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2021-05-14陈智强刘宝庵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吉林省

陈智强,刘宝庵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一、引言

吉林省“十三五”期间经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处于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东北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9年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印发了《“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吉林省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描绘了战略路线图。但近几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运行下滑,经济增速在全国倒数,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东北三省的一部分,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学者们普遍将东北三省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对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研究。赵儒煜和王媛玉(2017)认为,出现“东北现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要想破解“东北现象”就必须重建东北地区的产业体系,打破旧有的束缚,进而实现经济的复苏与繁荣。[1]胡之光和陈甬军(2017)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了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并与长三角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高,极大地阻碍了其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虽然高技术产业规模与长三角地区相差不大,但没有发挥与之相当的带动作用。[2]黄鑫昊和孙猛(2018)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东北地区五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多重分解核算,发现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究其原因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规模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资本产出弹性不断走低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规模效率的大幅降低。[3]和军(2019)认为东北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并指出要实现东北的振兴就必须破解结构性问题与体制机制障碍。[4]郑尚植等(2019)基于门槛模型对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存在门槛值为2.346 4,当小于这一阈值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相关关系,当大于这一阈值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还指出,要在合理门槛区间内进行适度去杠杆,切勿盲目降低杠杆率,要做到既能使金融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从而为东北地区经济改革做出贡献。[5]

学者们虽然对东北经济的发展困局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且从不同角度对东北经济的振兴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本研究认为,“东北现象”特别是吉林省发展困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于产业发展,进而了引起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人力资源聚集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对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吉林省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本研究还从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为推动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吉林省“三个五”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二、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研究通过人力资源聚集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对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吉林省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聚集度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又称专门化率,它是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的一个概念。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测度地区产业的集聚程度,从而判定该区域的优势产业。通过计算某一区域内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可以根据区位商L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

本研究根据产业区位商构建出了人力资源区位商来测算吉林省三次产业人力资源的聚集度。

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i表示吉林省的第i次产业;ei表示吉林省第i次产业的从业人数;Ei表示全国第i次产业的从业人数。

当LQi>l时,表明吉林省第i次产业的人力资源聚集度较高;当LQi=l时,表明吉林省第i次产业的人力资源聚集度在全国处于均势;当LQi

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2010—2017年吉林省三次产业人力资源的区位商,如表1所示。

表1 吉林省三次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2010—2017)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大于1,这说明了吉林省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源聚集度较高,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也说明了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小于1,这说明了吉林省第二产业的人力资源聚集度较低,工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征。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等于1,这说明了吉林省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聚集度在全国处于均势。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大于1且保持平稳,这说明了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说明了吉林省农业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吉林省第二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小于1,但呈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了吉林省的工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优势逐渐丧失;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在1附近,但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图1 吉林省三次产业人力资源区位商变化趋势

(二)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与相对应部门的从业人员比重之比,[6]它反映该部门1%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值在整个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本研究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B)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S)来衡量吉林省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Bi表示第i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S代表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表示第i产业GDP所占比重;表示第i产业劳动力比重。

根据公式(2)、(3)计算得出1978—2017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吉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图3 吉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

由图2可以看出,吉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特征为: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并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具体来说,吉林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的59.34%达到1983年的最高值77.96%后,逐渐降低到了2017年的22.20%,总体上下降了37.14%;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1997年前基本上稳定,变化不大,整体保持在150%左右,但1997年以后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由1997年的151.90%增加到了2017年的221.44%;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倒U型”特征,并且逐渐趋近于1,其最大值为1989年的144%。

由图3可以看出,吉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但其值小于1。具体来说,吉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由1978年的0.26增长到了2017年的0.48,这说明了吉林省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在加重。

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看出,吉林省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平衡,人力资源贡献主要在第二产业。具体来说,吉林省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工业反哺农业力度较小,农业和非农业呈现非协调发展的局面。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可以看出,吉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较大,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结构效益比较差。

(三)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主要是指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两者的偏离度越高,产业结构效率越低。[7]借鉴王春枝(2005)的研究,本研究运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φ1)衡量吉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均衡程度,运用就业产业结构偏差系数(φ2)衡量吉林省的就业产业结构整体偏离程度。[8]

其计算公式为: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φ1值为正,表明产业比重大于就业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该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迁入的压力;其值为负,表明就业比重大于产业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该产业存在着劳动力流失的压力;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为0时两者达到均衡。偏差系数φ2值越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差距越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越差;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为0时两者达到均衡。

根据公式(4)(5)计算得出1978—2017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吉林省三次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图5 吉林省三大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系数

由图4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小于0,且其绝对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数值大于0,并且显著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呈下降趋势并且接近于0。

由图5可以看出,1987到2017年吉林省就业产业发展均衡度呈现波动状,且波动的幅度比较大,但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具体来说,偏离系数由1987年的0.41增长到了2011年的最高值0.66后又下降到了2017年的0.51,偏差系数的平均值在0.48附近。

通过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系数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差距比较大,适应性较差;同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并且就业结构的滞后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剧。这说明了吉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人力资源的流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各个产业之间并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吉林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间的协调及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是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高附加值化,是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过程。[9]为了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复苏与振兴,满足“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对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推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良性互动,本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树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源战略观

吉林省要实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对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地调整,但其前提是吉林省的人力资源结构要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动态的协调,要把人才看作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构建一支适应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队伍,并且对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做出宏观的、全局性的构想和安排。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树立“人才先于产业”的人力资源投资观。尽管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但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人才是原因而非结果,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应该树立“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仅将人才看作为一般性资源是一种落后的观念,应将人才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要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使其转化为人才资本。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企业树立人力资源战略观。“人才战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或者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应将人才视为简单的劳动力,而应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增强对人才的战略意识。政府要对企业的人才战略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企业重视人才,科学制定人才战略规划。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适应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实现以人才引领产业升级和发展的目标,吉林省应加快实施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各项人才工程,大力开发吉林省的人力资源。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实施“产业精英聚集计划”,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吉林省应在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等对人才的需求,用各种政策优惠将急需的产业人才汇聚到吉林省来。其次,实施“产业人才培训工程”,储备产业后备人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根据产业和行业的共性组织企业高端研发人员进行海外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统筹学习资源。吉林省可以借鉴国外产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每个产业每年开设一次高端研发人员海外特训班,帮助吉林省各产业研发人员开拓国际视野,吸收和借鉴世界前沿科技成果,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培育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主体,提高人力资源总量规模

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而且还需要各级各类各领域人才。通过建立多层多类型的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人才的“造血功能”,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发展相匹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依托院校培养人力资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根据市场对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使人力资源配置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院校为主体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培养高层次研发创新型人才;二是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培养实用型和专业型技术人才。

第二,依托企业培养人力资源。企业是人力资源开发和投资的主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依托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形成人才开发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

第三,依托产业园培养人力资源。吉林省产业园数量和园区产值所占国民收入比重在不断地增加,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2017年吉林省有产业园496个(辽宁1 091个,黑龙江472个),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吉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这一背景下,吉林省可以通过完善园区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产业园区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园区人才建设等措施来培养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

四、结论

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运行下滑,经济增速在全国倒数,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东北现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本研究认为,吉林省发展困局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于产业发展,进而导致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本研究构建了人力资源聚集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对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基于此,本研究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下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即树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源战略观;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培育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主体,提高人力资源总量规模等,力图为推动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吉林省“三个五”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吉林省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登泰山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