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双创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05-14
(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 北京 100876)
0 引言
对于高校而言,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开展呢?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最为核心的原因应该是更有效、更科学地解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知反响强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处在感性、理想化阶段,对自我认识、职业目标、职业准备、职业路径的理性思考不足,职业规划思路和实际相脱离,甚至出现矛盾,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是大学生教育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基于职业规划的教学目标定位
1.1 职业规划目标
整个的大学教育中很大的比重都是应该服务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好就说明大学的教育是成功的,对社会的贡献的巨大的。那么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更是应该把更多的价值体现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服务上。如果希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让每一位大学生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为此本课程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科学的认识自己和把握趋势,充分利用社会、行业、学校、专业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找到最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最大限度的服务于社会。
1.2 思维升级目标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对于职业的认知相对是比较表面化的,大多数同学的高考志愿也都是根据高考分数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确定的,对大学、对专业、对职业基本都没有太实质性的认知。思维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为此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同学们在自我认知、趋势把握、创新思维、创业思维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升级。
1.3 能力提升目标
有了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有了先进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为大学生的成长奠定了思想和策略上的准备,但是大学生能否真正的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达到预期的成长效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自身能力的提升。没有能力提升作为规划和思维方法的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都是美好的梦想。为此课程教学的最核心目标还是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有效提升。这是最核心的目标,也是最难实现的一个教学目标。
2 基于职业规划的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版块,分别是思维方法版块、创新方法版块、创业方法版块和核心能力版块。四个版块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服务和支撑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这一教育教学总体目标。限于课时要求,四个版块都尽可能选择了对于学生最为需要、最有帮助的内容。
图1:课程内容规划示意图
2.1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版块包括四中思维方法,分别是自我经营思维、强势思维、绝活思维和变现思维。自我经营思维重点是让学生建立自我经营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勤奋是我们的立命之本,但是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发挥更大价值,是需要进行自我的规划和设计的。
所谓“强势思维”,就是在做某一具体的工作的时候,通过某种方式在我们内心中建立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势能,从而更为有效促进工作完成的思维方法。通过强势思维的学习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利用客观条件建立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以便更有效的执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绝活思维”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极致精神和匠心精神,在这部分内容中,既会分享绝活思维的价值逻辑,又会分享如何练就绝活的具体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愿意做到极致,在客观实践中又有方法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变现思维”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结果思维,没有结果就是徒劳的。第二是让学生理解创新其实更多的还是过程,创业变现才是更大的结果。变现思维部分也同样是包括思维方法的价值分析和具体实践操作的策略方法。
2.2 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创新价值的认知、创新思维的底层逻辑、创新实用方法和创新演变进化的一般规律。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的阐述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普遍客观规律。这部分内容对于创业实践和能力训练都是重要的方法策略支撑。
2.3 创业方法
创业方法版块主要包括创业的价值认知、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和商业计划书撰写四部分内容。是由思维模式、创新方法应用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自我成长,把努力变成成果的具体实操策略。
2.4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想)、实践执行能力(做)、报告撰写能力(写)和演讲说服能力(说)。这四部分能力是整个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必备的核心能力,也是一劳永逸一生都要用到的能力。在各个能力版块中都体现着思维方法、创新方法和创业方法前面三大版块内容的实践实施过程。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假设前面三大版块内容是武,四大核心能力就是功。
3 基于项目的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课程通过对选题项目的实践,达到对上述四个版块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通过所学方法解决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而真正的达到思维方式、实操方法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从2018年开始,在《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课程教学中,按照“确定选题—项目实施—互动反馈—课程考核”四个步骤开展课程项目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1 确定选题
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组成项目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服务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为前提,兼顾专业优势、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和可行性等方面的原则来确定课程实践选题。选题时,要求学生结合上述课程中学习的思维方法、创新方法、创业方法及核心能力,便于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加深理解、灵活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3.2 项目实施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管是项目方案的制定还是具体的执行,都是运用课程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集中体现,也是核心能力训练的集中体现。例如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小组一定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一定会运用到课程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实践执行方法,通过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便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这些未来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方法和能力。
3.3 互动反馈
学生按照课程实施方案开展活动,依据课时安排定期项目集中交流,加强组间互动。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课程所学的先进理念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课程学习内容的有效践行。
3.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形式为路演考核和报告考核,通过这两种形式的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在“想、做、写、说”四大核心能力方面的学习效果和表现水平。
在路演考核时,教师不仅通过路演的效果给路演小组打分,同时也会根据提问互动同学和本组回答问题同学的表现情况进行个人打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所有同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课程的成绩考核除了路演过程考核之外,还要报告考核。报告考核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每个小组要提交一份项目报告和项目成果材料(包括成果事物和演示视频)。
4 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改革后的课程以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2017级3个班级89名学生进行了试点教学实践。89名同学分成了29个小组,完成了29个创新创业项目。课程结束后,其中23个项目(占项目总数79.3%)经过完善修改,成功申请了校级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原班级参与学生71人(占总学生数79.8%)。进行持续研究的23个项目中,又有13个项目(占项目总数56.5%)经过后续老师的指导和进一步完善,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互联网+”快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课程结束后,有近80%的项目和学生继续对课程中所选的创新创业选题进行了持续学习、研究和实践。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有了较好的把握,有了较为明确的自我成长规划,达到了将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在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项目中,有56.5%的项目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奖项。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方法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学生的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在坚持服务于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为基本准则,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职业规划教育设定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发展规律,将课程内容按“道(思维与原理)、法(方法与技巧)、术(技术与能力)、器(资源与工具)”的认知和实践层次设置为“思维方法、创新方法、创业方法、核心能力”四大版块,四大版块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基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基于项目实践的模式设定了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前述的统计数据表明,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基本到达了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复制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