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模式在皮肤性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2021-05-14汪正群米文瑶廖勇梅黎昌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专业学位门诊

汪正群 余 媛 米文瑶 熊 霞 许 飏 廖勇梅 黎昌强

([1]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皮肤科 四川·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皮肤性病学内容繁多,病种复杂,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皮肤病等2000多种疾病,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临床专业学科,需要在大量学习临床病例及皮损图片的基础上才能有皮损形态的复现和个人临床思维的形成。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主要以PPT的展示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然而多媒体示教易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加之教学任务繁重、信息量较大,医学生对部分新知识尤其是拓展临床思维方面的知识无法充分理解、吸收,其次对于学生上课没搞懂的知识,老师不能及时答疑。因此,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模拟门诊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深度融合课件对皮肤病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同时,互联网+背景下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模式的应用能够实现实时互动,学生可以在钉钉上探讨学习感悟及提出问题,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并为学生解答疑惑,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我们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钉钉平台采用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模式对皮肤性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西南医科大学皮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4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20人,分别在钉钉群里建立课程,对学生进行真菌性皮肤病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A组采用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模式,B组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所有学生均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面试被该校录取,学生综合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材和教学内容

两组学生均采用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教材,本研究选取了皮肤性病学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的教学内容。

1.3 方法

为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感染,两组学生均由皮肤科教研室同一教授授课。考试以面诊形式进行,入选患者属于真菌性皮肤病范畴,两组学生均对指定的两名患者进行面诊并以文字方式记录诊治方案,最后由同一老师批改并统计分数。

1.3.1 多媒体教学模式组

教师以教为中心,利用多媒体按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进行真菌性皮肤病教学内容的演示,即将学习文本、图像、图形、动图、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制作成课件,于课堂上详细讲述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学生被动地听课。

1.3.2 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模式组

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除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外,可以通过的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课件进行学习。课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案例导入(用经典案例模拟成门诊病人,以PBL模式设置悬念,一步步引出诊断,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知识回顾(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和课后交流。实时在钉钉平台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答疑解惑。

1.4 教学效果评价

1.4.1 满意度评价

采用匿名方式对各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体会,总结问题和经验,逐步优化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课件。满意度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特点;(2)是否能加深学生对皮肤科常见疾病的理解;(3)是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4)是否能提高学生诊治能力;(5)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一项内容评分占总体满意度20%。

1.4.2 学习效果评价

授课结束一个月后,选用我院自制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根据学习任务,老师选定两名真菌性皮肤病患者,两组学生对特定的两名患者进行面诊,以文字记录形式对患者皮损进行描述,并给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由同一老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病情判断的准确性及其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打分。成绩考核标准:疾病的皮损描述(占总成绩10%)、诊断(占总成绩20%)、鉴别诊断(占总成绩10%)、治疗方案(占总成绩10%)。每个病人占50分,总分100分,通过考核成绩来评估学习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满意度评价

学生满意度评价中试验组满意度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诊治能力方面,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分,x+s)

2.2 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总成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成绩比较(分,x+s)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仍以大班为单位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且课时安排有限,老师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更多的内容,师生之间没有足够的互动反馈时间,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他们在理论联系临床能力方面十分欠缺,不能深入地分析、概括疾病的变化和临床表现之间的本质联系,因而当前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课件具有课件设计新颖、充满吸引力和悬念、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教学形式和表现方法丰富等优点。

互联网+的支撑,借助钉钉平台,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课件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皮肤病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这种模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试验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能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试验组的总体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学习模式的临床教育效果更让学生满意。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模拟门诊与PBL深度融合模式在皮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对皮肤性病学知识的兴趣及理解,培养具有皮肤性病学专业临床思维的实用性人才,是一种适合在皮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学中推广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专业学位门诊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门诊支付之变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