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

2021-05-1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验室师生人员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日益凸显。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等知识技术人才的机构,其安全生产工作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模式也由过去的封闭型转为开放型。与此同时,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高校实验室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和产生的新成果等,结合专业涉及面广、实验项目种类多、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增大了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程度和安全管理的难度。在近年的事故报道中,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这些事故很多都导致了人员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造成了严重的事故后果。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高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我国高校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的安全生产工作势在必行,尤为重要。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并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为了能够减少现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安全生产知识匮乏

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机制的因素。其中,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方面。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H.wHeinrich)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如图1所示)。且认为各类事故发生的因素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难以预防的,这就是国际有名的海因里奇法则。

图1:海因里奇法则

由此可见,事故之前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看似偶然的事故,实则是人员安全意识和知识的缺乏,对潜在事故毫无觉察或者麻木不仁,往往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因失误主要源自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的不到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懂、不会、不注意”。因此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首要任务。

1.2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校的专业种类繁多,面临的安全隐患差别较大,但是在实验室安全培训时往往太过笼统,未针对性重点培训。高等院校开设多种多样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特点,数学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使用大量计算机和工作站等电子设备,安全用电培训应为重点;其他工科如动能和物理等专业要使用大型科研测试设备,应注重大功率设备使用操作规范;生化环材专业因使用大量化学药品,化学实验反应存在的安全危险较大,应在培训中注重化学实验和药品安全;而传统的安全培训中更多的是对所有新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培训,未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面临的风险进行重点培训,容易忽略真正存在的风险。

现代高校师生面临的压力剧增,日常学习工作任务较重,参加安全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本研究针对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其中150名师生进行了问卷分析(如图2所示),调查结果表明有12%的人认为安全培训对实验室工作帮助一般或者没有帮助,有49%的师生认为每学期仅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即可。面对日益复杂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和管理难度日益增加,提高师生的安全生产培训积极性和探索更适宜当前形势下的高校安全培训形式,有效开展安全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图2

1.3 实验室人员突增,面积有限,空间限制大

根据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各大高校大力从海内外引进人才,以提高学科竞争力,同时研究生的大规模招生,实验室人员突增,但是空间有限,因此“人员多,空间小”的问题在各大高校日益突出,反向又制约着学科的发展。由于实验室面积有限,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和楼道拥挤,一旦发生事故,非常不利于人员逃生;且部分实验无法保证安全距离,对人身安全存在隐患和威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人为因素为安全生产中的主要影响,但是提高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保障,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有重要帮助。保证实验室空间的问题迫在眉睫,思考出一种可持续的实验室空间资源发展进程对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先进方法探索

目前,研究者们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很多先进方法,如郑娟等将 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体系用于实验室的安全文化建设,从人员教育培训、增强执行力度和安全标识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苏红等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实验室先进的EHS管理经验,探讨了国内高校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流程。刘永红等将EHS(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管理体系应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阐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出具体的建议。QHSE管理体系与上述两种管理体系相比,是一种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等4个方面按照系统管理的原则加以整合的动态管理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新进展,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冯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于化工安全管理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原则可以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本论文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识淡薄、实验室情况复杂和空间限制等,针对性的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就是抓住实验室人员的核心地位,所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都是为人员的生命健康服务,同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占据根本地位,如何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解决目前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

2.1 “因患、因时”施教

安全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所谓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以及日常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目前高校已经认识到安全培训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培训时存在的太过笼统、培训形式单一枯燥、师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患、因时”的安全培训方式更为有效,针对不同专业实验的面临的隐患和危险,有方向有指导性的分类开展安全培训,对于提升师生的主动性和培训效果更为有效;其次,新形势下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压力较大,传统的线下集中授课方式对于师生较为枯燥,积极性较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和会议广泛使用,这对安全培训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借用当前高新科技如手机APP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使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培训和考核,线下结合不同的安全隐患开展实践演练,提升安全技能。“因患、因时”的安全培训方式充分适应了新形势下的高校复杂的安全形势和师生压力大的问题,将成为以后安全教育的主要方法。

2.2 实验室空间持续发展

目前各大高校的实验人员都急剧增加,空间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验操作,探索出一种可持续的实验室空间发展方式对未来实验室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传统的实验室运行模式是实验室资源固定化,一般根据初始分配的名单各实验室由负责人全权管理和长期使用,但是如该负责人一段时期内没有科研项目和学生,实验室空置,资源浪费无法使用。因此如果将实验室与学生、科研项目等相关联,不与责任人直接挂钩,可以将实验室资源真正充分利用起来。将实验室划分为三大块,一块为各团队的固定实验室,主要用于日常研究用,第二部分为项目专用实验室,在某个团队有科研项目任务时可以租用,项目结题后退出实验室,下一个团队继续租用,将实验空间真正利用起来;最后一部分则为学生教学实验室,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研究方向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实验空间。通过分类使用,将所有的实验室真正盘活起来,确保实验室资源持续发展,充足的实验室空间对安全管理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3 总结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尤其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复杂的环境,如何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做好条件保障是提高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本论文针对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安全培训效率低及实验室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模式,“因患、因时”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更有效的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室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将实验室资源真正盘活起来,达到充分利用,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安全隐患或事故。总之,探索出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模式对未来高校的运行和管理有重要作用,应及时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做出调整,与时俱进,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实验室师生人员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麻辣师生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