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特点和发展研究

2021-05-14闫俊林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讲师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竹编器具编织

文/图:闫俊林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讲师

景颇族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养家禽或家畜

前言

竹编工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原始社会的良渚文化遗址就出现了竹编的席子、箩筐、簸箕、篮子、渔网等,大都用刮光加工过的篾条,编织出十字纹、人字纹、菱形格、梅花眼、辫子口等各种花纹,并且注意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对器物进行编织,器物的身体用扁蔑,边缘部分用“辫子口”,编织技艺已是炉火纯青。《诗经》曰:“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编织的是器具、编织的是生活、编织的是梦想、编织的是人生。

历史上的彩云之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远离中原传统文明腹地,是个高度自治的神秘地域,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使得依存于文化而自然形成的生活器具,烙上了自己特有的印记。正是这样的历史契机,使得现如今的七彩云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遍布全省,异彩纷呈。正是这样的契机,任时光飞逝,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却仿佛定格,依然用独特的、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竹编的历史、展示着竹编的文化。

傣族挑箩工艺品,是生活中挑箩的缩小版

竹编饭桌,尺寸大小不等,上面用来当饭桌吃饭、喝茶,下面可以罩着家禽

一、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特色鲜明

1.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反映了器具设计的精髓

以实现实用功能为目的,装饰服从于功能的需要。云南竹编的形态,几乎在各个民族和地区都出现了盘、盆、筐、簸箕、巴箩、背箩、帽子、衣柜、桌凳及渔网、猪笼、鸡罩、竹耙等生产、生活用具。而只有较少民族和地区出现竹编手镯、脚环及竹编家居装饰陈设品。云南竹编的编制方法,多采用基本的经纬编织法,编织出“人”字形、“十”字形、菱形、斜纹、梅花纹等基本的平面纹样。有些巴箩出现“十”字形、菱形纹与辫子口相结合的编织方式是出于增加其边缘的牢固程度,其次才考虑美观等因素。傣族用于佛寺中的捧盒、茶盘、圆桌、提篮等圣物结合髹漆、镶嵌等工艺,普通生活中的竹编用品还是以追求物美价廉、结实耐用的编织风格为主。走进佤族山寨的茅舍,我们发现通常立着一排排的盛满水酒的尖底陶罐,为了立足稳重,它们都被穿上了一件件竹编外套。原本也是从实用出发,却成了独特的装饰元素。即使作为蔑帽表演道具的竹编蔑帽、花篮等,最开始也只是从既遮阳又遮雨的实用的帽子和盛实物的提篮为原型的。《列子》曰:“……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万物所宜。”也指出各种器物的职责在于适合人们的使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是以编织物质生活为前提,伴随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竹编文化。

2.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体现了器具设计的美学思想

竹编扇子

功能与审美,在器具设计中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离开了功能的器物没有美的价值,而离开了美的器物不会被人们所接受,不会经过人类历史的淘洗后仍然存在,因为,人类基因里就存在创造美、欣赏美的因子。人与器物的和谐即是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本身利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工具是由人直接提供的能量进行劳作,生产的器物自然晕染了人的气息,使手工艺人与使用者都会产生美感愉快与精神享受。竹编的材料,选择竹子这种天然材质,体现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造物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造物者和使用者贴近生活、清新高雅的生活境界和隽永细腻、柔和婉约的审美趣味。竹编的造型多采用竹子的原始的本色,不上漆、不染色、不镶嵌、不追求过度装饰,而追求朴素无华、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如独龙族的竹编——小巴箩,原料为产于独龙江边的“毒竹”编成,毒竹节间长,竿壁薄,光亮,编织出的小蔑箩不用上漆,自然光泽,是独龙族妇女的随身物品。在家时放针线,外出劳动时装工具和饭食,播种时可盛放粮种,平时可放置些需防腐防潮的药物和种子。整体给人一种返璞归真、贴近心灵的稚拙美感。即使是作为纯粹装饰作用的美的饰物的竹编工艺品,如佤族姑娘头上的发箍、脚上的足圈,或是怒族姑娘的手镯,依然采用竹子本色编织,更衬托出姑娘朴实大方、温柔婉约的高雅气质。

3.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反映了高超的编织技艺

竹编,又叫竹篾编和竹丝编,将竹子刨切成粗细均匀的蔑片、蔑丝后,经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织成器物。云南是个盛产竹子的地域,竹编一直是云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出于对竹子的喜爱、对生活的便利,竹编技艺也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不断精进。制作工艺精湛的竹编工艺产品,从选料上就需要非常考究,利用各种类竹子的特点,在合适的季节,选取水竹、毛竹、慈竹等韧性好的竹种,并选择其竹节长、纹理细、富有弹性的部分切成蔑片和竹丝采用一压一挑的方法编织出十字纹、菱形纹等平纹图案,也可采用二压二挑和三压三挑等方法编织出回字形、梯形、三角孔、双重三角形、圆口、菊底等多种形态的器具。但最能体现云南竹编工艺水平的高超与精湛的工艺品要数云南金平县拉祜族的竹箩、背篮和云南怒族的蔑簸箕和蔑帽。俗语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意为表达劳务所获,白费力气,而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竹子编织的篮子是不能作为盛水器具的。在云南金平县拉祜族的编织工艺品——竹箩和背篮以及云南怒族人民用竹子编织的蔑簸箕和蔑帽均打破了这一约定俗成,其精巧细腻的编织技巧可使这些竹编器具盛水并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的发展独具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云南竹类植物特别丰富,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有“竹类的故乡”之称。全世界约有竹类植物70多属,1000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多雨地区,其中以亚洲东部至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域分布最集中,种类最丰富,其竹属种数占到世界竹属数的80%,种数的70%。中国有竹类植物约40属,500余种,约占世界竹属种类的一半左右。云南已记载了竹类植物30属,约250种之多,属数占世界的40%,占中国的75%;种数占世界的25%,占中国的50%。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竹子原料,为竹子的编织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优良原材料。云南是全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自然环境、地域特点、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十分复杂。云南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造成气候、温差的巨大差异。云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于整个云南高原地势复杂,拥有了丰富的气候资源,气候类型多样,在全省南北纬度相差8摄氏度的范围内,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带等多个气候带,并且云南冬季受南方热带大陆气团的控制,同时有青藏高原作屏障,阻挡了北方的冷气流,所以冬无严寒;夏季因海拔较高,所以夏无酷暑。干湿季区分显著,干季日照充足,湿季雨量丰富,这样丰富的气候类型为众多的动植物的定居、演变提供了多样的环境。云南全省各地都有竹子的生长,为竹编工艺提供丰富多样的原料。而且各个气候带生长的竹子,适合编织的器具,自然使得竹编成品后有了地域的差异,形成地域的特色。

哈尼族竹编帽子,刷过桐油,防止生虫、漏雨

竹编酒壶罩,罩在陶瓷酒壶的外面,出行时装酒壶,方便携带及喝酒

竹编提箩,多用于携带食物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孕育着人们对竹编产品的供求。云南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着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孕育了竹编器具的产生、发展。地处高海波地区如云南香格里拉,我们看到的竹子多作为神圣的“经幡”的支架而行使着自己的使命。进入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德宏等低海拔地区,常年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竹子的种类更加丰富,竹编艺术顺势侵入到傣族人的吃、穿、住、行、用各个生活的细节,竹编也从普通的生活方式积淀为生活文化。可以说竹编的文化既能反映傣族文化的全貌。从凤尾竹开始,即可走进竹子的世界,傣族的竹楼,从地面、到墙体、到顶部,处处是精美绝伦的竹编艺术。篱笆、栅栏、窝棚、寨门、竹桥都是精心的竹编隔断设计。家居陈设的竹编衣柜、储物柜、梳妆柜、床、椅、凳、席;劳作时装工具的竹编筐、篓、簸箕、耙犁;吃饭用的竹编盘(装撒撇用)、饭盒、杯套、碟子、筷子;遮风避阳的竹编服饰、竹编帽子;音乐器具竹笛、葫芦丝;作为身体装饰的竹编手镯、脚环;还有作为玩耍的竹编蜻蜓、蛐蛐;甚至为传递爱情而编织的竹编小背篓。正如苏东坡所总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从供求关系的原理,我们总结,在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竹编的需求是一种积淀在骨髓里的不自觉。

2.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的资源优势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云南自古就是古代民族南北迁徙的走廊,是中原文化、青藏文化、东南文化交汇的边缘地带,民族族源广泛、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过去由于高山峡谷交通异常闭塞的客观条件限制及历史原因,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极不平衡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还同时并存着原始公社残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如独龙族处于原始公社解体,向农村公社过渡的阶段,摩挲族则保留母系氏族的很多社会习俗,小凉山的彝族,保留着奴隶制度,西双版纳州的傣族则是封建领主经济……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的新价值

机器工业的冲击,竹编工艺(手工艺)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存在价值。柳宗悦说:“机械作业将会导致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变得贫乏,机械作业有着使世界产品同化的倾向。”手工艺的显著特点,能够表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对于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的出现概率加大,人在进行创作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及创作的快感。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既有对高技术的期望,也有对传统的留恋和认同,这表现了一种不可割裂历史的态度。看到一件精致的传统工艺品,总是会由于它深厚的历史感和莫名的亲和力给人以强大的震撼,使人感到在与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这正是传统工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将长久存在的依据。

在某种意义上,竹子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竹子在中国不仅仅是作为生活器具被尊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竹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中国,竹子有特殊的精神含义:一是竹子有节,竹子的自然形态表现为节中空,被比喻为有气节有操守,成为了气节的象征。二是竹子“凌云虚怀”的自然特征被赋予了谦虚虚心的品德。三是竹子刚进挺拔、凌霜傲雪的形象,被人们用来比喻忠贞不渝、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道德品质。四是竹之君子,代表了一定的品性与追求。竹子本身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这一元素正是现代设计应该利用和发掘的创意源泉。

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竹编工艺产品反映出器具设计的本质并不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是设计即是生活的现代设计思想。竹编工艺反映出设计需要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就此取材、因地制宜的优秀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反映出器具设计本身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竹编器物所体现的技艺与尺度构成的物与物、人与物的和谐的空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调整作用。它世代承传,已经作为一个文化因子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血液里,成为了人们生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从中提取出竹编工艺“传承理念”的精髓,掌握其规律,才能保证我们血统的纯正性。

竹楼里的竹家具

猜你喜欢

竹编器具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胡集竹编:老手艺的坚守 指尖上的乡愁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古代器具灌农田
34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