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海卫校助产班级为例

2021-05-14符敏燕杨天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助产品管圈中职

符敏燕 杨天菊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 528200)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中职生作为“准社会人”、“准职业人”,中职教学活动中一直强调要实现教学对接工作过程、岗位标准,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奠定临床实践的夯实基础。但是,现阶段的班级管理研究却还只是偏重于小组合作制班级管理研究,甚少融入专业因素。为了提高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培养人才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成立了课题组,从班级管理入手,使班级管理融入专业特色,以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设适合我校护理、助产专业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南海卫校2017级秋季助产班学生。

2 研究过程

2.1 调研与准备

(1)调研方式。通过文献检索、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护理品管圈现阶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收集我国同等同类学校护理、助产专业的班级管理模式;了解我国临床护理发展的现象以及我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岗位设置标准和岗位职责要求等。

(2)成立课题组,课题组进行课题任务分工。

(3)任务设定,在“临床护理品管圈”理念指导下,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将职业素养要求整合到班级管理中,创建有护理、助产专业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

(4)修订班级管理手册,学生日常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手册—班级管理手册。

2.2 研究与应用

(1)研讨在小组合作制基础上,组织研讨如何把临床护理品管圈这一常用工作方法引入到中职助产、护理的班级管理中,让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班级管理紧贴医院工作模式。

(2)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班级管理形成学习管理、行为管理、生活管理、活动管理四大模块,各具有不同的管理性质和特点,把班级事务交给四个部门进行专门化的管理,班级所有学生自发成“圈”,纳入四大部门自主分工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每月进行各管理部人员轮换。学生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启动护理程序,与临床工作过程对接,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明确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给予正确的效果评价。并按要求填写“护理文书——班级管理手册”。

(3)班级管理模式探索实施 2017级秋季助产班第一学年的班级管理作为对照组,第二学年的班级管理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班级管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品管圈”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2.3 评价与结题

对班级管理管理成效进行评价:班级获奖情况统计;对学生核心专业课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评价改革效果;验收研究成果、结题。

3 结果

3.1 班级获奖情况

2018年10月“学宪法”主题黑板报评选活动“一等奖”;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体艺节拔河比赛活动“一等奖”;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体艺节创意集市活动“创意创业奖”;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值周工作考核等级“优秀”;宿舍管理有成效,班级多个宿舍连续多月被评为3星级、4星级宿舍。班级评为文明班级;班主任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3.2 学生考核成绩

为了评价班级学习管理方面成效,对2016、2017级秋季助产班《儿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产科护理》、《妇科护理》六门核心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显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成绩均值可见,2017级秋季助产班学生核心专业课程成绩比2016级秋季助产班显著性提高。

3.3 问卷调查

(1)班级管理问卷调查。采用“品管圈”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结束后,对2017级秋季助产班的同学,进行了实施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前后班级管理效果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共发放调查问卷44份,回收44份。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实施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前后班级管理效果调查统计

(2)最受学生欢迎班主任评价调查。每学年结束时,学校学生处对在校学生进行“最受学生欢迎班主任”评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其中2017级秋季助产班共发放调查问卷44份,回收44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表2。

表2:最受学生欢迎班主任调查统计

从表2、表3可见,在实施“品管圈”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后,学生对班级的热爱程度,参与班级管理、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对班风、学风、班级管理效果的评价,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与能力,小组成员间互相协助、互相帮助、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意识与精神均有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4 讨论

4.1 实现班级管理对接临床护理管理、班级管理过程对接工作过程

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将职业素养要求整合到班级管理中,总结出突显专业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实现班级管理与临床护理管理对接,把班级管理工作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承担不同“工作任务”。

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对自身所管模块进行评估、从中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有效实现班级管理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对接。

4.2 实现班级管理突显专业特色、对接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

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护理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助产)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护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能力。护理(助产)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调查显示中职护生适应能力差、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与异性交往缺乏自信、过度封闭自己。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常规管理、班级活动开展等方面问题,由本班级自动自发的组成品管圈主动发现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思路参照临床护理品管圈临床工作手法,包括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实施、效果评价。这有利于体现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望。丰富多彩的管理活动给学生带来鲜活清新的气色,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欲、表演欲望,使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到了全面提高。

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在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努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打造了一个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增强了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生,同时,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格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助产品管圈中职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