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的改进
2021-05-14彭新,石红
彭 新,石 红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阳550000
1 问题提出
“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是中学物理教材的重要内容[1],教材的思路是先通过理论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再让学生实验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正确性。该实验有如下几个作用:第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建构起圆锥摆模型,能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重力与细线拉力的合力,它是效果力,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力;第二,通过受力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第三,观察圆锥摆在运动过程中的衰减,体会空气阻力的作用,也为后面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埋下伏笔。该实验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应该予以重视。该实验操作难度大,在教学中存在困难。有学者利用水平转台辅助加速启动方式进行实验,但需要多次借助转台,而且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摆球摆出正圆[2];也有用电动机带动圆锥摆运动进行实验,但对圆锥摆摆线长度以及圆周半径不易确定[3]。笔者作了如下改进。
2 教具准备
笔者自制的教具介绍如下:
画有不同半径圆的平木板(50×50 cm)一块,支架(可调节高度),水平仪两只,长铁棒(1 m)一根,细线,铁夹子三只,两个大小、质量都相同的小铁球1和小铁球2,电磁铁一只,手机(计时用),直尺,挡板(厚度1 cm左右)。
如图1(左上前方视图)、图2(上前方视图)所示,将支架固定在地面,一只水平仪固定在长铁杆上,长铁杆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调节活动螺丝调整支架高度使长铁杆保持水平。用两条细线将小球1连接并成一定角度,调整小球重垂线在两细线的正中间,并将两细线的另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长铁杆上。将小球2用细线穿好,一端固定在长铁杆上,将木板放在中间,并且调整小球2与木板上的圆心对准。将挡板与直尺靠在一起(直尺可以在木板上前后移动),将小球2用挡板挡住,使小球2的重心在最外圆切线上。通过收放夹子处的细线来调整小球1与小球2的高度,保证它们在外圆切线上发生对心碰撞。计算好高度后,将电磁铁固定在刻度尺该高度处,使电磁铁通电吸住小球1。从外向里的圆周依次对应的半径为 r5、r4、r3、r2、r1。
图1 验证向心力实验模型图(左上前方视图)
图2 验证向心力实验模型图(上前方视图)
3 实验原理
图3 验证向心力公式理论分析图
参考图1,小球2在最外圆上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应满足:
小球1从高度为h'处释放,到达最低点即可获得速度v1,在切线方向与小球2碰撞后将速度传递给小球2,即小球2获得在半径为r5的圆上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此时,小球2能在外圆上开始做稳定的匀速圆周运动,并且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半径不断地衰减。当圆锥摆衰减到半径为r4的圆周上时,用手机记录圆锥摆转过5圈的时间,即5T。同理,当圆锥摆衰减到半径分别为r3、r2、r1时,记录转过5圈的时间。时间的记录可以选择在不同的位置几个人同时计时,然后取平均值,减小时间记录的误差。
4 实验步骤
按以上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进行实验。
(1)用物理天平选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
(2)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d并记录。
(3)用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
(5)测出每个圆周的半径并记录。
(7)等待圆锥摆衰减到相应圆周上时,记录圆锥摆摆5周的时间,即5T,并记录数据。
5 实验数据记录
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表 1、表 2、表 3、表4、表 5)。
表1 小球1直径测量
表2 摆线长及摆长
表3 圆周半径r(cm)
表4 计算 h(m)
表5 周期记录
6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结果分析(g取9.7803 m/s2)
7 总结
通过对心碰撞的方式使小球获得初速度,也能更好地使摆球摆出正圆。利用圆锥摆半径慢慢衰减的方式记录数据,避免了多次给小球初速度。通过该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圆锥摆模型的认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向心力不是单独存在的力,是效果力,本实验中是由重力与细线拉力的合力提供。学生体会圆锥摆在空气阻力下的衰减过程,为能量观的建立埋下伏笔。学生通过精确地计算小球1释放的位置,使得小球2恰好能够沿着半径为r5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体会物理实验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欲望。本实验的设计相对于传统实验更方便获取小球的初速度,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缺点是学生没学过碰撞和机械能守恒的相关知识,所以不能理解原理,只能机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