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学院草业科学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1-05-14肖燕子格根图王常顺谢红岭张培青乌仁其其格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草业呼伦贝尔学分

肖燕子 格根图 王常顺 谢红岭 姜 超 张培青 乌仁其其格

(1.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0;2.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草业科学专业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起来[1],目前国内有15所高校拥有草业科学专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科学的发展,草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草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有着巨大的成长潜力[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将“草”与“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统筹起来,草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3]。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呼伦贝尔学院成立了草业科学专业,以突出我国北方旱寒地区草业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一定专长的应用型人才。

一、呼伦贝尔地区发展草业资源基础

我国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3.93亿公顷,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41.41%,草地可利用面积3.3亿公顷,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排名世界第二。内蒙古天然牧草地面积7880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拥有天然草原993.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9.7%,其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较多,牧草生长繁茂,草地生产力和质量在北方牧区生产力最高,是一个保护相对较好的天然草原区,也是欧亚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草原优质牧草占60%以上,属于优质放牧场和割草场[4]。

二、草业科学的学科形成

新农科建设指的是以最新的科学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的涉农专业高校进行改造提升,从而使传统农业学科变的“新”起来,使其能够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核,能够培育出更强的农业人才。草业学科专业的发展,以此为根本,着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草业人才。

草业科学是涉及生态景观、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产品加工与经营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型应用学科。草业科学以草原学、饲草饲料栽培学、草坪学3个学科方向,掌握草地调查与规划、草地生态建设、草原保护、草地资源监测及修复、草原畜牧业生产、草地改良、牧草育种与栽培、种子生产、城乡绿化与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紧紧围绕呼伦贝尔草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为核心,主要以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服务于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绿化治理等,为促进现代草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草业科学专业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共有10人,呼伦贝尔学院博士比例90%,教授及副教授比例30%。科学研究方面,近5年承担各类各级科研项目14项,主要有:《草地利用方式和气候变化对草甸草原健康影响评价》《天然草地利用与退化草地恢复技术示范》《呼伦贝尔草业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平台建设》《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调查》《全球变化对羊草叶脉性状及其与功能性状关系的影响》《呼伦贝尔市沙化草地改良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本专业实验室有植物分子遗传育种实验室、植物栽培生理实验室、草原调查与规划实验室、饲料分析及加工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遥感与大数据实验室共有实验室6个,有400亩产学研基地,包括优良牧草培育、乡土种资源圃、退耕还草示范平台等特色功能区。另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院校、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天然草地综合实习基地8处。

三、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与草产业经济发展等社会需求和呼伦贝尔学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天然草原、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主要服务于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保护、人工饲草料地建植与管理、饲草、饲料生产与加工、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等,为促进现代草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严格对标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支撑本专业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充分体现了草业科学专业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为呼伦贝尔草业发展及生态保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

(二)毕业要求的制定

1.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19学分,选修课51学分,实践环节51学分。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成绩合格,毕业答辩合格,实践环节合格。无学校有关学籍管理中规定的不准予毕业的相关记录。

2.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以及专业素质。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3.扎实掌握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草原生态修复与经营管理、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草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场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5.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6.了解一定的人文、社会、政治、经济、信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7.具有获取草业科学相关信息、分析试验数据和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构建

(一)核心课程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草产品加工学、牧草种子学、草坪学、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牧场管理学和草原保护学等。

(二)不同课程模块构成

课程体系构架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大模块(图1)。通识教育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共44学分,占课程体系26%。专业教育分为基础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共116学分,其中专业集中实践和独立实验实践课分别为31和12学分,占课程体系68%。综合教育分为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课,共10学分,占课程体系0.06%。

图1 不同课程模块构成

(三)不同性质课程构成

课程体系中按照不同性质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部分,必修课119学分,占总学分70%;限选课28学分,占总学分16.47%;任选课23学分,占总学分13.53%。(表1)

表1 不同性质课程构成

(四)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实践教学占很重要的地位[5]。草业科学专业的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实验和实习来作为辅助,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实验和实习的合理设置对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增加社会经验,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去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实际中了解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除了教学实践以外,学生还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科研和开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快速融入社会。

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专业特点的要求,从整体构建与理论教学方面分为4个能力层面,基本能力、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表2)。每个能力层面都对应着相关课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呼伦贝尔市林草局、根河卡鲁奔湿地公园管理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中心和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拉尔农牧职工中专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建立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坚持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草业科学专业实践课与能力层面关系表

(五)草业人才培养优势

1.结合地区资源优势,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紧紧围绕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在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地资源与管理、饲草生产加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呼伦贝尔草原可持续利用提升空间。

2.有扎实的天然草地保护、修复研究基础和专业人才储备优势。

3.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升。

(六)发展方向

草产业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与畜产品安全的基础产业,也是提高我国城乡生活水平的朝阳产业,主要包括2个主体部分:“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和“饲草生产与利用”。

“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是对草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规划,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与利用方式,实现草畜平衡,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其特色在于把草地资源与相关环境作为循环统一的生态系统,从而来认识草地的不同类型形成、分布与发展的规律。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以促进草地资源持续利用为目的,研究出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论基础、新型技术应用与宏观决策。

“饲草生产与利用”指的则是农业的生产结构由“二元结构”发展为“三元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如今,由于需求的增大,人工草地的种植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尤其对于退耕还草、生态治理工程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呼伦贝尔地区而言,加速发展草食畜与牧草产业已是大势所趋。

为满足北方旱寒区高产、高效、优质饲草的生产,并均衡供应与加工调制等的需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并学会运用的基础知识包括:北方寒旱地区饲草生长发育规律、饲草生理学特性与饲草生态学特性、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等。还需熟悉农业与草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基本理论、组织及指导农区草业生产,以及农业政策法规等。

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制订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6][7]。呼伦贝尔学院草业科学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结合当地特色及如今社会对草学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力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最终目标,将课程安排和实践教学设置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形成适合于北方天然草原草业科学人才的培养方案。为今后的草业科学专业不断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草业呼伦贝尔学分
青海草业
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策略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学分
闫锡聪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