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如2016年、2018年、2019年均达到75%以上。经济结构由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倾斜,表明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结构处于转型升级阶段[2]。

表2 2015—2019年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3.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省会城市合肥一直位居第一[3],接下来是芜湖、滁州、阜阳、安庆、马鞍山等。合肥市GDP在全省一直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位居第二的芜湖GDP在2015年至2019年间与合肥相差分别为3 203亿元、3 540亿元、4 039.8亿元、4 544.4亿元、5 870.8亿元。其他地区,如淮北、池州、黄山等GDP总额均不超过1 000亿元。同时,合肥人均GDP也是最高,宿州、六安、阜阳、亳州等因为GDP总额较少和人口基数大等原因,人均GDP较低。各地区GDP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与省会城市相比,差异较大。

4.投资、消费、进出口发展情况

表3 2006—2019年安徽省投资、消费、进出口总额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4],“十一五”时期后,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增速降低、消费增速疲软。“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为37.54%、20.44%、10.93%;消费平均增速分别为19%、14.6%、11.6%;进出口平均增速分别为25%、15.66%、9.9%,其中,出口增速下降很多,“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为6.35%,面对投资放缓、需求不足、贸易壁垒和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稳定扩大内需和出口是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

二、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

因为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环境等因素导致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省会城市合肥和新兴城市芜湖、马鞍山、铜陵人均GDP较高,位居前几。而传统型城市,如阜阳、亳州、六安、宿州人均GDP较低,位居最后。其中马鞍山市、淮南市、安庆市,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保持良好的局面。铜陵市因为重视教育投入、技术革新和创新动力,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人均GDP在安徽省排名处于中高位。

2.产业结构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期

安徽省第一产业贡献率最小,不超过10%,近几年贡献率在5%以下,2017年、2018年甚至达到1.29%、1.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经济支柱主要是第二产业,产业贡献率一般能达到40%—70%,2015年后波动比较大,2015—2019年分别为:11.96%、15.35%、53.52%、14.29%、21.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安徽省产出的又一主要来源,其产出贡献率由“十一五”时期的百分之二三十,变动到“十三五”时期的百分之七八十。这些数值均表明新常态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结构调整不稳等问题。

3.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因为存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陷阱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因为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5]。安徽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37.54%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20.44%再降到“十三五”时期的10.93%,消费平均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19%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14.6%再降到“十三五”时期的11.6%,同时,进出口平均增速也由“十一五”时期的25%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15.66%再降到“十三五”时期的9.9%。在安徽省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大前提下,有效需求增速均下降,同时消费需求的不足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又制约投资水平,面对贸易壁垒和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安徽省的出口。如何稳定和刺激消费、投资、出口是安徽省面临的难题。

三、公共管理视角分析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发展对策

1.合理配置资源:平衡地区发展

政府应合理制定政策,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完善扶持体系[6]。如合肥市近几年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保压力也是不容小觑的。铜陵市的发展波动比较大,与其“科教兴国”战略密切相关。资源型城市,如马鞍山、淮南、淮北要注意资源过度利用问题。皖北地区,如阜阳、亳州等人口基数大,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要注意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等。各地区应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发展经验,以可持续和顺应新常态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完善社保体系,尊重人才和创新,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地区经济。“多级发展”,合肥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成为安徽省发展的中心;加快皖南城市经济增长及建设,发挥大别山旅游优势,精准扶贫覆盖到全部贫困地区;积极推动以淮北、阜阳、蚌埠为皖北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构建皖北经济体系;中部地区具备“长江经济带”“淮河水系”优势,利用“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政策,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打造安徽经济核心区多级发展的新格局。

2.政府扶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从当前安徽省各产业贡献率来看,经济重心已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要高于第二产业贡献率。产业结构的优化符合新常态。为优化产业层次和顺利转型,政府需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本、鼓励企业创新和明确产权保护。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布局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扩大安徽旅游品牌的宣传,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丰富第三产业服务体系,顺应新常态趋势。

3.宏观调控政策:刺激需求

财政政策: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贯彻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增加财政补贴和社保投入,多角度、多手段带动居民和企业的消费与投资,拉动内需,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同时,促进对外贸易,针对出口产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出口结构。

货币政策:依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实行货币政策,在对经济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前提下,推行相应的政策工具,适当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在国际市场上会影响汇率,进而影响进出口,同时,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猜你喜欢

阜阳贡献率安徽省
成长相册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阜阳跃动
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