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十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研究文献综述
2021-05-14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0 引言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由Steve de Shazer及Insoo Berg夫妇在短期家族治疗中心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模式。SFBT深受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能力,鼓励个体自我建构解决之道,从而创造改变的可能性。焦点的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在医院、学校、教练技术、危机干预、EAP、社会服务等领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1 国内近十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研究现状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分别以检索项:关键词=焦点解决或者篇名=焦点解决;时间:2010-2019;范围:全部期刊;匹配方式:模糊,进行了检索,剔除无关样本,文章样本共计445篇。
1.1 理论研究
对任何一个研究而言,其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其后续工作的有力保障。关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缘起、理念、技术与流程相关理论的文章必不可少(何鹏等人)。
在2012年就对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形成的背景、理念与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做了简要评价(何鹏,梁艳艳,2012)。宫火良从缘起、基本理念与基本流程三个方面对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进行了介绍:(1)焦点解决作为实践咨询派别,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社会建构论的影响;(2)SFBT视当事人为自己问题的专家,以帮助其找到解决之道;(3)SFBT分为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休息阶段和正向反馈、任务阶段(宫火良,张慧英,2016)。许维素在2014和2015两年间在《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中发表高达20篇论文,从咨询哲学、开场、例外、赞美、一般化、代表性问句、评量问句、晤谈六阶段、晤谈反馈等20个专题出发,详细探讨各项技术的功能、重要性、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在《范式转移的代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咨询哲学》详细阐述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兴起、社会建构论的诸多观点可以说明SFBT的哲学精义及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晤谈重点(许维素,2013,2014)。焦点解决教练是焦点解决模式在教练领域的应用,其核心技术来源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牟依晗等人从焦点解决教练的主要原则、基本技术、实践模型及效果评估四个方面阐述了焦点解决教练这一模式的实践与发展,以期满足高效管理的需求(牟依晗,赵然,2018)。
1.2 咨询方式
1.2.1 个案研究
黄彩,吴素梅通过个案分析发现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可以有效帮助个案成为自我问题解决的专家,解决自身焦点问题,在咨询中实现自我成长(黄彩,吴素梅,2010)。针对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案例,徐花通过对比系统脱敏疗法及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咨询效果,发现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可以帮助个案寻找正向资源,找到改变的力量,缓解了人际交往的焦虑情绪,并尝试开始人际交往(徐花,2010)。
1.2.2 团体辅导
席明静随机抽取12名抑郁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经过3个月及半年后追踪结果分析表明实验组抑郁得分有显著降低(席明静,2011)。张文墨通过一套编制的焦点解决取向团体心理辅导,经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理念、团队支持与学习等疗效因子可引发成员提升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即时辅导及持续性辅导效果(张文墨,2011)。孙小菲通过两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对比发现:焦点解决团体赋能感和团体凝聚力这两个因子起了重要作用,采用焦点解决取向的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具有立即性和持续性效果,是一种有效干预模式(孙小菲,2011)。2012年先后有三篇硕士论文分别就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高中生应对方式干预及青少年人际关系改善进行了研究。张薇在其博士论文中的得出通过SFBT团体干预和效用评价,SFBT团体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并且具有较长期(6个月)持续效用,可以从中多途径获益(张薇,2014)。崔彩清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得出焦点解决短期团体辅导有助于提升高二学生的友谊质量,对学生的成绩具有积极影响(崔彩清,2016)。王越对比分析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经焦点解决短期团体辅导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赋能效果存在显著明显差异,验证了焦点解决短期团体辅导具有正向干预效果(王越,2019)。
2 应用情境
2.1 学校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学校情境中的应用探索非常丰富,分别在中小学、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尤其是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分别如下所示:
见表1。
表1
刘宁宁,骆宏提出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及学生自身发展方面需要焦点短期治疗,以帮助高校管理更加有效,学生实现个人成才(刘宁宁、骆宏,2010)。
2.2 医疗
自2007年骆宏将焦点解决模式引入我国医疗领域后,焦点解决模式分别应用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大量的实证材料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牟依晗、赵然发现焦点解决模式对于不同治疗阶段、不同心态的患者都有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和行为、对保障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提高医护团队效率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牟依晗、赵然,2018)。对于患者影响的研究分别涉及到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及药物治疗等;对于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和行为,焦点解决模式通过鼓励、引导、赞美,关注解决问题,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主动构建解决方案,积极配合治疗,缓解医患紧张等问题;针对医疗工作者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紧张,心理健康水平不乐观等情况,焦点解决模式的引入可以改善医护人员的情绪和行为。
2.3 家庭关系
在家长会谈中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精神及技术,建立合作关系,设定目标后共同开启建构解决之道,促发家长从最可行的一小步做起,后续会谈深入差异与改变(林烝增、许维素,2015)。陈超英在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提出运用“焦点解决”理念,将“焦点解决”、学生心理变化和学生学业成绩整合,将学生、老师及家长合作与协商,为共同目标进行建构学生各自独有的经营之道,最终取得实效,实现三赢(陈超英,2017)。
2.3.1 领导干部管理
郑晓斌将焦点解决模式引入领导干部谈话中,提出通过领导干部焦点解决对话技能训练尤其是代表性问句的建议,旨在帮助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实现对人与未来的关注,探询优势,达到积极动员和发展的目标(郑晓斌,2019)。
2.3.2 监狱警务工作
周佳认为当前个别教育在教育改造罪犯中作用不够突出,以期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念出发,让罪犯对个别教育进行再认识,从而使罪犯个别教育改造工作得到改革与创新(周佳,2015)。王红梅提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在调解工作中可以通过正向引导、发掘当事人自身的资源,从而转变态度以解决矛盾纠纷(王红梅,2014)。王建美认为SFBT的技术与特点与监狱的实际心理矫治工作存多处契合,SFBT模式可以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提供条件。监狱专职心理矫治人员通过灵活应用焦点短程心理治疗相关技术,接纳罪犯自杀危机,挖掘活下去的希望,帮助罪犯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消解罪犯自伤、自杀行为,从而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王建美,2015)。
2.3.3 社区工作
张辉、孙红通过介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相关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社会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张辉,孙红,2010)。王强探讨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矫正工作中,通过寻找问题正向的意义,建构目标,挖掘对方资源,强化优势,最终推动矫正对象进行积极改变(王强,2012)。李金娟通过以老年案主为例,采取焦点解决治疗相关技术,探索了一条本土化老年社会工作路径,以促进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李金娟,2014)。社会工作者采用SFBT悲伤治疗方法,在哀伤辅导中关注陪伴案主,了解悲伤的根源,激发案主找到内心自愈力量来源,从而找到解决丧失问题的方式(宋洪秋,2018)。
2.3.4 体育
赵国明等人通过对干预对象进行心理疲劳、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测评,探讨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结合书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教练员的心理疲劳程度、综合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赵国明,2013)。
2.3.5 部队
丁朝晖等人结合基层部队官兵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基层心理服务者人力不足、流动性大的现实,通过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引导该名新兵通过自身优势改变认知后逐步融入部队生活(丁朝晖,2011)。朱玉歆针对部队的特殊情况和需求,认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这种快速见效的心理咨询模式非常适合部队实际,并对部队官兵心理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朱玉歆,2016)。
2.3.6 企业
段笑那提出企业发展及员工自身发展都需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这将有助于企业培养有凝聚力、高效率的团队,也有助于员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段笑那,2015)。
2.3.7 效果评估
宫火良对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1)SFBT在国内在不同情境、对不同的问题类别具有良好的立即效果及追踪效果,但有待拓展其在心理问题种类和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宫火良,2015)。李晓莉、骆宏对焦点解决心态问卷(SFMS)进行中文版修订后检验其信效度,通过分析得出中文版SFM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率存在正相关(李晓莉、骆宏,2015)。黄玉琛、骆宏通过对比熟练组和初学组两组实验数据,发现微观分析方法能有效分辨两者的不同会谈特征,尤其在复杂反映、开放式提问和积极表达方面,可有效评估出两者的会谈技能水平(黄玉琛、骆宏,2015)。牟依晗等提出每次焦点解决教练结束后可以通过焦点解决倾向量表对整体效果评估,量表的分数与幸福感、心理弹性、观点采择有着正相关关系(牟依晗,2018)。
3 总结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不同情景、不同问题类别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近几年不少中国学者与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在本土化创新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类型、不同的咨询方式、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各类外化行为及各类情境等,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应用效果,这是亟待需要不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