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来中国传统艺术这么时尚(一)

2021-05-14姬炤华

小读者 2021年7期
关键词:赵佶宫廷绘画

□姬炤华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这可不是绕口令,而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文化传统”便是自秦代以来主宰国人两千余年的“君权神授”“三纲六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这一“文化传统”,几乎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当中,是真正“古老”的东西。在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主席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之后,就以“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等理念加以更替。

“传统文化”则是我们可以触摸得到的那些鲜活的东西,比如对联、剪纸、风筝、踩高跷、舞狮子等等,中国的绘画艺术自然也在其中,它们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实际上极为时尚,甚至非常“国际化”,是今人应当继承的对象。

“中国绘画”这间屋子,住着好几位“传统”

常能听到有人说“中国传统绘画”如何如何,仿佛“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绘画。其实,有好几种绘画都叫“中国传统绘画”,它们彼此之间的审美趣味、风格面貌,以及题材内容、思想内涵都大相径庭。如果说“中国绘画”是间屋子的话,里面则住着好几位长相不同的“传统”。

绮罗纤缕见肌肤——宫廷艺术

图1 是北宋画家赵佶的《瑞鹤图》,图2 是唐代画家周 的《簪花仕女图》局部,这两幅画代表着宫廷艺术的样子。

赵佶就是小说《水浒传》的主角之一、著名的亡国皇帝宋徽宗,小说中挖地道偷会名妓李师师的那位便是。赵佶既是北宋著名的画家,本身又是皇帝,他的画作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宫廷艺术作品。

《瑞鹤图》是赵佶的名作,画的是件真事:公元1112 年汴京元宵灯会,忽然天空中祥云飘浮,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门屋脊的两个高大鸱吻之上,引得路人纷纷仰头观望。

图1《瑞鹤图》北宋 赵佶 作

赵佶很喜欢这类“祥瑞”题材,他自己和他的宫廷画师们画了不少类似题材的画。他刚刚登基当皇帝时,北宋还是一片太平景象,各地纷纷上报有“祥瑞之象”出现。据史料记载,这样的上报天天都有,以至于“奏无虚日”。不过“祥瑞之象”终究挽救不了帝国的灭亡,1127 年(靖康2 年)金兵攻陷汴京,已经让位给儿子、当了太上皇的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双双做了“俘虏皇帝”,父子俩被金国掳掠到北方囚禁,9年之后,赵佶凄凉地死在了“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周 则是8 世纪中唐时期擅长描绘贵族生活的著名画家。

图2《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代 周昉 作

《簪花仕女图》画的是春夏之交、百花竞放的时节,几位宫廷贵族妇女在花园中闲庭信步、采花戏犬的场景。周 出身于官宦之家,所以“多见贵而美者”,善画贵族妇女的生活。他笔下的仕女面颊圆润、体态丰腴、华服高髻,唐风俨然。因为该画本是床榻上的屏风,所以没有什么内容情节,纯为装饰所绘。画上的人物显得懒洋洋的,仿佛刚刚睡醒,服饰却画得典雅富丽,雍容高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 十分善画轻纱,请看画中仕女所披的纱衣,薄如蝉翼的质感堪称一绝。唐代社会思想极其开放,妇女时兴以纱罗做衣料,不着内衣,以轻纱蔽体,乃为当时的创举。从唐朝的诗歌中,可见当时的开放程度:“粉胸半掩疑暗雪”“绮罗纤缕见肌肤”。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妇女的服饰,曾让很多人惊异不已,其实是颇有历史依据的。

通过这两幅画,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画出宫廷绘画的“模样”:人物雍容华贵;色彩浓重富丽;用笔精致工细;布局宏大铺张。宫廷艺术服务的对象是宗室贵胄、世代公侯,所以必然符合贵族们的审美趣味。

四夷可使如一家——宗教艺术

图3 是唐代敦煌佛教壁画《文殊经变局部——伎乐》;图4 是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朝元图》局部。

和大多数基督教、伊斯兰教民族相比,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显得芜杂和世俗。这一点的突出例子,就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座寺庙,竟然可以同时供奉佛、道、儒三家的神祗和圣贤。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传统神话小说当中,佛祖菩萨、道教诸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现实世界中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可以同唱一台戏。

盛唐时期,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当时最国际化的城市,据学者考证估算,在长安定居的外国人可能超过10 万之众。这些外国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外来宗教,对于这些宗教,唐朝政府态度宽容,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主张对于外来宗教和文化“不必猜忌”,“四夷可使如一家”。民间不仅宗教信仰自由,有很多汉人信仰外来宗教,而且穿“胡服”、跳“胡舞”、模仿胡人“土俗”,甚至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就像我们今天的“哈日”“哈韩”,看美国大片、吃必胜客、喝星巴克咖啡一样。

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有趣逸事,充分体现出中国宗教信仰互相羼杂融合的状况。

道教经典《吕祖全书》中有一篇《救劫证道经咒》,其中有几段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用梵语写成的“佛咒”,但却没人能读懂是什么意思,后经学者研究,这几段“佛咒”实为用古波斯语写成的景教赞美圣诗。景教为基督教的一个支派,唐朝时由波斯传入中国,到了明代几乎绝迹,没想到其赞美圣诗竟被写进了《吕祖全书》,数百年来道教徒们诵念《救劫证道经咒》时,实际上是在用古波斯语赞颂耶稣基督和上帝。

中国人羼杂的宗教观念,反映在宗教艺术中,便是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相结合;出世超凡、飘逸灵动的神佛世界和喧闹繁华、载歌且舞的世俗生活相结合。

中国上自晋唐下至宋元时期的宗教艺术,与欧洲同时期的宗教艺术相比较,欧洲宗教艺术着意表现的是抽象的宗教教义,离“现实生活”很远,14 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才开始表现“人间”生活的美;而中国宗教艺术则很早就展现出“人间”的美好,充满了对世俗生活的赞颂。图3 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场面便是生动的例子(“伎”为古代以歌舞为业的女子),画面描绘的俨然就是人间宴会上婀娜的少女乐师。再看图4 的永乐宫道教壁画《朝元图》,“朝元”指的是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朝见帝王的仪式,《朝元图》虽然画的是道教众仙在天帝率领下朝见元始天尊的景象,实际上是忠实地记录了人间朝廷里一次真实的朝元场面,人物神情和动作无一雷同,真实自然。

图3《文殊经变局部——伎乐》唐代 敦煌佛教壁画

图4《朝元图》局部 元代 永乐宫道教壁画

猜你喜欢

赵佶宫廷绘画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瑞鹤图》传说
《瑞鹤图》传说
宫廷珍品——孔府一品锅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宫廷古法白米饭
赐你一张琴
和高俅蹴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