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纳西族东巴卷轴绘画“写意性”研究

2021-05-14黄倩倩云南师范大学2019级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东巴卷轴纳西族

文/图:黄倩倩 云南师范大学2019级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云南纳西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绘画是东巴绘画,而东巴绘画的运用与宗教具有密切关联,且具有多种样式的绘画。本文以卷轴绘画为主探讨东巴绘画中“写意性”的精神蕴含,而此“写意性”非古代“写意”之意,区别之处在于不同范畴与文化立场的选择中,通过对东巴卷轴绘画“写意性”的界定与分析,探究其内在精神性的作用,对于审美文化所带来的思考。

一、东巴卷轴画“写意性”的范畴与界定

东巴绘画有纸牌画、木牌画、卷轴画等形式,它所阐释的内在精神性在东巴教中仍有其独立的思想文化系统。而对于东巴绘画中的卷轴画而言,以较为突出的《神路图》为代表,主要以线条描绘为主,对所表现对象采用夸张或变形的手法呈现。在原始纳西族人的特定语境中,“写意性”说法并非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口中所流传下来的“原始性”“绘画性”等说法,以至于在观摩到纳西绘画时今人脑中不自觉地产生“原始性”“绘画性”等关键词,殊不知这是对其本身所特有的复杂且变化多样的形象意涵所进行的笼统的归纳。今人所理解的“写意性”是指追求事物内在精神实质,忽略外形准确性的一种创作手法。将“写意性”纳入东巴卷轴绘画中属于技法形式下思考的范畴,是依赖画笔与颜料辗转间所呈现的图像绘画特点与意涵。东巴卷轴画中“写意性”的探究正是基于纳西族人传统绘画中独特传神[1]的视觉形象范畴进行的,以下将运用东巴卷轴绘画“写意性”概念与传统“写意性”内涵之间所具有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探讨。

“写意性”的表达多见于我国传统绘画当中,而“写意”的理念可追溯于我国古典哲学思想,儒、道、释哲学思想的积淀深深影响艺术的创作,于书法、绘画、文学领域均有涉及。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写意”的“意”在《说文解字》中乃从心察言而知意。且古时画家、理论家所指“写意”乃“神”“韵”之求,如谢赫六法之要中放置第一位的“气韵”风度,可知气韵乃气度与生命力的合体。又如顾恺之“传神”写照的人物绘画理念,实则求绘画物象的精神、向外之意,而深意却远远超乎物象本身,原因就在于传统绘画源于传统哲学理念的支撑。

而本文从“写意性”概念出发,正因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更为活跃的思想,反观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卷轴绘画的艺术现象与表现手法,虽产生于独立的体系之下,其“写意性”的一面正是连接我国历代绘画中一脉相传之处,于形象视觉范畴内的艺术表现手法、风格、图像的“写意”界定。东巴卷轴绘画“写意性”与传统“写意性”的内涵大不相同,在纳西文化的独特背景之下产生了独特“写意性”内涵,相较传统富有宗教色彩韵味,且在内容与形式、精神性、审美与程式化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东巴卷轴画“写意性”的形式语言表现

东巴卷轴绘画是反映当时纳西族人民政治、文化、宗教的一类绘画,其卷轴画中《神路图》具有“古代宗教绘画第一长卷”[2]的美誉,包含纳西族东巴绘画的重要性、社会性等因素,故极具代表性。其画面中富有流畅的线条痕迹、独特的形式与构成,赋予了东巴绘画中形式语言的多样性、“写意性”意味。

1.线条流动

《神路图》呈竖构图分布,描绘内容分三部分,其中下部形象为鬼神之样。我国自古以来便对人物绘画具有成熟且系统的理论支撑,如顾恺之、曹不兴、吴道子等人,鬼神形象的变迁亦对于画作深有影响,或兽形,或人形,或变化无常。[3]创作手法上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线描勾勒,或泼墨赋色,但多数画家依旧遵循气韵、传神之大众审美要求。《神路图》对鬼神形象的描绘中,勾勒出生动的体态,艺术造型高度概括,而单从笔墨角度出发,此图主要选用粗笔勾绘,而线条流畅,笔法豪放。

神路图(局部1),引自《东巴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79

神路图(局部2),引自《东巴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80

李霖灿曾评价道:“东巴经师中有不少天生的大艺术家,只从线条的功力上就可以证明无误,从他们线条的功力造诣来说,有不少很显然的直臻国际水准的高峰,这些线条已具有其造型简练概括,运用夸张的手法,形态古拙传神,具有朴质自然的风格,从中不难看出纳西族很早就掌握了较高的造型能力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显示了多方面的智慧与才能。”[4]故从东巴画师笔下所描绘的线条来看,其艺术水准于国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东巴经文的书写。正如上文提到“字画同一”的特点,东巴卷轴画与东巴经文一脉相通,归功于长期书写所产生的熟练掌握线条的能力,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但是画师们长期的实践观察,以所谓“写意性”在鬼神形象中呈现出线条流动之美。

2.形式与构成

东巴绘画之所以产生如此独特的艺术美,还在于其充满了宗教气息,所描绘的形象具有原始、朴素之感。并非宗教都等同于原始与朴素,而是原始东巴教徒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对于经文与画轴的理解带有原始质朴之感。东巴画中大量出现的文字与之相映衬,具有“动态”[5]之美,这也解释了东巴卷轴画中画面与人物丰富生动的原因,由于文字的变形使绘画更具美感。

神路图(局部3),引自《东巴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50

神路图(局部4),引自《东巴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52

从内容来看,东巴绘画的主题正是东巴教中所想象与崇拜的对象,将深奥难懂的经文教义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符号进行传播。如《神路图》,画面将神放置上部,寓意着对于天神的崇拜,类似三段式分法绘画于我国古代出土的“T型帛画”中可见,亦可大概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同样表达古人的宗教信仰。而从画面构成来看,东巴绘画所具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特点[6],原因之一还是归功于东巴绘画纯熟的艺术技巧,画面中线条的运动感、生动形象的特点令人记忆深刻。我们所了解的绘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东巴绘画同样如此,在不同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足以令人敬畏。线条所蕴含非简单绘画中所指的形式语言,而是依附于东巴教中经文的强大背景,“字画同一”说明了东巴教所产生的东巴绘画具有十足的文化、宗教底蕴。如此强烈的画面效果中所描绘出的一笔一线正是深厚的宗教文化惯性,若要给这个惯性加以称谓,那么“写意性”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三、东巴卷轴画“写意性”与精神性统一

艺术在具有审美功能之前还有实用的功用,东巴绘画的高峰阶段是东巴卷轴画的产生,论其功用则不可脱离纳西先民的文化、精神等。在原始的纳西先民举行宗教活动时,将自然神化为具有神格魅力的形象,崇拜即出现,开展了宗教观念的世俗活动。其次,东巴绘画作为宗教仪式的绘画,具有宣传教义的功能,充满动感的“写意性”线条充斥画面,起到沟通作用的桥梁正是画中形象的寓意。以《神路图》为例,其描绘的内容是人类在生前所犯下的罪过在地狱中终将得到审判。

反观在纳西族先民所处的时代背景,宗教与生活紧密联系,其精神性的一面涉及纳西先民的方方面面,随着时间的演变精神性逐渐世俗化,人性化的成分逐渐增多。纳西东巴卷轴绘画中运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怪诞、夸张的形象简洁地叙述了先民内在的意识,从这个角度讲东巴绘画中卷轴绘画“写意性”与其所表现的精神性达到统一,而伴随着世俗化、人性化的因素增多,绘画的“写意性”描绘与内在精神的对照体现得更为明显。如《神路图》的各类场景描绘不仅触及神灵、人间、鬼怪的内容,更是起到与观者互动式的精神沟通作用,达到内在的统一与外在的交流效果。

鬼怪图(局部),引自《东巴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39

四、东巴卷轴画“写意性”审美与程式化的反思

东巴卷轴画的画风由传统向当代过渡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人们审美理想的增加,而笔触“写意性”所承载的风格尤为明显,构图的饱满、色彩的鲜艳都将形象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风格独特的原因与其“字画同一”有着紧密的联系与长久的历史,而“写意性”则属字转画的图形特征,此特征鲜明且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文化当中。我国魏晋之时的美不仅是以各类文化、艺术现象而展露,更多的是如宗白华先生所谈到的个性价值、玄学、道德观等方面,这启发我们去思考纳西族人的经济、文化、思想发展下的全方位影响与渗透。

东巴绘画富有浓烈的宗教色彩,东巴艺术中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7]在东巴绘画艺术之美的笔触下恣肆连绵,使人赞叹。需要深入研究“写意性”,从中发现艺术形象的灵活性、生动性和艺术性,是指向东巴绘画在未来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艺术审美须紧靠真善美,艺术特征作为艺术载体的标签被人铭记,东巴卷轴绘画中纯朴的“写意性”风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若抛弃其东巴艺术内涵,仅管观其字画乐在其中,但总归缺失灵魂。其次,审美风尚的问题中还透露着艺术程式化的问题,以色彩平涂加以墨线勾勒在东巴卷轴绘画中较为常见,此类程式的绘法也成为东巴卷轴绘画鲜明的特征,代表着自身一种独特且永恒的魅力。

若要仔细思考,东巴卷轴画是在“兼济”与“独善”中所寻求一种平衡,使之成为一种互补力量下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东巴卷轴画在东巴绘画模式中以“写意性”的特征存在,我们应思考卷轴绘画“写意性”的范畴与界定问题,且深度思考其特征与纳西人高度的精神文明、审美与发展程式化所带来的反思。

注释

[1]李茜.丽江纳西族传统东巴卷轴画中神的视觉形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8.

[2]杨鸿荣.论东巴画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以《神路图》为例[J].思想战线,2010,36:26-28.

[3]唐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鬼神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杨福泉.绿雪歌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89.

[5]张垒.纳西族东巴绘画的特征浅析[J].才智,2016(36):200.

[6]刘丽伟.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李霖灿.东巴经典艺术论[A].郭大烈、杨世光.东巴文化论[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555-566.

猜你喜欢

东巴卷轴纳西族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掌控板动态卷轴
卷轴:雪
卷轴:骆驼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纳西族东巴舞谱探究
东巴纸,人神沟通的一纸契约
纳西族东巴纸:人神沟通的一纸契约